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庄子集释》庄子集释卷七下

时间:2018-07-15 16:13   点击:8315   标签:

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一】


【一】【释文】以人名篇。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谿工【一】。


【一】【疏】姓田,名无择,字子方,魏之贤人也,文侯师也。文侯是毕万七世孙,武侯之父也。姓谿,名工,亦魏之贤人。


【释文】《田子方》李云;魏文侯师也,名无择。◎庆藩案释文引李云,田子方,名无择。无择当作无歝。斁择皆从睾声,古通用字。诗大雅思齐古之人无斁,郑笺作无择。说文:斁,厌也,一曰终也。无厌则有常,故字曰子方。(礼檀弓郑注云:方,常也。)《数称》双角反,又所主反。下同。《谿》音溪,又音兮。司马本作鸡。《工》李云:谿工,贤人也。


文侯曰:「谿工,子之师邪?」


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一】」


【一】【疏】谿工是子方乡里人也,称说言道,频当于理,故无择称之,不是师。


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


子方曰:「有。」


曰:「子之师谁邪?」


子方曰:「东郭顺子。」


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一】?」


【一】【疏】居在郭东,因以为氏,名顺子,子方之师也。既是先生之师,何故不称说之?


子方曰:「其为人也真【一】,人貌而天【二】,虚缘而葆真,【三】清而容物【四】。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五】。无择何足以称之【六】!」


【一】【注】无假也。


【疏】所谓真道人也。


【二】【注】虽貌与人同,而独任自然。


【疏】虽复貌同人理,而心契自然也。


【三】【注】虚而顺物,故真不失。


【疏】缘,顺也。虚心顺物,而恒守真宗,动而常寂。


【释文】《葆真》音保。本亦作保。


【四】【注】夫清者患于大絜,今清而容物,与天同也。


【疏】郭注云,清者患于大絜,今清而容物,与天同也。


【释文】《大絜》音泰。◎俞越曰:郭注以人貌而天四字为句,殆失其读也。此当以人貌而天虚为句。人貌天虚,相对成义。缘而保真为句,与清而容物相对成义。虚者,孔窍也。淮南子犯论篇若循虚而出入,高注曰:虚,孔窍也。训孔窍,故亦训心。俶真篇虚室生白,注曰:虚,心也。太玄断初一曰断心灭斧,失初一曰刺虚灭刃。灭刃与灭斧同,刺虚与断心同,故毅初一曰怀威满虚,犹言满心也。说详太玄经。此云人貌而天虚即人貌而天心,言其貌则人,其心则天也。学者不达虚字之义,误属下读,则人貌而天句文义不完。下两句本相俪者亦参差不齐矣。养生主篇缘督以为经,释文引李云:缘,顺也。缘而葆真者,顺而葆真也。上缀虚字亦为无义。


【五】【注】旷然清虚,正己而已,而物邪自消。


【疏】世间无道之物,斜僻之人,东郭自正容仪,令其晓悟,使惑乱之意自然消除也。


【释文】《物邪》似嗟反。


【六】【疏】师之盛德,深玄若是,无择庸鄙,何足称扬也!


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语之曰:「远矣,全德之君子【一】!始吾以圣知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二】。吾所学者直土梗耳【三】,夫魏真为我累耳【四】!」


【一】【疏】傥然,自失之貌。闻谈顺子之德,傥然靡据,自然失所谓,故终日不言。于是召前立侍之臣,与之语话,歎东郭子之道,深远难知,谅全德之人,可以君子万物也。


【释文】《傥然》敕荡反。司马云:失志貌。《而语》鱼据反。


【二】【注】自觉其近。


【释文】《圣知》音智。《之行》下孟反。《形解》户买反。《口钳》其炎反,(馀)〔徐〕(一)其严反。


【三】【注】非真物也。


【疏】我初昔修学,用先王圣智之言,周孔仁义之行,为穷理至极;今闻说子方之师,其道弘博,遂使吾形解散,不能动止,口舌钳困,无可言语,自觉所学,土人而已,逢雨则坏,并非真物。土梗者,土人也。


