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之九十一:错综其数之内涵
1.就一般文字意义而言,“错”,乃指交叉错杂之意,如《醉翁亭记》“觥筹交错”;“综”,乃指综合,即不同方面〈向)、不同类型事物的组合,如《列女传·母仪》:“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其”,乃指意之所属,如《汉书·司马迁传》:“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数”,乃指天地奇偶数的变化与大衍之数的演算,如《汉书·律吕志》:“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成语“错综复杂”、“错综交叉”、“错综见意”,均出自于此!
2.就《易传》而言,“错综其数”的内涵,比之上述意义,要深刻且丰富得多。《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无不体现,“错综其数”之义。
3.《易传》之“错”,指的是“错卦”,所谓“错卦”(亦称“变卦”),是指将本卦之阴爻全变为阳爻、阳爻全变为阴爻后,所成的卦。明代来知德先生认为:卦象相错,反映了阳阳对立相生,是天地万物变化的自然法则。
4.由《伏羲八卦次序图》知: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由《伏羲八卦方位图》知:一乾八坤,上下相错;自乾左顺旋的二兑、三离、四震,分别与自坤右逆旋的七艮、六坎、五巽,对向相错(即二七、三六、四五相错)。均是阳卦与阴卦相错(乾为纯阳卦,震、坎、艮,均为一阳二阴,故称阳卦;坤为纯阴卦,兑、离、巽,均为一阴二阳,故称阴卦),故八卦有四对错卦。
5.由八卦的生成次序,可推衍出六十四卦的生成次序,即由一乾至八坤,分阴分阳,即得《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阳卦生于复,极于乾;阴卦生于姤,极于坤。由《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知:从乾至复,位于圆图左的三十二卦,皆为阳卦所生,故左为阳;从坤至垢,位于圆图左的三十二卦,皆为阴卦所生,故右为阴。均是阴阳卦相向对错,故六十四卦有三十二对错卦。
6.《易传》之“综”,指的是“综卦”,所谓“综卦”(亦称“复卦”),是指将本卦颠倒放置所成的卦。来知德先生认为:卦象相综,反映了阳阳两气上下流行、顺逆升降的情况。
7.六十四卦中,错而不综的卦有八个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其中前四个卦是纯卦,其倒象仍为本卦,故不综。因它们在《伏羲八卦方位图》中分居南北东西四个正方位,故合称“四正之卦”。互综之卦有五十六个(二十八对)。其中四个纯卦:兑和巽、震和艮互综。因它们在《伏羲八卦方位图》中东南和西南、东北和西北四隅,故合称“四隅之卦”。此外,既错又综的卦亦有八个:泰与否,随与蛊,渐与归妹,既济与未济四对。余下各对互综卦,就不再详举。
8.若明卦与卦之间的错综关系,我们就不难发现,通行本《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之规则是两卦相耦,非综(复)即错(变)。对错而不综的八个卦,则取其错卦排列。“上经”: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隋,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下经”: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这对我们研读《易经》,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应将互错或互综的两卦放在一起比较思考!
