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庄子集释》庄子集释卷一下

时间:2018-07-15 16:30   点击:2683   标签:

内篇齐物论第二【一】


【一】【注】夫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恶人,物莫不皆然。然,故是非虽异而彼我均也。


【释文】《齐物论》力顿反。李如字。《而恶》乌路反。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藕【一】。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二】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三】。」


【一】【注】同天人,均彼我,故外无与为欢,而答焉解(一)体,若失其配匹。


【疏】楚昭王之庶弟,楚庄王之司马,字子綦。古人淳质,多以居处为号,居于南郭,故号南郭,亦犹市南宜僚、东郭顺子之类。其人怀道抱德,虚心忘淡,故庄子羡其清高而託为论首。隐,凭也。嘘,叹也。答焉,解释貌。藕,匹也,(为)〔谓〕身与神为匹,物与我〔为〕(二)藕也。子綦凭几坐忘,凝神遐想,仰天而歎,妙悟自然,离形去智,答焉坠体,身心俱遣,物我(无)〔兼〕忘,故若丧其匹藕也。


【释文】《南郭子綦》音其。司马云:居南郭,因为号。《隐》于靳反,冯也。《机》音纪。李本作几。◎卢文弨曰:案今本作几。《而嘘》音虚。吐气为嘘。向云:息也。《答焉》本又作塔,同。吐答反,又都纳反。注同。解体貌。◎卢文弨曰:今本作塔。案解体,即赵岐孟子注所云解罢枝也。◎庆藩案慧琳一切经音义八十八终南山龙田寺释法琳本传卷四引司马云:答焉,云失其所,故有似丧藕也。释文阙。《其藕》本亦作偶,五口反。匹也,对也。司马云:藕,身也,身与神为藕。◎俞越曰:丧其藕,即下文所谓吾丧我也。郭注曰若失其配匹,未合丧我之义。司马云藕身也,此说得之。然云身与神为藕则非也。藕当读为寓。寓,寄也,神寄于身,故谓身为寓。


【二】【注】死灰藁木,取其(


)莫(三)无情耳。夫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中独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故止若立枯木,动若运藁枝,坐若死灰,行若游尘。动止之容,吾所不能一也;其于无心而自得(四),吾所不能二也(五)。


【疏】姓颜,名偃,字子游。居,安处也。方欲请益,故起而立侍。如何安处,神识凝寂,顿异从来,遂使形将藁木而不殊,心与死灰而无别。必有妙术,请示所由。


【释文】《颜成子游》李云:子綦弟子也,姓颜,名偃,諡成,字子游。《何居》如字,又音姬。司马云:犹故也。《藁木》古老反。注同。《(


)》音寂,本亦作寂。◎卢文弨曰:(


),旧讹家。今案大宗师云,其容(


),释文云:本亦作寂,崔本作{宀尗},据改正。方言云:(


),安静也。汉人碑版多作此字。老子铭,显虚无之清(


),张公神碑,疆界(


)静,成皋令任伯嗣碑,官朝(


)静,巴郡太守张纳碑,四竟(


)谧。博陵太守孔彪碑,(


)兮冥冥,皆如此作。今注作寂寞。《莫》本亦作漠。


【三】【注】子游尝见隐机者,而未有(六)若子綦也。


【疏】子游昔见坐忘,未尽玄妙;今逢隐机,实异曩时。怪其寂泊无情,故发惊疑之旨。


【校】(一)赵谏议本无解字。(二)为字依上句例补。(三)(


)莫,赵本作寂漠,世德堂本作寂寞。(四)其于无心而自得,赵本作无心自得。(五)二也,世德堂本作一也。赵本二亦作一,与上句一字下均无也字。(六)世德堂本尝作常,有作见。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一】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二】!」


【一】【注】吾丧我,我自忘矣;我自忘矣,天下有何物足识哉!故都忘外内,然后超然俱得。


【疏】而,犹汝也。丧,犹忘也。许其所问,故言不亦善乎。而子綦境智两忘,物我双绝,子游不悟,而以惊疑,故示隐几之能,汝颇知不。


【二】【注】籁,箫也。夫箫管参差,宫商异律,故有短长高下万殊之声。声虽万殊,而所禀之度一也,然则优劣无所错其閒矣。况之风物,异音同是,而咸自取焉,则天地之籁见矣。


【疏】(人)(一)籁,箫也,长一尺二寸,十六管,象凤翅,舜作也。夫箫管参差,所受各足,况之风物,咸禀自然,故寄此二贤以明三籁之义。释在下文。


【释文】《女闻》音汝。下皆同。本亦作汝。◎卢文弨曰:上汝知何以不一律作女?《人籁》力带反,箫也。《籁夫》音扶。《参》初林反。《差》初宜反。《所错》七故反。《见矣》贤遍反。


【校】(一)人字依注文删。


子游曰:「敢问其方【一】。」


【一】【疏】方,道术也。虽闻其名,未解其义,故请三籁,其术如何。


子綦曰:「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一】。是唯无作,作则万窍怒号【二】。而独不闻之翏翏(一)乎【三】?山林之畏佳【四】,大木百围之窍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五】;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六】,前者唱于而随者唱遇。令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七】,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八】。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刀刀〕(二乎)【九】?」


【一】【注】大块者,无物也。夫噫气者,岂有物哉?气块然而自噫耳。物之生也,莫不块然而自生,则块然之体大矣,故遂以大块为名。


【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言自然之理通生万物,不知所以然而然。大块之中,噫而出气,仍名此气而为风也。


【释文】《大块》苦怪反。李苦对反。说文同,云:俗凷字也。徐口回反,徐、李又胡罪反。郭又苦猥反。司马云:大朴之貌,众家或作大槐,班固同。淮南子作大昧。解者或以为无,或以为元气,或以为混成,或以为天,谬也。◎庆藩案慧琳一切经音义九十五正诬经卷五引司马云:大块,谓天也。与释文所引异。◎俞越曰:大块者,地也。块乃凷之或体。说文土部:凷,墣也。盖即中庸所谓一撮土之多者,积而至于广大,则成地矣,故以地为大块也。司马云大朴之貌,郭注曰大块者无物也,并失其义。此本说地籁,然则大块者,非地而何?《噫》乙戒反。注同。一(三)音荫。


【二】【注】言风唯无作,作则万窍皆怒动而为声也。


【疏】是者,指此风也。作。起也。言此大风唯当不起,若其动作,则万殊之穴皆鼓怒号叫也。


【释文】《万窍》苦弔反。《怒号》胡刀反,徐又(诈)〔许〕(四)口反,又胡到反。


【三】【注】长风之声。


【释文】《翏翏》良救反,又六收反。长风声也。李本作飂,音同。又力竹反。


【四】【注】大风之所扇动也。


【疏】翏翏,长风之声。畏佳,扇动之貌。而翏翏清吹,击荡山林,遂使树木枝条,畏佳扇动。世皆共睹,汝独不闻之邪?下文云。


【释文】《畏》于鬼反。郭乌罪反。崔本作{山畏}。《佳》醉癸反。徐子唯反。郭祖罪反。李诸鬼反。李颐云:畏隹,山阜貌。◎卢文弨曰:佳,旧本作隹,今庄子众家本皆作佳。韵会支韵内引此,似亦可读追。此所音(唯)〔虽〕(五)皆仄声,然实与佳本音皆相近,故从众家本改正。