【释文】《直》如字。本亦作真,下句同。元嘉本此作真,下句作直。◎卢文弨曰:今本作真。《土梗》更猛反。司马云:土梗,土人也,遭雨则坏。◎庆藩案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注引司马云:梗,土之榛梗也。一切经音义二十引司马云:土梗,土之木梗,亦木人也;土木相偶,谓以物像人形,皆曰偶耳。与释文异。


【四】【注】知至贵者,以人爵为累也。


【疏】既闻真道,隳体坐忘,故知爵位坛土,适为忧累耳。


【校】(一)徐字依世德堂本改。


温伯雪子适齐,舍于鲁。鲁人有请见之者,温伯雪子曰:「不可。吾闻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于知人心,吾不欲见也。」【一】


【一】【疏】姓温,名伯,字雪子,楚之怀道人也。中国,鲁国也。陋,拙也。自楚往齐,途经于鲁,止于主人之舍。鲁人是孔子门人,闻温伯雪贤人,请欲相见。温伯不许,云:「我闻中国之人,明于礼义圣迹,而拙于知人心,是故不欲见也。」


【释文】《温伯雪子》李云:南国贤人也。


至于齐,反舍于鲁,是人也又请见【一】。温伯雪子曰:「往也蕲见我,今也又蕲见我,是必有以振我也【二】。」


【一】【疏】温伯至齐,反还舍鲁,是前之人,复欲请见。


【二】【疏】蕲,求也。振,动也。昔我往齐,求见于我,我今还鲁,复来求见,必当别有所以,故欲感动我来。


【释文】《蕲》音祈。


出而见客,入而歎。明日见客,又入而歎。其僕曰:「每见之客也,必入而歎,何耶?」【一】


【一】【疏】前后见客,频自嗟叹,温伯僕隶,怪而问之。


曰:「吾固告子矣:『中国之民,明乎礼义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见我者,进退一成规,一成矩,从容一若龙,一若虎【一】,其谏我也似子,其道(一)我也似父【二】,是以歎也【三】。」


【一】【注】槃辟其步,委蛇其迹。


【疏】擎跪揖让,前却方圆,委迤若龙,槃辟如虎。


【释文】《从容》七容反。《槃辟》婢亦反。《遗》如字。本又作委,于危反。◎卢文弨曰:今本遗作委。《蛇》以支反。


【二】【注】礼义之弊,有斯饰也。


【释文】《其道》音导。


【三】【疏】匡谏我也,如子之事父;训导我也,似父之教子。夫远近尊卑,自有情义,既非天性,何事殷勤!是知圣迹之弊,遂有斯矫,是以歎之也。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道作导。


仲尼见之而不言【一】。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二】?」


【一】【注】已知其心矣。


【二】【疏】二人得意,所以忘言。仲由怪之,是故起问。


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一】。」


【一】【注】目裁往,意已达,无所容其德音也。


【疏】击,动也。夫体悟之人,忘言得理,目裁运动而玄道存焉,无劳更事辞费,容其声说也。


【释文】《夫人》音符。《目击而道存矣》司马云:见其目动而神实已著也。击,动也。郭云:目裁往,意已达。


颜渊问于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夫子曰:「回,何谓邪?」


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一】


【一】【疏】奔逸绝尘,急走也。瞠,直目貌也。灭尘迅速,不可追趁,故直视而在后也。器,爵位也。夫子不言而为人所信,未曾亲比而与物周旋,实无人君之位而民足蹈乎前而众聚也。不知所然而然,直置而已矣,所谓奔逸绝尘也。


【释文】《奔逸》司马〔本〕又(本)(一)作彻。《瞠》敕庚反,又(尹)〔丑〕郎反。字林云:直视貌。一音杜硬反,又敕孟反。◎庆藩案后汉书逸民传注、文选范蔚宗逸民传论注,并引司马云:言不可及也。释文阙。《不比而周》毗志反。《滔乎前》吐刀反。谓无人君之器,滔聚其前也。又杜高反。