9.“错综其数”的“数”,究竟指的是什么数?王夫之先生云:“此象也,而谓之数者,象之阴阳,因乎数之七(少阳)、八(少阴)、九(老阴)、六(老阴)也”。尚秉和先生云:“(《河图》中)一与六相错,二与七相错,三与八相错,四与九相错)。综者,来往上下也。数至三而终,终则复始,故三变成一爻,至五而盈。盈则返初,五加一为六,加二为七,加三为八,加四为九。故曰‘错综其数’。错则阴数与阳数相合相得,故曰‘成天地之文’。综则阴阳往来,循环不穷,而四象以出,此明《易》用六七八九之所以然”。
10.“参伍以变”与“错综其数”的关系。:明代藕益法师认为:虽彼此参合,而不坏行伍定列。虽行伍定列,而不坏彼此参合,故名参伍以变。由彼此参合,则其数相错。由行伍定列,则其数可综。举凡河图洛书之成象,揲蓍求卦之法式,无不皆然。来知德先生则认为:参伍言蓍,错综言卦。当代《易》家霍裴然先生认为:两者均指易数之用,而非指卦数。当代《易》家张其成先生认为:“参伍以变”就是参合这天地奇偶数的变化,“错综其数”也可以理解为进行大衍之数的复杂错综的演算。
11.综上所述,“错综其数”译成今文,是否可这样表述:
12.就一般文字意义而言,“错”,乃指交叉错杂;“综”,乃指综合,即不同方面〈向)、不同类型事物的组合;“其”,乃指意之所属“数”,乃指天地奇偶数的变化与大衍之数的演算。
13.就《易经》卦爻而言:“错综其数”是指:《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是非综即错。所谓“错卦”(亦称“变卦”),是指将本卦之阴爻全变为阳爻、阳爻全变为阴爻后,所成的卦,卦象相错,反映了阳阳对立相生,是天地万物变化的自然法则;所谓“综卦”(亦称“复卦”),是指将本卦颠倒放置所成的卦,卦象相综,反映了阳阳两气上下流行、顺逆升降的情况。错则阴数与阳数相合相得,如:《河图》中的一与六相错,二与七相错,三与八相错,四与九相错;综则阴阳循环,上下往来,而四象以出,如:数至三而终,终则复始,故三变成一爻,至五而盈。盈则返初,五加一为六(老阴),加二为七(少阳),加三为八(少阴),加四为九(老阴)。
14.故明代藕益法师认为:虽彼此参合,而不坏行伍定列。虽行伍定列,而不坏彼此参合,故名参伍以变。由彼此参合,则其数相错。由行伍定列,则其数可综。举凡河图洛书之成象,揲蓍求卦之法式,无不皆然。
15.“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告诉我们的是:《易经》变化之理,是以错综为本的;就《易》而言,是先数而后象、先下而逆上,左右相错、往来相综的。这既是万世不易之道,也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区别于西方概念思维方式,所特有的象数思维方式!
1.就一般文字意义而言,“错”,乃指交叉错杂之意,如《醉翁亭记》“觥筹交错”;“综”,乃指综合,即不同方面〈向)、不同类型事物的组合,如《列女传·母仪》:“推而往,引而来者,综也”。“其”,乃指意之所属,如《汉书·司马迁传》:“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数”,乃指天地奇偶数的变化与大衍之数的演算,如《汉书·律吕志》:“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成语“错综复杂”、“错综交叉”、“错综见意”,均出自于此!
2.就《易传》而言,“错综其数”的内涵,比之上述意义,要深刻且丰富得多。《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无不体现,“错综其数”之义。
3.《易传》之“错”,指的是“错卦”,所谓“错卦”(亦称“变卦”),是指将本卦之阴爻全变为阳爻、阳爻全变为阴爻后,所成的卦。明代来知德先生认为:卦象相错,反映了阳阳对立相生,是天地万物变化的自然法则。
4.由《伏羲八卦次序图》知: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由《伏羲八卦方位图》知:一乾八坤,上下相错;自乾左顺旋的二兑、三离、四震,分别与自坤右逆旋的七艮、六坎、五巽,对向相错(即二七、三六、四五相错)。均是阳卦与阴卦相错(乾为纯阳卦,震、坎、艮,均为一阳二阴,故称阳卦;坤为纯阴卦,兑、离、巽,均为一阴二阳,故称阴卦),故八卦有四对错卦。
5.由八卦的生成次序,可推衍出六十四卦的生成次序,即由一乾至八坤,分阴分阳,即得《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阳卦生于复,极于乾;阴卦生于姤,极于坤。由《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知:从乾至复,位于圆图左的三十二卦,皆为阳卦所生,故左为阳;从坤至垢,位于圆图左的三十二卦,皆为阴卦所生,故右为阴。均是阴阳卦相向对错,故六十四卦有三十二对错卦。
6.《易传》之“综”,指的是“综卦”,所谓“综卦”(亦称“复卦”),是指将本卦颠倒放置所成的卦。来知德先生认为:卦象相综,反映了阳阳两气上下流行、顺逆升降的情况。
7.六十四卦中,错而不综的卦有八个乾、坤、坎、离、颐、大过、中孚、小过。其中前四个卦是纯卦,其倒象仍为本卦,故不综。因它们在《伏羲八卦方位图》中分居南北东西四个正方位,故合称“四正之卦”。互综之卦有五十六个(二十八对)。其中四个纯卦:兑和巽、震和艮互综。因它们在《伏羲八卦方位图》中东南和西南、东北和西北四隅,故合称“四隅之卦”。此外,既错又综的卦亦有八个:泰与否,随与蛊,渐与归妹,既济与未济四对。余下各对互综卦,就不再详举。
8.若明卦与卦之间的错综关系,我们就不难发现,通行本《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之规则是两卦相耦,非综(复)即错(变)。对错而不综的八个卦,则取其错卦排列。“上经”: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隋,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下经”: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这对我们研读《易经》,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应将互错或互综的两卦放在一起比较思考!