【五】【注】此略举众窍之所似。


【疏】窍穴,树孔也。枅,柱头木也,今之斗〈木踏〉是也。圈,畜兽阑也。木既百围,穴亦奇众,故或似人之口鼻,或似兽之阑圈,或似人之耳孔,或似舍之枅〈木踏〉,或洼曲而拥肿,或污下而不平。形势无穷,略陈此八事。亦(由)〔犹〕(六)世閒万物,种类不同,或丑或研,盖禀之造化。


【释文】《之窍》崔本作款。《似鼻似口》司马云:言风吹窍穴动作,或似人鼻,或似人口。《似枅》音鸡,又音肩。字林云:柱上方木也。简文云:欂栌也。《似圈》起权反。郭音权,杯圈也。徐其阮反,言如羊豕之阑圈也。《似臼》其九反。《似洼者》(鸟)〔乌〕(七)携反,李于花反,又乌乖反,郭乌蛙反。司马云:若洼曲。《污者》音乌。司马云:若污下。


【六】【注】此略举(异)〔众〕(八)窍之声殊。


【疏】激者,如水湍激声也。謞者,如箭镞头孔声〔也〕(九)。叱者,咄声也。吸者,如呼吸声也。叫者,如叫呼声也。譹者,哭声也。宎者,深也,若深谷然。咬者,哀切声也。略举树穴,即有八种;风吹木窍,还作八声。亦(由)〔犹〕人禀分不同,种种差异,率性而动,莫不均齐。假令小大夭寿,未足以相倾。


【释文】《激者》经历反,如水激也。李古弔反。司马云:声若激唤也。李又驱弔反。◎庆藩案慧琳一切经音义六十八阿毘达摩大婆沙论卷四引司马云:流急曰激也。七十八音经律异相卷十四、九十、高僧传十三引并同。又文选卢子谅时兴诗注、玄应众经音义十四引亦同。与释文所引异。《謞者》音孝。李虚交反。简文云:若箭去之声。司马云:若讙謞声。◎卢文弨曰:旧音考,讹。今注本音孝,从之。《叱者》昌实反。徐音七。司马云:若叱咄声。《吸者》许及反。司马云:若嘘吸声也。《叫者》古弔反。郭古幼反。李居曜反。司马云:若叫呼声也。《譹者》音豪。郭又户报反。司马云:若譹哭声。◎卢文弨曰:旧脱者字,今增,与众句一例。《宎者》徐于尧反。一音杳。又于弔反。司马云:深者也,若深宎宎然。《咬者》于交反。或音狡。司马云:声哀切咬咬然。又许拜反。


【七】【注】夫声之宫商虽千变万化,唱和大小,莫不称其所受而各当其分。


【疏】令,小风也。飘,大风也。于遇,皆是风吹树动前后相随之声也。故令〔令〕清风,和声即小;暴疾飘风,和声即大;各称所受,曾无胜劣,以况万物禀气自然。


【释文】《唱于》如字。《唱遇》五恭反。徐又音愚。又五斗反。李云:于遇,声之相和也。《令风》音零。李云:令令,小风也。《小和》胡卧反。下及注皆同。《飘风》鼻遥反,又符遥反。李敷遥反。司马云:疾风也。尔雅云:回风为飘。《不称》尺证反。《其分》符问反。下不出者同。


【八】【注】济,止也。烈风作则众窍实,及其止则众窍虚。虚实虽异,其于各得则同。


【疏】厉,大也,烈也。济,止也。言大风止则众窍虚,及其动则众窍实。虚实虽异,各得则同耳。况四序盈虚,二仪生杀,既无心于亭毒,岂有意于虔刘!


【释文】《厉风》司马云:大风。向、郭云:烈风。《济》子细反。向云:止也。◎庆藩案厉风济,济者止也。诗鄘风载驰篇旋济,毛传曰:济,止也。风止则万籁寂然,故曰众窍为虚。


【九】【注】调调(刁刁)〔刀刀〕,动摇貌也。言物声既异,而形之动摇亦又不同也。动虽不同,其得齐一耳,岂调调独是而(刁刁)〔刀刀〕独非乎!


【疏】而,汝也。调调(刁刁)〔刀刀〕,动摇之貌也。言物形既异,动亦不同,虽有调(刁)〔刀〕之殊,而终无是非之异。况盈虚聚散,生死穷通,物理自然,不得不尔,岂有是非臧否于其间哉!


【释文】《调调》音条。《刀刀》徐都尧反。向云:调调刀刀,皆动摇貌。◎卢文弨曰:旧俱作刁,俗;今改依正体。《动摇》如字,又羊照反。


【校】(一)阙误引李本翏作飂,力救切。(二)刀字依世德堂本及卢校改,下注及疏文并同。(三)一下疑脱作喑二字。知北游篇生者喑醷物也,释文喑音阴,引李郭云:喑醷,聚气貌。喑气亦即聚气。(四)许字依释文原本改。(五)抱经堂原刻本唯作脽,误。此本作唯,亦非。字当作虽。(六)由犹古通用,今以义别之,后不複出。(七)乌字依释文原本改。(八)众字依世德堂本及上注文改。赵谏议本亦作异。(九)也字依上下文句例补。


子游曰:「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一】


【一】【疏】地籁则窍穴之徒,人籁则箫管之类,并皆眼见,此则可知。惟天籁深玄,卒难顿悟,敢陈庸,昧请决所疑。


【释文】《比竹》毗志反。又必履反。李扶必反。注同。


子綦曰:「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一】,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二】!」


【一】【注】此天籁也。夫天籁者,岂复别有一物哉?即众窍比竹之属,接乎有生之类,会而共成一天耳。无既无矣,则不能生有;有之未生,又不能为生。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则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天然耳,非为也,故以天言之。〔以天言之〕(一)所以明其自然也,岂苍苍之谓哉!而或者谓天籁役物使从己也。夫天且不能自有,况能有物哉!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莫适为天,谁主役物乎?故物各自生而无所出焉,此天道也。


【疏】夫天者,万物之总名,自然之别称,岂苍苍之谓哉!故夫天籁者,岂别有一物邪?即比竹众窍接乎有生之类是尔。寻夫生生者谁乎,盖无物也。故外不待乎物,内不资乎我,块然而生,独化者也。是以郭注云,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故以天然言之者,所以明其自然也。而言吹万不同。且风唯一体,窍则万殊,虽复大小不同,而各称所受,咸率自知,岂赖他哉!此天籁也。故知春生夏长,目视耳听,近取诸身,远託诸物,皆不知其所以,悉莫辨其所然。使其自己,当分各足,率性而动,不由心智,所谓亭之毒之,此天籁之大意者也。