【校】(一)本又及丑字依世德堂本改。


仲尼曰:「恶!可不察与!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一】。日出东方而入于西极,万物莫不比方【二】,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后成功【三】,是出则存,是入则亡【四】。万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五】。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尽【六】,效物而动【七】,日夜无隙【八】,而不知其所终【九】;薰然其成形,【一○】知命不能规乎其前,丘以是日徂【一一】。


【一】【注】夫心以死为死,乃更速其死;其死之速,由哀以自丧也。无哀则已,有哀则心死者,乃哀之大也。


【疏】夫不比而周,不言而信,盖由虚心顺物,岂徒然哉!何可不忘怀鉴照,夷心审察耶!夫情之累者,莫过心之变易,变易生灭,深可哀伤,而以生死,哀之次也。


【释文】《恶可》音乌。《察与》音馀。下哀与同。《自丧》息浪反。下章同。


【二】【注】皆可见也。


【疏】夫夜暗昼明,东出西入,亦(由)〔犹〕人入幽出显,死去生来。故知人之死生,譬天之昼夜,以斯寓比,亦何惜哉!◎家世父曰:日之出也,乘之以动焉,其入也,人斯息焉,惟其明也。物之待明而动者,莫能外也;待明而动,待气而生,顺之而已矣。不能御气而为生,则亦不能强致其明而为动。昔日之明,(独)〔犹〕今日之明也,而固不能执今日之明,一一以规合夫昔。执今之明以规合夫昔,是交臂而失之也。彼有彼之步趋,此有此之步趋。肖者,步趋也,所以肖者,非步趋也,两相忘于步趋之中,而后与道大适。惟能忘也,而后所以不忘者于是乎存。于人之步趋无所待焉,是乘日之明而不知动者也,谓之人死;于人之步趋强致以求(活)〔合〕焉,是忘今日之明而求之昔也,是之谓心死。死者,袭焉而不化,执焉而不移者也。庄子语妙,惟当以神悟之。


【三】【注】目成见功,足成行功也。


【疏】趾,足也。夫人百体,禀自阴阳,目见足行,资乎造化,若不待此,何以成功!故知死生非关人也。


【四】【注】直以不见为亡耳,竟不亡。


【疏】见日出谓之存,睹日入谓之亡,此盖凡情之浪执,非通圣人之达观。


【五】【注】待隐谓之死,待显谓之生,竟无死生也。


【疏】夫物之隐显,皆待造化,隐谓之死,显谓之生。日出入既无存亡,物隐显岂有生死耶!


【六】【注】夫有不得变而为无,故一受成形,则化尽无期也。


【疏】夫我之形性,禀之造化,明闇研丑,崖分已成,一定已后,更无变化,唯常端然待尽,以此终年。研丑既不自由,生死理亦当任也。


【七】【注】自无心也。


【疏】夫至圣虚凝,感来斯应,物动而动,自无心者也。


【八】【注】恒化新也。


【疏】变化日新,泯然而无閒隙。


【九】【注】不以死为死也。


【疏】随之不见其后。


【一○】【注】薰然自成,又奚为哉!


【疏】薰然,自动之貌。薰然禀气成形,无物使之然也。


【释文】《薰然》许云反。


【一一】【注】不系于前,与变俱往,故日徂。


【疏】徂,往也。达于时变,不能预作规模,体于日新,是故与化俱往也。


【释文】《日徂》如字。司马本作疽,云:病也。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一】!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二】。吾服女也甚忘【三】,女服吾也亦甚忘【四】。虽然,女奚患焉!虽忘乎故(一)吾,吾有不忘者存【五】。」


【一】【注】夫变化不可执而留也。故虽执臂(二)相守而不能令停,若哀死者,则此亦可哀也。今人未尝以此为哀,奚独哀死耶!


【疏】孔丘颜子,贤圣二人,共修一身,各如交臂;而变化日新,迁流迅速,牢执固守,不能暂停,把臂之间,欻然已谢,新既行矣,故以失焉。若以失故而悲,此深可哀也。


【释文】《能令》力呈反。下章注同。


【二】【注】唐肆,非停马处也,言求向者之有,不可复得也。人之生,若马之过肆耳,恒无驻须臾,新故之相续,不舍昼夜也。著,见也,言汝殆见吾所以见者耳。吾所以见者,日新也,故已尽矣,汝安得有之!