9.“错综其数”的“数”,究竟指的是什么数?王夫之先生云:“此象也,而谓之数者,象之阴阳,因乎数之七(少阳)、八(少阴)、九(老阴)、六(老阴)也”。尚秉和先生云:“(《河图》中)一与六相错,二与七相错,三与八相错,四与九相错)。综者,来往上下也。数至三而终,终则复始,故三变成一爻,至五而盈。盈则返初,五加一为六,加二为七,加三为八,加四为九。故曰‘错综其数’。错则阴数与阳数相合相得,故曰‘成天地之文’。综则阴阳往来,循环不穷,而四象以出,此明《易》用六七八九之所以然”。
10.“参伍以变”与“错综其数”的关系。:明代藕益法师认为:虽彼此参合,而不坏行伍定列。虽行伍定列,而不坏彼此参合,故名参伍以变。由彼此参合,则其数相错。由行伍定列,则其数可综。举凡河图洛书之成象,揲蓍求卦之法式,无不皆然。来知德先生则认为:参伍言蓍,错综言卦。当代《易》家霍裴然先生认为:两者均指易数之用,而非指卦数。当代《易》家张其成先生认为:“参伍以变”就是参合这天地奇偶数的变化,“错综其数”也可以理解为进行大衍之数的复杂错综的演算。
11.综上所述,“错综其数”译成今文,是否可这样表述:
12.就一般文字意义而言,“错”,乃指交叉错杂;“综”,乃指综合,即不同方面〈向)、不同类型事物的组合;“其”,乃指意之所属“数”,乃指天地奇偶数的变化与大衍之数的演算。
13.就《易经》卦爻而言:“错综其数”是指:《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是非综即错。所谓“错卦”(亦称“变卦”),是指将本卦之阴爻全变为阳爻、阳爻全变为阴爻后,所成的卦,卦象相错,反映了阳阳对立相生,是天地万物变化的自然法则;所谓“综卦”(亦称“复卦”),是指将本卦颠倒放置所成的卦,卦象相综,反映了阳阳两气上下流行、顺逆升降的情况。错则阴数与阳数相合相得,如:《河图》中的一与六相错,二与七相错,三与八相错,四与九相错;综则阴阳循环,上下往来,而四象以出,如:数至三而终,终则复始,故三变成一爻,至五而盈。盈则返初,五加一为六(老阴),加二为七(少阳),加三为八(少阴),加四为九(老阴)。
14.故明代藕益法师认为:虽彼此参合,而不坏行伍定列。虽行伍定列,而不坏彼此参合,故名参伍以变。由彼此参合,则其数相错。由行伍定列,则其数可综。举凡河图洛书之成象,揲蓍求卦之法式,无不皆然。
15.“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告诉我们的是:《易经》变化之理,是以错综为本的;就《易》而言,是先数而后象、先下而逆上,左右相错、往来相综的。这既是万世不易之道,也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区别于西方概念思维方式,所特有的象数思维方式!
《易经*系辞》辨析
下一篇:初读之九十二:至变乃《易》之髓
上一篇:初读之九十:参伍以变之蕴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