【释文】《岂复》扶又反。《莫适》丁历反。◎庆藩案文选谢(宣城)〔灵运〕(二)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注引司马云:吹万,言天气吹煦,生养万物,形气不同。已,止也,使各得其性而止。谢灵运道路忆山中诗注、江文通杂体诗注引同。释文阙。


【二】【注】物皆自得之耳,谁主怒之使然哉!此重明天籁也。


【疏】自取,(由)〔犹〕自得也。言风窍不同,形声乃异,至于各自取足,未始不齐,而怒动为声,谁使之然也!欲明群生纠纷,万象参差,分内自取,未尝不足,或飞或走,谁使其然,故知鼓之怒之,莫知其宰。此则重明天籁之义者也。


【释文】《此重》直用反。


【校】(一)四字依世德堂本补。(二)灵运二字依文选原本改。


大知闲闲,小知閒閒【一】;大言炎炎,小言詹詹【二】。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三】,与接为搆,日以心斗。缦者,窖者,密者【四】。小恐惴惴,大恐缦缦【五】。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六】;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七】;其杀若秋冬,以言其日消也【八】;其溺之所为之,不可使复之也【九】;其厌也如缄,以言其老血(一)也【一○】;近死之心,莫使复阳也【一一】。喜怒哀乐,虑叹变热,姚佚启态【一二】;乐出虚,蒸成菌【一三】。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一四】。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一五】!


【一】【注】此盖知之不同。


【疏】闲闲,宽裕也。閒閒,分别也。夫智惠宽大之人,率性虚淡,无是无非;小知狭劣之人,性灵褊促,有取有捨。〔有取有捨〕(二),故閒隔而分别;无是无非,故闲暇而宽裕也。


【释文】《大知》音智。下及注同。《闲闲》李云:无所容貌。简文云:广博之貌。《閒閒》古闲反,有所閒别也。◎俞越曰:广雅释诂:閒,覗也。小知閒閒,当从此义,谓好覗察人也。释文曰有所閒别,非是。


【二】【注】此盖言语之异。


【疏】炎炎,猛烈也。詹詹,词费也。夫诠理大言,(由)〔犹〕猛火炎燎原野,清荡无遗。儒墨小言,滞于竞辩,徒有词费,无益教方。


【释文】《炎炎》于廉于凡二反,又音谈。李作淡,徒滥反。李颐云:同是非也。简文云:美盛貌。《詹詹》音占。李颐云:小辩之貌。崔本作阎。


【三】【注】此盖寤寐之异。


【疏】凡鄙之人,心灵驰躁,耽滞前境,无得暂停。故其梦寐也,魂神妄缘而交接;其觉悟也,则形质开朗而取染也。


【释文】《魂交》司马云:精神交错也。《其觉》古孝反。《形开》司马云:目开意悟也。


【四】【注】此盖交接之异。


【疏】构,合也。窖,深也,今穴地藏穀是也。密,隐也。交接世事,构合根尘,妄心既重,(渴)〔愒〕日不足,故惜彼寸阴,心与日斗也。其运心逐境,情性万殊,略而言之,有此三别也。


【释文】《与接为构》司马云:人道交接,构结驩爱也。《缦者》(未)〔末〕旦反。简文云:宽心也。《窖者》古孝反。司马云:深也。李云:穴也。案穴地藏穀曰窖。简文云:深心也。


【五】【注】此盖恐悸之异。


【疏】惴惴,憷惕也。缦缦,沮丧也,夫境有违从,而心恒忧度,虑其不遂,恐惧交怀。是以小恐惴慄而憷惕,大恐宽暇而沮丧也。


【释文】《小恐》曲勇反。下及注同。《惴惴》之瑞反。李云:小心貌。尔雅云:惧也。《缦缦》李云:齐死生貌。《悸》其季反。


【六】【疏】机,弩牙也。栝,箭栝也。司,主也。言发心逐境,速如箭栝;役情拒害,猛若弩牙。唯主意是非,更无他谓也。


【释文】《机栝》古活反。机,弩牙。栝,箭栝。◎庆藩案文选鲍明远苦热行注引司马云:言生死是非,臧否交校,则祸败之来,若机栝之发。释文阙。◎又案机谓弩牙。(见易繫辞郑注。)释名曰:弩,(弩)〔怒也(三)。〕钩弦者曰牙,牙外曰郭,(郭)下曰县刀,合名之(则))曰机(栝)),言如机之巧也。(机栝与枢机义各不同。枢为户枢,机为门橛。广雅:{止木}也。{止木}与梱同。说文:梱,门橛也。王引之曰:枢为户枢,所以利转。机为门梱,所以止扉。故以枢机并言,谓开閤有节也。书传机与栝并言弩牙也。


【七】【注】此盖动止之异。


【疏】诅,祝也。盟,誓也。言役意是非,(由)〔犹〕如祝诅,留心取境,不异誓盟。坚守确乎,情在胜物。


【释文】《诅》侧据反。《盟》音明,徐武耕反,郭武病反。


【八】【注】其衰杀日消有如此者。


【疏】夫素秋摇落,玄冬肃杀,物景贸迁,骤如交臂,愚惑之类,岂能觉邪!唯争虚妄是非,讵知日新消毁,人之衰老,其状例然。


【释文】《其杀》色界反,徐色例反。注同。


【九】【注】其溺而遂往有如此者。


【疏】滞溺于境,其来已久,所为之事,背道乖真。欲使复命还源,无由可致。


【释文】《其溺》奴狄反,郭奴徼反。


【一○】【注】其厌没于欲,老而愈血,有如此者。


【疏】厌,没溺也。颠倒之流,厌没于欲,惑情坚固,有类缄绳。岂唯壮年纵咨,抑乃老而愈血。


【释文】《其厌》于叶反,徐于冉反,又于感反。《如缄》徐古咸反。《老血》本亦作溢,同。音逸,郭许鵙反,又已质反。


【一一】【注】其利患轻祸,阴结遂志,有如此者。


【疏】莫,无也。阳,生也。耽滞之心,邻乎死地,欲使反于生道,无由得之。


【释文】《近死》附近之近。《复阳》阳,谓生也。◎家世父曰:日以心斗,百变不穷。司是非者有万应之机,守胜者有一成之见。或久倦思反而杀如秋令,或沉迷不悟而溺为之,亦有深缄其机,无复生人之气者。人心之相搆,各视所藏之机,以探而取之。


【一二】【注】此盖性情之异者。


【疏】凡品愚迷,(则)〔耽〕执违顺,顺则喜乐,违则哀怒。然哀乐则重,喜怒则轻。故喜则心生懽悦,乐则形于舞忭。怒则当时嗔恨,哀则举体悲号,虑则抑度未来,叹则咨嗟已往,变则改易旧事,热则屈服不伸,姚则轻浮躁动,佚则奢华纵放,启则开张情欲,态则娇淫妖冶。众生心识,变转无穷,略而言之,有此十二。审而察之,物情斯见矣。


【释文】《哀乐》音洛。《热》之涉反。司马云:不动貌。《姚》郭音遥,徐李敕弔反。《佚》音逸。《态》敕代反,李又奴载反。


【一三】【注】此盖事变之异也。自此以上,略举天籁之无方;自此以下,明无方之自然也。物各自然,不知所以然而然,则形虽弥异,其(五)然弥同也。


【疏】夫箫管内虚,故能出于雅乐;湿暑气蒸,故能生成朝菌。亦犹二仪万物,虚假不真,从无生有,例如菌乐。浮幻若是,喜怒何施!