【疏】殆,近也。著,见也。唐,道;肆,市也。吾所见者,变故日新者也。颜回孔子,对面清谈,向者之言,其则非远,故言殆著也。彼之故事,于今已灭,汝仍求向时之有,谓在于今者耳,〔所〕谓求马于唐肆也。唐肆非停马之处也,向者见马,市道而行,今时覆寻,马已过去。亦犹向者之迹已灭于前,求之于今,物已变矣。故知新新不住,运运迁移耳。


【释文】《女》音汝。《殆著乎吾所以著也》郭著音张虑反。注同。又一音张略反。司马云:吾所以著者外化也,汝殆庶于此耳。吾一不化者,则非汝所及也。《是求马于唐肆也》郭云:唐肆非停马处也。李同。又云:唐,亭也。司马本作广肆,云:广庭也,求马于市肆广庭,非其所也。《马处》昌虑反。《可复》扶又反。《不舍》音捨。


【三】【注】服者,思存之谓也。甚忘,谓过去之速也。言汝去忽然,思之恒欲不及。


【疏】复(三)者,寻思之谓也。向者之汝,于今已谢,吾复思之,亦竟忘失。


【四】【注】俱尔耳,不问贤之与圣,未有得停者。


【疏】变化日新,不简贤圣。岂唯于汝,抑亦在吾。汝之思吾,故事亦灭。


【五】【注】不忘者存,谓继之以日新也。虽忘故吾而新吾已至,未始非吾,吾何患焉!故能离俗绝尘而与物无不冥也。


【疏】夫变化之道,无时暂停,虽失故吾而新吾尚在,斯有不忘者存也,故未始非吾,汝何患也!


【释文】《离俗》力智反。下章文同。


【校】(一)唐写本无故字。(二)王叔岷云:执臂当作交臂。(三)刘文典云:复当依正文作服。


孔子见老聃,老聃新沐,方将被髮而乾,热然似非人【一】。孔子便而待之【二】,少焉见,曰:「丘也眩与,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三】。」


【一】【注】寂泊之至。


【释文】《被髮》皮寄反。《而干》本或作乾。◎卢文弨曰:今本作乾。《热》乃牒反,又丁立反。司马云:不动貌。说文云:怖也。《泊》步各反。


【二】【疏】既新沐髮,曝之令乾,凝神寂泊,热然不动,(摇)〔掘〕(一)若藁木,故似非人。孔子见之,不敢往触,遂便徒所,消息待之。


【释文】《便而待》待或作侍。


【三】【注】无其心身,而后外物去也。


【疏】俄顷之间,入见老子,云:「丘见先生,眼为眩燿,忘遣形智,信是圣人;既而离异于人,遗弃万物,亡于不测而冥于独化也。」


【释文】《见曰》贤遍反。《眩》玄遍反。《与》音馀。下同。《掘若》徐音屈。《藁木》苦老反。


【校】(一)掘字依正文改。


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一】。」


【一】【注】初未有而欻有,故游于物初,然后明有物之不为而自有也。


【疏】初,本也。夫道通生万物,故名道为物之初也。游心物初,则是凝神妙本,所以形同藁木,心若死灰也。


【释文】《而欻》训弗反。


孔子曰:「何谓邪【一】?」


【一】【疏】虽闻圣言,未识意谓。


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一】,尝为汝议乎其将【二】。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三】;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四】。消息满虚,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为【五】,而莫见其功【六】。生有所乎萌【七】,死有所乎归【八】,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九】。非是也,且孰为之宗【一○】!」


