初读之六十一:“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的辨析
1.“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是该章第二段的第三句。今两岸部分学者专著中译文各异:有译作“这样天和地就定下了上下尊卑的位置,《周易》的道理就在天地之间变化流行。”;有译作“天地设定了位置,《易经》的道理在其中运行。”;有译作“天地崇卑的地位业已确立,《易》的道理就通行于其中。”;有译作“天地上下的位置既经设定,《周易》的道理就可在其间通行了。”;有“天地各居其位,《易》道便行于其中了。”。正因其异,由此开启了后学的再学习、重思辨!
2.此句之“设”,能作“定”解吗?“设”之古义有:“施陈也”,“合也”,“置也”,“设此施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谓置设又立也”,“又假借之辞”,“虚假之辞”等(详见《康熙字典·酉集上·言部》)。“定”之古义有:“安也”,“静也正也凝也决也”,“又止也”(详见《康熙字典·寅集上· 部》)。笔者据此揣摩,此句之“设”,与《说卦传》中的“天地定位”之“定”义不同,且表达更为精准;和《系辞上传》第二章首句,“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之“设”,其义相同。译成今文应如南师〈怀瑾)所说:“设”就是假设,也是人为规定的”(详见《南怀瑾选集·易经系传别讲》复旦大学出版2006.12第一版p659)。
3.此句之“位”,指的是“天地上下尊卑之位”吗?拜求各位学者、师长:天地之位是由天地自已确定的吗?是可人为确定的吗?笔者冒昧认为:此句之“位”,在《系辞上传》中,是第三次出现,解读此“位”,当和第一次出现的“位”联系起起来比较思考。第一章末句“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译成今文是说:君子若能具备乾之自强不息、坤之厚德载物的根本理念,就能明白天地、人世间一切变化之理;明白其阴阳变化之理,就能效法天地,知已责任所在,尽已所能,贡献社会!可见此“位”乃指天、人、地三位中的人位呀!
4.此句之“位”,还当和第二次出现的“位”,即《系辞上传》第三章“是故列贵贱者乎位”,联系起来—并思考。该句译成今文是说:此处之“贵贱”,决非常人所说的“富贵贫贱”或“官贵民贱”,而是说当位即贵,失位即贱。阳爻居初、三、五阳位,阴爻居二、四、上阴位,称当(正)位;反之,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称失(不正)位。当位之爻,象征事物发展合乎规律;失位之爻,象征事物违背规律。爻位分析法,是《易传》解读六十四卦所采用的重要方法。可见,此“位”乃指《周易》六十四卦各卦的爻位呀!
5.此句之“位”,还当和《系辞下传》第一章末句“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联系起来加深理解:这大宝之位,非俗说帝皇之位,“仁以守位曰大宝”。“位”字以“人”、“立”合其义,乃是时位,即不同时势条件下所处的位置;乃是德位,即不同位置上应具的道德规范!
6.此句之“其中”,仅指“天地之间”或“天地之中”吗?能原词照搬今用吗?如此句之“位”,确指人位、爻位、时位和德位,则“其”义,不仅指天地,更指的是“人”!再说“中”义,在《易传》中,可是和“位”、“时”一起,用来解释《周易》卦爻辞何以吉凶的重要范畴呵!《易传》中以“时中”连用,约出于《中庸》“君子而时中”(即不过又莫不及之义)之后。故此句之“中”,似含不过又莫不及之义,当属中庸之道,即仁义之道,即《易》道中天、人、地三道中的人道!
7.基于对此句中的四个关键字“设”、“位”、“其”、“中”,存在有别于上述学者的不同理解,故对“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译成今文,笔者试另作如下表述:
8.圣人作《易》,唯以天地为准,设置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共三百八十六爻辞;圣人用《易》,则是采用爻位分析等方法,教化民众效法天地,以乾之自强不息和坤之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在其各自不同时段不同的位置上,以仁守位,不过又莫不及,立德创业,行中庸之道,致使人类社会生生不息!