【释文】《蒸》之膺反。《成菌》其陨反。向云:结也。《以上》时掌反。


【一四】【注】日夜相代,代故以新也。夫天地万物,变化日新,与时俱往,何物萌之哉?自然而然耳。


【疏】日昼月夜,轮转循环,更相递代,互为前后。推求根绪,莫知其状者也。


【释文】《萌》武耕反。


【一五】【注】言其自生。


【疏】已,止也。推求日夜,前后难知,起心虞度,不如止息。又重推旦暮,覆察昏明,亦莫测其所由,固不知其端绪。欲明世间万法,虚妄不真,推求生死,即体皆寂。故老经云,迎之不见其首,随之而不见其后,理由若此。


【释文】《旦暮》本又作莫,音同。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血作溢。(二)依下句例补。(三)怒也依释名改,以下郭则栝三字均依释名删。(四)世德堂本其作自。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一】,而不知其所为使【二】。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三】。可行己信【四】,而不见其形【五】,有情而无形【六】。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七】,吾谁与为亲【八】?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九】?如是皆有为臣妾乎【一○】?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一一】?其递相为君臣乎【一二】?其有真君存焉【一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四】。一受其成形,不忘以待尽【一五】。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一六】!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一七】,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一八】!人谓之不死,奚益【一九】!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二○】?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二一】?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二二】?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二三】。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二四】。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二五】!


【一】【注】彼,自然也。自然生我,我自然生。故自然者,即我之自然,岂远之哉!


【疏】彼,自然也。取,禀受也。若非自然,谁能生我?若无有我,谁禀自然乎?然我则自然,自然则我,其理非远,故曰是亦近矣。


【二】【注】凡物云云,皆自尔耳,非相为使也,故任之而理自至矣。


【疏】言我禀受自然,其理已具。足行手捉,耳听目视,功能御用,各有司存。亭之毒之,非相为使,无劳措意,直置任之。


【释文】《相为》于伪反。下未为同。


【三】【注】万物万情,趣舍不同,若有(一)真宰使之然也。起索真宰之眹迹,而亦终不得,则明物皆自然,无使物然也。


【疏】夫肢体不同,而御用各异,似有真性,竟无宰主。眹迹攸肇,从何而有?


【释文】《而特》崔云:特,辞也。《其眹》李除忍反。兆也。《趣舍》七喻反。字或作取。下音捨,或音赦。下皆放此。《起索》所百反。


【四】【注】今夫行者,信己可得行也。


【疏】信己而用,可意而行,天机自张,率性而动,自济自足,岂假物哉!


【五】【注】不见所以得行之形。


【疏】物皆信己而行,不见信可行之貌者也。


【六】【注】情当其物,故形不别见也。


【疏】有可行之情智,无信己之形质。


【释文】《情当》丁浪反,下皆同。《别见》贤遍反。


【七】【注】付之自然,而莫不皆存也。


【疏】百骸,百骨节也。九窍,谓眼耳鼻舌口及下二漏也。六藏,六腑也,谓大肠小肠膀胱三焦也。藏,谓五藏,肝心脾肺肾也。赅,备也。言体骨在外,藏腑在内,窍通内外。备此三事以成一身,故言存。


【释文】《百骸》户皆反。《六藏》才浪反。案心肺肝脾肾,谓之五藏。大小肠膀胱三焦,谓之六府。身别有九藏气,天地人。天以候头角之气,人候耳目之气,地候口齿之气。三部各有天地人,三三而九,神藏五,形藏四,故九。今此云六藏,未见所出。◎李桢曰:释文云,此云六藏,未见所出。成疏遂穿凿以六为六腑,藏(谓)〔为〕五藏,致与上百官九窍,训不一例。按难经三十九难,五藏亦有六藏者,谓肾有两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其气与肾通,故言藏有六也。《赅》徐古来反。司马云备也。小尔雅同简文云:兼也。


【八】【注】直自(二)存耳。


【九】【注】皆说之,则是有所私也。有私则不能赅而存矣,故不说而自存,不为而自生也。


【疏】言夫六根九窍,俱是一身,岂有亲疏,私存爱悦!若有心爱悦,便是有私。身而私之,理在不可。莫不任置,自有司存。于身既然,在物亦尔。


【释文】《皆说》音悦,注同。今本多即作悦字。后皆放此。


【一○】【注】若皆私之,则志过其分,上下相冒,而莫为臣妾矣。臣妾之才,而不安臣妾之任,则失矣。故知君臣上下,手足外内,乃天理自然,岂真人之所为哉!


【疏】臣妾者,士女之贱职也。且人之一身,亦有君臣之别,至如见色则目为君而耳为臣,行步则足为君手为臣也。斯乃出自天理,岂人之所为乎!非关系意亲疏,故为君臣也。郭注云,时之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治国治身,内外无异。


【一一】【注】夫臣妾但各当其分耳,未为不足以相治也。相治者,若手足耳目,四肢百体,各有所司而更相御用也。


【疏】夫臣妾御用,各有职司,(知)〔如〕手执脚行,当分自足,岂为手之不足而脚为行乎?盖天机自张,无心相为而治理之也。举此手足,诸事可知也。


【释文】《而更》音庚。


【一二】【注】夫时之所贤者为君,才不应世者为臣。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卑,首自在上,足自居下,岂有递哉!虽无错于当而必自当也。


【疏】夫首自在上,足自居下;目能视色,耳能听声。而用捨有时,故有贵贱。岂措情于上下,而递代为君臣乎?但任置无心而必自当也。


【释文】《其递》音弟。徐又音第。《不应》应对之应。《无错》七素反。下同。


【一三】【注】任之而自尔,则非伪也。


【疏】直置忘怀,无劳措意,此即真君妙道,存乎其中矣。又解:真君即前之真宰也。言取捨之心,青黄等色,本无自性,缘合而成,不自不他,非无非有,故假设疑问,以明无有真君也。


【一四】【注】凡得真性,用其自为者,虽复早隶,犹不顾毁誉而自安其业。故知与不知,皆自若也。若乃开希幸之路,以下冒上,物丧其真,人忘其本,则毁誉之间,俯仰失错也。


【疏】夫心境相感,欲染斯兴。是以求得称情,即谓之为益;如其不得,即谓之为损。斯言凡情迷执,有得丧以撄心;道智观之,无损益于其真性者也。◎家世父曰:彼我相形而有是非,而是非之成于心者,先入而为之主。是之非之,随人以为役,皆臣妾也,而百骸九窍六藏悉摄而从之。夫此摄而从之以听役于人,与其心之主宰,果有辨乎,果无辨乎?心之主宰有是非,于人何与!求得人之情而是之非之,无能为益,不得无能为损。而既搆一是非之形,役心以从之,终其身守而不化,夫是之谓成心。成心者,臣妾之所以听役也。


【释文】《虽复》扶又反。下同。《毁誉》音馀。《物丧》息浪反。


【一五】【注】言性各有分,故知者守知以待终,而愚者抱愚以至死,岂有能中易其性者也!