【一】【注】欲令仲尼必求于言意之表也。


【疏】辟者,口开不合也。夫圣心非不能知,为其无法可知;口非不能辩,为其无法可辩。辩之则乖其体,知之则丧其真,是知至道深玄,超言意之表,故困焉辟焉。


【释文】《口辟》必亦反。司马云:辟,卷不开也。又婢亦反,徐敷赤反。


【二】【注】试议阴阳以拟向之无形耳,未之敢必。


【疏】夫至理玄妙,非言意能详。试为汝议论阴阳,将拟议大道,虽即仿象,未即是真矣。


【释文】《尝为》于伪反。


【三】【注】言其交也。


【疏】肃肃,阴气寒也;赫赫,阳气热也;近阴中之阳,阳中之阴,言其交泰也。


【四】【注】莫见为纪之形,明其自尔。


【疏】阳气下降,阴气上昇,二气交通,遂成和合,因此和气而物生焉。虽复四序炎凉,纪纲庶物,而各自化,故莫见纲纪之形。


【五】【注】未尝守故。


【疏】阴消阳息,夏满冬虚,夜晦昼明,日迁月徒,新新不住,故日有所为也。


【六】【注】自尔故无功。


【疏】玄功冥济,故莫见为之者也。


【七】【注】萌于未聚也。


【疏】萌于无物。


【八】【注】归于散也。


【疏】归于未生。


【九】【注】所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疏】死生终始,反覆往来,既无端绪,谁知穷极!故至人体达,任其变也。


【一○】【疏】若非是虚通生化之道,谁为万物之宗本乎!夫物云云,必资于道也。


【释文】《且孰》如字。旧子馀反。


孔子曰:「请问游是【一】。」


【一】【疏】请问:「游心是道,其术如何?必得游是,复有何功力也?」


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乐也,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一】。」


【一】【注】至美无美,至乐无乐故也。


【疏】夫证于玄道,美而欢畅,既得无美之美而游心无乐之乐者,可谓至极之人也。


【释文】《至乐》音洛。下及注同。


孔子曰:「愿闻其方【一】。」


【一】【疏】方,犹道也。请说至美至乐之道。


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失其大常也【一】,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二】。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三】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四】,贵在于我而不失于变【五】。且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为道者解乎此【六】。」


【一】【注】死生亦小变也。


【疏】疾,患也。易,移也。夫食草之兽,不患移易薮泽;水生之虫,不患改易池沼;但有草有水,则不失大常,从东从西,盖小变耳。亦犹人处于大道之中,随变任化,未始非我,此则不失大常,生死之变,盖亦小耳。


【释文】《行小》下孟反,又如字。


【二】【注】知其小变而不失大常(故)〔也〕(一)。


【疏】喜顺,怒逆,乐生,哀死,夫四者生崖之事也。而死生无变于己,喜怒岂入于怀中也!


【释文】《胸次》李云:次,中也。


【三】【注】愈不足患。


【疏】夫天地万物,其体不二,达斯趣者,故能混同。是以物我皆空,百体将为尘垢;死生虚幻,终始均乎昼夜。死生不能滑乱,而况得丧祸福生崖之事乎!愈不足以介怀也。


【释文】《能滑》古没反。《所介》音界。


【四】【注】知身之贵于隶,故弃之若遗土耳。苟知死生之变所在皆我,则贵者常在也。


【五】【注】所贵者我也,而我与变俱,故无失也。


【疏】夫舍弃僕隶,事等泥涂,故知贵在于我,不在外物,我将变俱,故无所丧也。


【六】【注】所谓县解。


【疏】夫世物迁流,未尝有极,而随变任化,谁复累心!唯当修道达人,方能解此。


【释文】《解乎》户买反。注同。


【校】(一)也字依赵谏议本改。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脱焉【一】?」


【一】【疏】配,合也。脱,免也。老子德合二仪,明齐三景,故应忘言归理,圣智自然。今乃盛谈至言以修心术,然则古之君子,谁能遗于言说而免于修为者乎?