1.“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是该章第二段的第三句。今两岸部分学者专著中译文各异:有译作“这样天和地就定下了上下尊卑的位置,《周易》的道理就在天地之间变化流行。”;有译作“天地设定了位置,《易经》的道理在其中运行。”;有译作“天地崇卑的地位业已确立,《易》的道理就通行于其中。”;有译作“天地上下的位置既经设定,《周易》的道理就可在其间通行了。”;有“天地各居其位,《易》道便行于其中了。”。正因其异,由此开启了后学的再学习、重思辨!
2.此句之“设”,能作“定”解吗?“设”之古义有:“施陈也”,“合也”,“置也”,“设此施矣”,“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谓置设又立也”,“又假借之辞”,“虚假之辞”等(详见《康熙字典·酉集上·言部》)。“定”之古义有:“安也”,“静也正也凝也决也”,“又止也”(详见《康熙字典·寅集上· 部》)。笔者据此揣摩,此句之“设”,与《说卦传》中的“天地定位”之“定”义不同,且表达更为精准;和《系辞上传》第二章首句,“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之“设”,其义相同。译成今文应如南师〈怀瑾)所说:“设”就是假设,也是人为规定的”(详见《南怀瑾选集·易经系传别讲》复旦大学出版2006.12第一版p659)。
3.此句之“位”,指的是“天地上下尊卑之位”吗?拜求各位学者、师长:天地之位是由天地自已确定的吗?是可人为确定的吗?笔者冒昧认为:此句之“位”,在《系辞上传》中,是第三次出现,解读此“位”,当和第一次出现的“位”联系起起来比较思考。第一章末句“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译成今文是说:君子若能具备乾之自强不息、坤之厚德载物的根本理念,就能明白天地、人世间一切变化之理;明白其阴阳变化之理,就能效法天地,知已责任所在,尽已所能,贡献社会!可见此“位”乃指天、人、地三位中的人位呀!
4.此句之“位”,还当和第二次出现的“位”,即《系辞上传》第三章“是故列贵贱者乎位”,联系起来—并思考。该句译成今文是说:此处之“贵贱”,决非常人所说的“富贵贫贱”或“官贵民贱”,而是说当位即贵,失位即贱。阳爻居初、三、五阳位,阴爻居二、四、上阴位,称当(正)位;反之,阳爻居阴位,阴爻居阳位,称失(不正)位。当位之爻,象征事物发展合乎规律;失位之爻,象征事物违背规律。爻位分析法,是《易传》解读六十四卦所采用的重要方法。可见,此“位”乃指《周易》六十四卦各卦的爻位呀!
5.此句之“位”,还当和《系辞下传》第一章末句“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联系起来加深理解:这大宝之位,非俗说帝皇之位,“仁以守位曰大宝”。“位”字以“人”、“立”合其义,乃是时位,即不同时势条件下所处的位置;乃是德位,即不同位置上应具的道德规范!
6.此句之“其中”,仅指“天地之间”或“天地之中”吗?能原词照搬今用吗?如此句之“位”,确指人位、爻位、时位和德位,则“其”义,不仅指天地,更指的是“人”!再说“中”义,在《易传》中,可是和“位”、“时”一起,用来解释《周易》卦爻辞何以吉凶的重要范畴呵!《易传》中以“时中”连用,约出于《中庸》“君子而时中”(即不过又莫不及之义)之后。故此句之“中”,似含不过又莫不及之义,当属中庸之道,即仁义之道,即《易》道中天、人、地三道中的人道!
7.基于对此句中的四个关键字“设”、“位”、“其”、“中”,存在有别于上述学者的不同理解,故对“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译成今文,笔者试另作如下表述:
8.圣人作《易》,唯以天地为准,设置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加上乾坤两卦各有一用爻,共三百八十六爻辞;圣人用《易》,则是采用爻位分析等方法,教化民众效法天地,以乾之自强不息和坤之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在其各自不同时段不同的位置上,以仁守位,不过又莫不及,立德创业,行中庸之道,致使人类社会生生不息!
《易经*系辞》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