【疏】夫禀受形性,各有涯量,不可改愚以为智,安得易丑以为研!是故形性一成,终不中途亡失,适可守其分内,待尽天年矣。


【一六】【注】群品云云,逆顺相交,各信其偏见而咨其所行,莫能自反。此(皆)〔比〕(三)众人之所悲者,亦可悲矣。而众人未尝以此为悲者,性然故也。物各性然,又何物足悲哉!


【疏】刃,逆也。靡,顺也。群品云云,锐情逐境。境既有逆有顺,心便执是执非。行有终年,速如驰骤;唯知贪境,曾无止息。格量物理,深可悲伤。


【一七】【注】夫物情无极,知足者鲜。故得(止)〔此〕(四)不止,复逐于彼。皆疲役终身,未厌其志,死而后已。故其成功者无时可见也。


【疏】夫物浮竞,知足者稀,故得此不休,复逐于彼。所以终身疲役,没命贪残,持影繫风,功成何日。


【释文】《者鲜》息浅反。


【一八】【注】凡物各以所好役其形骸,至于疲困苶然。不知所以好此之归趣云何也!


【疏】苶然,疲顿貌也。而所好情笃,劳役心灵,形魂既弊,苶然困苦。直以信心,好此贪竞,责其意谓,亦不知所归。愚痴之甚,深可哀歎。


【释文】《苶然》乃结反,徐李乃协反。崔音捻,云:忘貌。简文云:疲病困之状。◎卢文弨曰:苶,今注本乃作薾(五)。说文引诗彼薾维何,音义与此异。◎庆藩案:苶,司马作薾。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注引司马云:薾,极貌也。释文阙。《所好》呼报反。下同。


【一九】【注】言其实与死同。


【疏】奚,何也。耽滞如斯,困而不已,有损行业,无益神气,可谓虽生之日犹死之年也。


【二○】【注】言其心形并驰,困而不反,比于凡人所哀,则此真哀之大也。然凡人未尝以此为哀,则凡所哀者,不足哀也。


【疏】然,犹如此也。念念迁移,新新流谢,其化而为老,心识随而昏昧,形神俱变,故谓与之然。世之悲哀,莫此甚也。


【二一】【注】凡此上事,皆不知其所以然而然,故曰芒也。今未知者皆不知所以知而自知矣,生者〔皆〕(六)不知所以生而自生矣。万物虽异,至于生不由知,则未有不同者也,故天下莫不芒也。


【疏】芒,闇昧也。言凡人在生,芒昧如是,举世皆惑,岂有一人不昧者!而庄子体道真人,智用明达,俯同尘俗,故云而我独芒。郭注稍乖,今不依用。


【释文】《芒乎》莫刚反,又音亡。芒,芒昧也。简文云:芒,同也。


【二二】【注】夫心之足以制一身之用者,谓之成心。人自师其成心,则人各自有师矣。人各自有师,故付之而自当。


【疏】夫域情滞著,执一家之偏见者,谓之成心。夫随顺封执之心,师之以为准的,世皆如此,故谁独无师乎。


【二三】【注】夫以成代不成,非知也,心自得耳。故愚者亦师其成心,未肯用其所谓短而舍其所谓长者也。


【疏】愚惑之类,坚执是非,何必知他理长,代己之短,唯欲斥他为短,自取为长。如此之人,处处皆有,愚痴之辈,先豫其中。


【释文】《与有》音豫。◎家世父曰:说文,代,更也。今日以为是,明月以为非,而一成乎心,是非迭出而不穷,故曰知代。心以为是,则取所谓是者而是之,心以为非,则取所谓非者而非之,故曰心自取。《而舍》音捨,字亦作捨。下同。


【二四】【注】今日适越,昨日何由至哉?未成乎心,是非何由生哉?明夫是非者,群品之所不能无,故至人两顺之。


【疏】吴越路遥,必须积旬方达,今朝发途,昨日何由至哉?欲明是非彼我,生自妄心。言心必也未生,是非从何而有?故先分别而后是非,先造途而后至越。


【释文】《昔至》崔云:昔,夕也。向云:昔者,昨日之谓也。◎家世父曰:是非者,人我相接而成者也。而必其心先有一是非之准,而后以为是而是之,以为非而非之。人之心万应焉而无穷,则是非亦与为无穷。是非因人心而生,物论之所以不齐也。


【二五】【注】理无是非,而惑者以为有,此以无有为有也。惑心已成,虽圣人不能解,故付之自若而不强知也。


【疏】夏禹,字文命,鲧子,启父也。諡法:泉源流通曰禹,又云:受禅成功曰禹。理无是非而惑者为有,此用无有为有也。迷执日久,惑心已成,虽有大禹神人,亦不〔能〕令其解悟。庄生深怀慈救,独奈之何,故付之自若,不强知之者也。


【释文】《不强》其丈反。


【校】(一)赵谏议本若有作有若。(二)赵本自作目。(三)(四)比字及此字依宋本及世德堂本改。(五)世德堂本作薾。(六)皆字依道藏焦竑本补。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二】。果有言邪【三】?其未尝有言邪【四】?其以为异于鷇音,亦有辩乎,其无辩乎【五】?道恶乎隐而有真伪【六】?言恶乎隐而有是非【七】?道恶乎往而不存【八】?言恶乎存而不可【九】?道隐于小成【一○】,言隐于荣华【一一】。故有儒墨之是非【一二】,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一三】。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则莫若以明【一四】。


【一】【注】各有所说,故异于吹。


【疏】夫名言之与风吹,皆是声法,而言者必有诠辩,故曰有言。


【释文】《吹也》如字,又叱瑞反。崔云:吹,犹籁也。


【二】【注】我以为是而彼以为非,彼之所是,我又非之,故未定也。未定也者,由彼我之情偏。


【疏】虽有此言,异于风吹,而咸言我是,佥曰彼非。既彼我情偏,故独未定者也。


【三】【注】以为有言邪?然未足以有所定。


【四】【注】以为无言邪?则据己已有言。


【疏】果,决定也。此以为是,彼以为非,此以为非,而彼以为是。既而是非不定,言何所诠!故不足称定有言也。然彼此偏见,各执是非,据己所言,故不可以为无言也。


【五】【注】夫言与鷇音,其致一也,有辩无辩,诚未可定也。天下之情不必同而所言不能异,故是非纷纭,莫知所定。


【疏】辩,别也。鸟子欲出卵中而鸣,谓之鷇音也,言亦带壳曰鷇。夫彼此偏执,不定是非,亦何异鷇鸟之音,有声无辩!故将言说异于鷇音者,恐未足以为别者也。


【释文】《鷇》苦豆反,李音彀。司马云:鸟子欲出者也。


【六】【疏】恶乎,谓于何也。虚通至道,非真非伪,于何逃匿而真伪生焉?