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勺也,无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一】


【一】【注】不脩不为而自得也。


【疏】勺,水(也)澄湛也。言水之澄湛,其性自然,汲取利润,非由修学。至人玄德,其义亦然,端拱岩廊而物不能离,泽被群品,日用不知。若天高地厚,日月照明,夫何修为?自然而已矣。


【释文】《勺》音灼,又上若反。李以略反。李云:取也。◎家世父曰:说(水)〔文〕勺,激水声也;井一有水,一无水,谓之瀱勺。所引尔雅释水文。郭璞注尔雅,引山海经天井夏有水冬无水,即此类。勺者,水自然涌出,非若泉之有源,而溪涧之交汇以流行也。说文:激,水碍邪疾波也。谓有所碍而邪出疾行,故有声。水之涌出,亦若激而有声。无为而才自然,言无有疏导之者。释文引李云,勺,取也。误。


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一】!微夫子之发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二】。」


【一】【注】醯鸡者,瓮中之蠛蠓。


【释文】《醯鸡》许西反,郭云:醯鸡,瓮中之蠛蠓也。司马云:若酒上蠛蠓也。◎庆藩案太平御览三百九十五引司马云:醯鸡,酒上飞蚋。与释文小异。《瓮中》乌弄反。《蠛》亡结反。《蠓》无孔反。


【二】【注】比吾全于老聃,犹瓮中之与天地矣。


【疏】醯鸡,醋瓮中之蠛蠓,每遭物盖瓮头,故不见二仪也。亦犹仲尼遭圣迹蔽覆,不见事理,若无老子为发覆盖,则终身不知天地之大全,虚通之妙道也。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一】。」


【一】【疏】方,术也。庄子是六国时人,与魏惠王、齐威王同时,去鲁哀公一百二十年,如此言见鲁哀公者,盖寓言耳。然鲁则是周公之后,应是衣冠之国。又孔子生于鲁,盛行五德之教,是以门徒三千,服膺儒服,长裾广袖,鲁地必多,无为之学,其人鲜矣。


【释文】《庄子见》贤遍反,亦如字。《鲁哀公》司马云:庄子与魏惠王、齐威王同时,在哀公后百二十年。


庄子曰:「鲁少儒【一】。」


【一】【疏】夫服以象德,不易其人,庄子体知,故讥儒少。


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一】?」


【一】【疏】哀公庸暗,不察其道,直据衣冠,谬称多儒。


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圈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一】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


【一】【疏】句,方也。缓者,五色絛绳,穿玉玦以饰佩也。玦,决也。本亦有作绶字者。夫天员地方,服以象德。故戴圆冠以象天者,则知三象之吉凶;履方屦以法地者,则知九州之水陆;曳绶佩玦者,事到而决断。是以怀道之人,不必为服,为服之者,不必怀道。彼己之子,今古有之,是故庄生寓言辩说也。


【释文】《冠》古乱反。《圈冠》音圆。《履句》音矩,徐其俱反。李云:方也。《屦》徐居具反。《缓》户管反。司马本作绶。《佩玦》古穴反。◎庆藩案说文〈素爰〉繛二字互训,缓者,宽绰之意。晋书缓带轻裘,缓带,犹博带也。缓佩玦,言所佩者玦,而繫之带间,宽绰有馀也。释文引司马本作绶,误。《而断》丁乱反。


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一】,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


【一】【疏】有服无道,罪合极刑,法令既严,不敢犯者,号经五日,无复一儒也。


【释文】《号于国》号,号令也。


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一】?」


【一】【注】德充于内者,不脩饰于外。


【疏】一人,谓孔子。孔子圣人,观机吐智,若镜之照,转变无穷,举国一人,未足多也。


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一】。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故足以动人【二】。


【一】【疏】姓孟,字百里奚,秦之贤人也。本是虞人,虞被(秦)〔晋〕亡,遂入秦国。初未遭用,贫贱饭牛。安于饭牛,身甚肥悦,忘于富贵,故爵禄不入于心。后穆公知其贤,委以国事,都不猜疑,故云忘其贱矣。


【释文】《故饭》烦晚反。《忘其贱与之政也》谓忘其饭牛之贱也。


【二】【注】内自得者,外事全也。


【疏】有虞,舜也,姓妫氏,字重华。遭后母之难,频被踬顿,而不以死生经心,至孝有闻,感动天地,于是尧妻以二女,委以万乘,故足以动人也。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一】。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一)礡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二】」


【一】【疏】宋国之君,欲画国中山川地土图样,而画师并至,受君令命,拜揖而立,调朱和墨,争竞功能。除其受揖,在外者半,言其趋竞者多。


【释文】《受揖而立》司马云:受命揖而立也。《舐》本或作〈舌它〉(二),食纸反。


【二】【注】内足者,神閒而意定。


【疏】儃儃,宽閒之貌也。内既自得,故外不矜持,徐行不趋,受命不立,直入就舍,解衣箕坐,倮露赤身,曾无惧惮。元君见其神彩,可谓真画者也。


【释文】《儃儃》吐袒反,徐音但。李云:舒閒之貌。《般》字又作褩。《礡》傍各反,徐敷各反。司马云:般礡,谓箕坐也。《臝》本又作羸,同。力果反。司马云:将画,故解衣见形。《神閒》音闲。


【校】(一)赵谏议本般作槃。(二)释文原本作〈舌宅〉。字当作〈舌也〉。说文作舓,云:以舌取食也。从舌,易声。神旨切。或从也。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一】;非持其钓有钓者也【二】,常钓也【三】。


【一】【注】聊以卒岁。


【疏】臧者,近渭水地名也。丈夫者,寓言于太公也。吕望未遭文王之前,纶钓于臧地,无心施饵,聊自寄此逍遥。


【释文】《文王观于臧》李云:臧,地名也。司马本作文王微服而观于臧。《丈夫》本或作丈人。


【二】【注】竟无所求。


【三】【注】不以得失经意,其于假钓而已。


【疏】非执持其钓,有意羡鱼,常游渭滨,卒岁而已。


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一】。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丹页〉,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乎【二】!』」


【一】【疏】文王既见贤人,欲委之国政,复恐皇亲宰辅,猜而忌之;既欲捨而释之,不忍苍生失于覆荫,故言无天也。


【二】【疏】既欲任贤,故託诸梦想,乃属语臣佐云:「我昨夜梦见贤良之人,黑色而有鬚髯,乘驳马而蹄偏赤,号令我云:『寄汝国政于臧丈人,慕贤进隐,则民之荒乱病必瘳差矣。』」驳,亦有作騂字者,随字读之也。


【释文】《旦而属》音烛。《之夫夫(一)》皆方于反。司马云:夫夫,大夫也。一云:夫夫,古读为大夫。◎庆藩案昔者,夜者也。古谓夜为昔。或为昔者(晏子春秋杂下篇有枭昔者鸣,说苑辨物篇亦作昔者。王念孙云:古谓夜为昔。),或为夜者(晏子春秋外篇寡人夜者闻西方有男子哭。夜曰夜者,故昼亦曰昼者。晏子春秋杂上篇昼者进膳是也。),或曰夕者(晏子春秋下篇夕者瞢与二日斗。),皆其证。《〈丹页〉》而占反,郭李而兼反,又而衔反。《驳马》邦角反。《偏朱蹄》李云:一蹄偏赤也。《瘳乎》敕留反。


【校】(一)夫夫,今书作大夫。


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一】。」


【一】【疏】文王之父季历生存之日,黑色多髯,好乘驳马,驳马蹄偏赤。王之所梦,乃是先君教令于王,是以蹴然惊惧也。


【释文】《蹴然》子六反。本或作愀,在久七小二反。《先君王也》司马云:言先君王灵神之所致。◎俞越曰:先君下疑夺命字。此本作先君命王也,故下文曰先君之命王其无他。


文王曰:「然则卜之。」


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一】!」


【一】【疏】此是先君令命,决定无疑,卜以决疑,不疑何卜也!