【释文】《恶乎》音乌。下皆同。《真伪》一本作真诡。崔本作真然。


【七】【注】道焉不在!言何隐蔽而有真伪,是非之名纷然而起?


【疏】至教至言,非非非是,于何隐蔽,有是有非者哉?


【释文】《道焉》于虔反。


【八】【注】皆存。


【疏】存,在也。陶铸生灵,周行不殆,道无不遍,于何不在乎!所以在伪在真而非真非伪也。


【九】【注】皆可。


【疏】玄道真言,随物生杀,何往不可而言隐邪?故可是可非,而非非非是者也。


【一○】【疏】小成者,谓仁义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谓之小成也。世薄时浇,唯行仁义,不能行于大道,故言道隐于小成,而道不可隐也。故老君云,大道废,有仁义。


【一一】【注】夫小成荣华,自隐于道,而道不可隐。则真伪是非者,行于荣华而止于实当,见于小成而灭于大全也。


【疏】荣华者,谓浮辩之辞,华美之言也。只为滞于华辩,所以蔽隐至言。所以老君经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释文】《实当》丁浪反。后可以意求,不复重出。《见于》贤遍反。


【一二】【疏】昔有郑人名缓,学于(求)〔裘〕(一)氏之地,三年艺成而化为儒。儒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行仁义之道,辩尊卑之位,故谓之儒也。缓弟名翟,缓化其弟,遂成于墨。墨者,禹道也。尚贤崇礼,俭以兼爱,摩顶放踵以救苍生,此谓之墨也。而缓翟二人,亲则兄弟,各执一教,更相是非。缓恨其弟,感激而死。然彼我是非,其来久矣。争竞之甚,起自二贤,故指此二贤为乱群之帅。是知道丧言隐,方督是非。


【一三】【注】儒墨更相是非,而天下皆儒墨也。故百家并起,各私所见,而未始出其方也。


【疏】天下莫不自以为是,以彼为非,彼亦与汝为非,自以为是。故各用己是是彼非,各用己非非彼是。


【释文】《更相》音庚。


【一四】【注】夫有是有非者,儒墨之所是也;无是无非者,儒墨之所非也。今欲是儒墨之所非而非儒墨之所是者,乃欲明无是无非也。欲明无是无非,则莫若还以儒墨反覆相明。反覆相明,则所是者非是而所非者非非矣。非非则无非,非是则无是。


【疏】世皆以他为非,用己为是。今欲翻非作是,翻是作非者,无过还用彼我,反覆相明。反覆相明,则所非者非非则无非,所是者非是则无是。无是则无非,故知是非皆虚妄耳。◎家世父曰:郭象云,有是有非者儒墨之所是也,无是无非者儒墨之所非也。今欲是儒墨之所非而非儒墨之所是,莫若还以儒墨反覆相明,则所是者非是而所非者非非矣。今观墨子之书及孟子之闢杨墨,儒墨互相是非,各据所见以求胜,墨者是之,儒者非焉。是非所由成,彼是之所由分也。彼是有对待之形,而是非两立,则所持之是非非是非也,彼是之见存也。莫若以明者,还以彼是之所明,互取以相证也。郭注误。


【释文】《反覆》芳服反。下同。


【校】(一)裘字依渔父篇改。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一】。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二】。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三】。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四】。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五】。是亦彼也【六】,彼亦是也【七】。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八】。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九】?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一○】。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一一】。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一二】。故曰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一三】。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一四】。


【一】【注】物皆自是,故无非是;物皆相彼,故无非彼。无非彼,则天下无是矣;无非是,则天下无彼矣。无彼无是,所以玄同也。


【疏】注曰,物皆自是,故无非是,物皆相彼,故无非彼。无非彼也,则天下无是矣;无非是也,则天下无彼矣。无彼无是,所以玄同。此注理尽,无劳别释。


【二】【疏】自为彼所彼,此则不自见,自知己为是,便则知之;物之有偏也,例皆如是。若审能见他见自,故无是无非也。


【三】【注】夫物之偏也,皆不见彼之所见,而独自知其所知。自知其所知,则自以为是。自以为是,则以彼为非矣。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相因而生者也。


【疏】夫彼对于此,是待于非,文家之大体也。今言彼出于是者,言约理微,举彼角势也;欲示举彼明此,举是明非也。而彼此是非,相因而有,推求分析,即体皆空也。


【四】【注】夫死生之变,犹春秋冬夏四时行耳。故死生之状虽异,其于各安所遇,一也。今生者方自谓生为生,而死者方自谓生为死,则无生矣。生者方自谓死为死,而死者方自谓死为生,则无死矣。无生无死,无可无不可,故儒墨之辨,吾所不能同也;至于各冥其分,吾所不能异也。


【疏】方,方将也。言彼此是非,无异生死之说也。夫生死交谢,(由)〔犹〕寒暑之递迁。而生者以生为生,而死者将生为死,亦如是者以是为是,而非者以是为非。故知因是而非,因非而是。因非而是,则无是矣;因是而非,则无非矣。是以无是无非,非生无死,无可无不可,何彼此之论乎!


【五】【注】夫怀豁者,因天下之是非而自无是非也。故不由是非之涂而是非无患不当者,直明其天然而无所夺故也。


【疏】天,自然也。圣人达悟,不由是得非,直置虚凝,照以自然之智。只因此是非而得无非无是,终不夺有而别证无。


【六】【注】我亦为彼所彼。


【七】【注】彼亦自以为是。


【疏】我自以为是,亦为彼之所非;我以彼为非,而彼亦以自为是也。


【八】【注】此亦自是而非彼,彼亦自是而非此,此与彼各有一是一非于体中也。


【疏】此既自是,彼亦自是;此既非彼,彼亦非此;故各有一是,各有一非也。


【九】【注】今欲谓彼为彼,而彼复自是;欲谓是为是,而是复为彼所彼;故彼是有无,未果定也。


【疏】夫彼此是非,相待而立,反覆推讨,举体浮虚。自以为是,此则不无;为彼所彼,此则不有。有无彼此,未可决定。


【释文】《彼复》扶又反。下同。


【一○】【注】偶,对也。彼是相对,而圣人两顺之。故无心者与物冥,而未尝有对于天下也。〔枢,要也〕(一)。此居其枢要而会其玄极,以应夫无方也。


【疏】偶,对也。枢,要也。体夫彼此俱空,是非两幻,凝神独见而无对于天下者,可谓会其玄极,得道枢要也。前则假问有无,待夺不定;此则重明彼此,当体自空。前浅后深,所以为次也。


【释文】《道枢》尺朱反。枢,要也。《以应》应对之应。前注同。后可以意求,不复重音。


【一一】【注】夫是非反覆,相寻无穷,故谓之环。环中,空矣;今以是非为环而得其中者,无是无非也。无是无非,故能应夫是非。是非无穷,故应亦无穷。


【疏】夫绝待独化,道之本始,为学之要,故谓之枢。环者,假有二窍;中者,真空一道。环中空矣,以明无是无非。是非无穷,故应亦无穷也。◎家世父曰:是非两化而道存焉,故曰道枢。握道之枢以游乎环中,中,空也。是非反复,相寻无穷,若循环然。游乎空中,不为是非所役,而后可以应无穷。◎庆藩案唐释湛然止观辅行传宏决引庄子古注云:以圆环内空体无际,故曰环中。


【一二】【注】天下莫不自是而莫不相非,故一是一非,两行无穷。唯涉空得中者,旷然无怀,乘之以游也。


【疏】夫物莫不自是,故是亦一无穷;莫不相非,故非亦一无穷。唯彼我两忘,是非双遣,而得环中之道者,故能大顺苍生,乘之游也。


【一三】【疏】指,手指也。马,戏筹也。喻,比也。言人是非各执,彼我异情,故用己指比他指,即用他指为非指;复将他指比汝指,汝指于他指复为非指矣。指义既尔,马亦如之。所以诸法之中独奉指者,欲明近取诸身,切要无过于指,远託诸物,胜负莫先于马,故举二事以况是非。


【一四】【注】夫自是而非彼,彼我之常情也。故以我指喻彼指,则彼指于我指独为非指矣。此以指喻指之非指也。若复以彼指还喻我指,则我指于彼指复为非指矣。此(亦)〔以〕(二)非指喻指之非指也。将明无是无非,莫若反覆相喻。反覆相喻,则彼之与我,既同于自是,又均于相非。均于相非,则天下无是;同于自是,则天下无非。何以明其然邪?是若果是,则天下不得(彼)〔复〕(三)有非之者也。非若果非,〔则天下〕(四)亦不得复有是之者也。今是非无主,纷然淆乱,明此区区者各信其偏见而同于一致耳。仰观俯察,莫不皆然。是以至人知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故浩然大宁,而天地万物各当其分,同于自得,而无是无非也。


【疏】天下虽大,一指可以蔽之;万物虽多,一马可以理尽。何以知其然邪?今以彼我是非反覆相喻,则所是者非是,所非者非非。故知二仪万物,无是无非者也。


【释文】《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崔云:指,百体之一体;马,万物之一物。《浩然》户老反。


【校】(一)枢要也三字依焦竑本补。(二)(三)以字复字依宋本改。(四)则天下三字依焦竑本补。


可乎可【一】,不可乎不可【二】。道行之而成【三】,物谓之而然【四】。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五】。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六】。无物不然,无物不可【七】。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八】。其分也,成也【九】;其成也,毁也【一○】。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一一】。唯达者知通为一,为是不用而寓诸庸【一二】。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一三】;适得而几矣【一四】。因是已【一五】。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一六】。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一七】谓之朝三【一八】。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一九】。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二○】,是之谓两行【二一】。


【一】【注】可于己者,即谓之可。


【二】【注】不可于己者,即谓之不可。


【疏】夫理无是非,而物有违顺,故顺其意者则谓之可,乖其情者则谓之不可。违顺既空,故知可不可皆妄也。


【三】【注】无不成也。


【疏】大道旷荡,亭毒含灵,周行万物,无不成就。故在可成于可,而不当于可;在不可成不可,亦不当于不可也。


【四】【注】无不然也。


【疏】物情颠倒,不达违从,虚计是非,妄为然不。


【五】【疏】心境两空,物我双幻,于何而有然法,遂执为然?于何不然为不然也?


【六】【注】各然其所然,各可其所可。


【疏】物情执滞,触境皆迷,必固(为)〔谓〕有然,必固谓有可,岂知可则不可,然则不然邪!


【七】【疏】群品云云,各私所见,皆然其所然,可其所可。


【释文】《无物不然无物不可》崔本此下更有可于可,而不可于不可,不可于不可,而可于可也。


【八】【注】夫莛横而楹纵,厉丑而西施好。所谓齐者,岂必齐形状,同规矩哉!故举纵横好丑,恢恑憰怪,各然其所然,各(一)可其所可,则理虽万殊而性同得,故曰道通为一也。


【疏】为是义故,略举八事以破之。莛,屋梁也。楹,舍柱也。厉,病丑人也。西施,吴王美姬也。恢者,宽大之名。恑者,奇变之称。憰者,矫诈之心。怪者,妖异之物。夫纵横美恶,物见所以万殊;恢憰奇异,世情用(之)为颠倒。故有是非可不可,迷执其分。今以玄道观之,本来无二,是以研丑之状万殊,自得之情惟一,故曰道通为一也。


【释文】《故为》于伪反。下为是皆同。《莛》徐音庭,李音挺。司马云:屋梁也。《楹》音盈。司马云:屋柱也。◎俞越曰:司马以莛为屋梁,楹为屋柱,故郭云莛横而楹纵。案说文:莛,茎也。屋梁之说,初非本义。汉书东方朔传以莛撞锺,文选答客难篇莛作筳。李注引说苑曰:建天下之鸣钟,撞之以筳,岂能发其音声哉!筳与莛通。是古书言莛者,谓其小也。莛楹以大小言,厉西施以好丑言。旧说非是。《厉》如字,恶也。李音赖。司马云:病癞。《西施》司马云:夏姬也。案句践所献吴王美女也。《恢》徐苦回反,大也。郭苦虺反。简文本作弔。◎卢文弨曰:案弔音的。下恑字与诡同。弔诡见下文。《恑》九委反,徐九彼反。李云:戾也。《憰怪》音决。李云:憰,乖也。怪,异也。◎家世父曰:可不可,然不然,达者委而不用,而即寓用于不用之中,故通为一。《楹纵》本亦作从,同。将容反。


【九】【注】夫物或此以为散而彼以为成。


【疏】夫物或于此为散,于彼为成,欲明聚散无恒,不可定执。此则于不二之理更举论端者也。


【释文】《其分》如字。


【一○】【注】我之所谓成而彼或谓之毁。


【疏】或于此为成,于彼为毁。物之涉用,有此不同,则散毛成氊,伐木为舍等也。


【一一】【注】夫成毁者,生于自见而不见彼也。故无成与毁,犹无是与非也。


【疏】夫成毁是非,生于偏滞者也。既成毁不定,是非无主,故无成毁,通而一之。


【释文】《复通》扶又反。


【一二】【疏】寓,寄也。庸,用也。唯当达道之夫,凝神玄鉴,故能去彼二偏,通而为一。为是义故,成功不处,用而忘用,寄用群材也。


【一三】【注】夫达者无滞于一方,故忽然自忘,而寄当于自用。自用者,莫不条畅而自得也。


【疏】夫有夫至功而推功于物,驰驭亿兆而寄用群材者,其惟圣人乎!是以应感无心,灵通不滞,可谓冥真体道,得玄珠于赤水者也。


【一四】【注】几,尽也。至理尽于自得也。


【疏】几,尽也。夫得者,内不资于我,外不资于物,无思无为,绝学绝待,适尔而得,盖无所由,与理相应,故能尽妙也。


【释文】《几矣》音机,尽也。下同。徐具衣反。


【一五】【注】达者因而不作。


【疏】夫达道之士,无作无心,故能因是非而无是非,循彼我而无彼我。我因循而已,岂措情哉!


【一六】【注】夫达者之因是,岂知因为善而因之哉?不知所以因而自因耳,故谓之道也。


【疏】已而者,仍前生后之辞也。夫至人无心,有感斯应,譬彼明镜,方兹虚谷,因循万物,影响苍生,不知所以然,不知所以应,岂有情于臧否而系于利害者乎!以法因人,可谓自然之道也。


【释文】《谓之道》向郭绝句。崔读谓之道劳,云:因自然是道之功也。


【一七】【疏】夫玄道妙一,常湛凝然,非由心智谋度而后不二。而愚者劳役神明邂逅言辩而求一者,与彼不一无以异矣,不足(类)〔赖〕(二)也。不知至理,理自混同,岂俟措心,方称不二耶!


【一八】【疏】此起譬也。◎家世父曰:谓之朝三,明以朝三为义也。盖赋芧在朝,故以得四而喜,得三而怒,皆所见惟目前之一隅也,是以谓之因也。疏谓混同万物以为其一因以为一者无异众狙之惑解因是也一语,大谬。


【一九】【注】夫达者之于一,岂劳神哉?若劳神明于为一,不足赖也,与彼不一者无以异矣。亦同众狙之惑,因所好而自是也。


【疏】此解譬也。狙,猕猴也。赋,付与也。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列子曰:宋有养狙老翁,善解其意,戏狙曰:「吾与汝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又曰:「我与汝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焉。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其于七数,并皆是一。名既不亏,实亦无损,而一喜一怒,为用愚迷。此亦同其所好,自以为是。亦犹劳役心虑,辩饰言词,混同万物以为其一因以为一者,亦何异众狙之惑耶!


【释文】《狙公》七徐反,又缁虑反。司马云:狙公,典狙官也。崔云:养猿狙者也。李云:老狙也。广雅云:狙,猕猴。《赋芧》音序,徐食汝反,李音予。司马云:橡子也。《朝三暮四》司马云:朝三升,暮四升也。《所好》呼报反。下文皆同。


【二○】【注】莫之偏任,故付之自均而止也。


【疏】天均者,自然均平之理也。夫达道圣人,虚怀不执,故能和是于无是,同非于无非,所以息智乎均平之乡,休心乎自然之境也。


【释文】《天钧》本又作均。崔云:钧,陶钧也。


【二一】【注】任天下之是非。


【疏】不离是非而得无是非,故谓之两行。


【校】(一)赵谏议本无各字。(二)赖字依下注文改。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一】。恶乎至【二】?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三】。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四】。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五】。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六】。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之成【七】。果且有成与亏乎哉?果且无成与亏乎哉【八】?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九】。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一○】,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一一】唯其好之也,以异于彼【一二】,其好之也,欲以明之【一三】。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一四】。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终身无成【一五】。若是而可谓成乎?虽我亦成也(一)【一六】。若是而不可谓成乎?物与我无成也【一七】。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为是不用而寓诸庸,此之谓以明【一八】。


【一】【疏】至,造极之名也。淳古圣人,运智虚妙,虽复和光混俗,而智则无知,动不乖寂,常真妙本。所至之义,列在下文也。


【二】【疏】假设疑问,于何而造极耶?


【三】【注】此忘天地,遗万物,外不察乎宇宙,内不觉其一身,故能旷然无累,与物俱往,而无所不应也。


【疏】未始,犹未曾。世所有法,悉皆非有,唯物与我,内外咸空,四句皆非,荡然虚静,理尽于此,不复可加。答于前问,意以明至极者也。


【四】【注】虽未都忘,犹能忘其彼此。


【疏】初学大贤,邻乎圣境,虽复见空有之异,而未曾封执。


【五】【注】虽未能忘彼此,犹能忘彼此之是非也。


【疏】通欲难除,滞物之情已有;别惑易遣,是非之见犹忘也。


【六】【注】无是非乃全也。


【疏】夫有非有是,流俗之鄙情;无是无非,达人之通鉴。故知彼我彰而至道隐,是非息而妙理全矣。


【七】【注】道亏则情有所偏而爱有所成,未能忘爱释私,玄同彼我(二)也。


【疏】虚玄之道,既以亏损,爱染之情,于是乎成著矣。


【八】【注】有之与无,斯不能知,乃至。


【疏】果,决定也。夫道无增减,物有亏成。是以物爱既成,谓道为损,而道实无亏也。故假设论端以明其义。有无既不决定,亏成理非实录。


【九】【注】夫声不可胜举也。故吹管操絃,虽有繁手,遗声多矣。而执籥鸣弦者,欲以彰声也,彰声而声遗,不彰声而声全。故欲成而亏之者,昭文之鼓琴也;不成而无亏者,昭文之不鼓琴也。


【疏】姓昭,名文,古之善鼓琴者也。夫昭氏鼓琴,虽云巧妙,而鼓商则丧角,挥宫则失徵,未若置而不鼓,则五音自全。亦(由)〔犹〕有成有亏,存情所以乖道;无成无亏,忘智所以合真者也。


【释文】《可胜》音升。《操弦》七刀反,《执籥》羊灼反。《昭文》司马云:古善琴者。


【一○】【注】几,尽也。夫三子者,皆欲辩非己所明以明之,故知尽虑穷,形劳神倦,或枝策假寐,或据梧而瞑。


【疏】师旷,字子野,晋平公乐师,甚知音律。支,柱也。策,打鼓(枝)〔杖〕也,亦言击节(枝)〔杖〕(三)也。梧,琴也;今谓不尔。昭文已能鼓琴,何容二人共同一伎?况检典籍,无惠子善琴之文。而言据梧者,只是以梧几而据之谈说,犹隐几者也。几,尽也。昭文善能鼓琴,师旷妙知音律,惠施好谈名理。而三子之性,禀自天然,各以己能明示于世。世既不悟,己又疲怠,遂使柱策假寐,或复凭几而瞑。三子之能,咸尽于此。


【释文】《枝策》司马云:枝,柱也。策,杖也。崔云:举杖以击节。《据梧》音吾。司马云:梧,琴也。崔云:琴瑟也。《之知》音智。《而瞑》亡千反。


【一一】【注】赖其盛,故能久,不尔早困也。


【疏】惠施之徒,皆少年盛壮,故能运载形智。至于衰末之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流年2024姻缘分析

不知命的人,总是身不由已,升势起运的方法就在你的八字命盘里。

婚前担心婚运不佳,婚后一直家运不旺,八字婚书,既能合婚,亦可调运。

2024甲辰龙年,九火运来临,精准详批运势机遇,助你收获爱情、事业高升、财富暴涨:

你的正缘是谁?何时出现?没有人知道。唯有八字会提示你上等婚缘的出现。

未婚 已婚

热门测算

姓名配对测终生运八字事业运八字合婚八字算命2022生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