【释文】《之令》本或作命。◎卢文弨曰:今本作命。《王其无它》司马云:无违令。


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一】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斔斛不敢入于四竟【二】。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三】;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四】;斔斛不敢入于四竟,则诸侯无二心也【五】。


【一】【疏】君臣契协,遂迎丈人,拜为卿辅,授其国政。于是典宪刑法,一施无改,偏曲敕令,无复出行也。


【二】【疏】植,行列也,亦言境界列舍以受谏书也,亦言是谏士之馆也。庾,六斗四升也。为政三年,移风易俗,君臣履道,无可箴规,散却列士之爵,打破谏书之馆,上下咸亨,长官不显其德,遐迩同轨,度量不入四境。


【释文】《列士坏》音怪。下同。《植》音直。《散群》司马云:植,行列也。散群,言不养徒众也。一云:植者,疆界头造群屋以待谏者也。◎俞越曰:司马两说,并未得植字之义。宣二年左传华元为植,杜注曰:植,将主也。列士必先有主而后得有徒众,故欲散其群,必先坏其植也。《长》丁丈反。下同。《官者不成德》司马云:不利功名也。《斔斛》音庾。李云:六斛四斗曰斔。司马本作斔斞,云:斔读曰锺,斞读曰臾。《四竟》音境。下同。


【三】【注】所谓和其光,同其尘。


【四】【注】絜然自成,则与众务异也。


【五】【注】天下相信,故能同律度量衡也。


【疏】天下大同,不竞忠谏,事无隔异,则德不彰,五等守分,则四方宁谧也。


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一】。


【一】【注】为功者非己,故功成而身不得不退,事遂而名不得不去,名去身退,乃可以及天下也(一)。


【疏】俄顷之间,拜为师傅,北面事之,问其政术。无心荣宠,故泛然而辞;(其)〔冥〕意消声,故昧然不应。由名成身退,推功于物,不欲及于天下,故逃遁无闻。然吕佐周室,受封于齐,检于史传,竟无逃迹,而云夜遁者,盖庄生之寓言也。


【释文】《大师》音泰。《昧然》音妹。《泛然》徐敷剑反。《夜遁》(徐)〔徒〕困反。


【校】(一)赵谏议本无也字。


颜渊问于仲尼曰:「文王其犹未邪?又何以梦为乎【一】?」


【一】【疏】颜子疑于文王未极至人之德,真人不梦,何以梦乎?


仲尼曰:「默,汝无言!夫文王尽之也【一】,而又何论刺焉!彼直以循斯须也【二】。」


【一】【注】任诸大夫而不自任,斯尽之也。


【二】【注】斯须者,百姓之情,当悟未悟之顷,故文王循而发之,以合其大情也。


【疏】斯须(由)〔犹〕须臾也。循,顺也。夫文王圣人,尽于妙理,汝宜寝默,不劳讥刺。彼直随任物性,顺苍生之望,欲悟未悟之顷,进退须臾之间,故託梦以发其性耳,未足怪也。


【释文】《刺焉》七赐反。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一】,措杯水其肘上【二】,发之,适矢复踏【三】,方矢复寓【四】。当是时,犹象人也【五】。


【一】【注】盈贯,谓溢镝也。


【释文】《为伯昏》于伪反。《盈贯》古乱反。司马云:镝也。《镝》丁历反。


【二】【注】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枝,右手放发而左手不知,故可措之杯水也。


【疏】御寇无人,内篇具释。盈贯,满镞也。措,置也。御寇风仙,(鲁)〔郑〕之善射,右手引弦,如附枝而满镝,左手如拒石,置杯水于肘上,言其停审敏捷之至也。


【释文】《措》七故反。《其肘》竹九反。《如拒》音矩。本亦作矩字。


【三】【注】矢去也。箭适去,复砍踏也。


【释文】《适矢》丁历反。《复踏》扶又反。注及下同。《砍》色洽反,又初洽反。


【四】【注】箭方去未至的也,复寄杯于肘上,言其敏捷之妙也。


【疏】适,往也。踏,重也。寓,寄也。弦发矢往,复重踏前箭,所谓擘括而入者。箭方适垜,未至于的,复寄杯水,言其敏捷。寓字亦作隅者,言圆镝重踏,破括方全,插孔复于隅角也。


【五】【注】不动之至。


【疏】象人,木偶土梗人也。言御寇当射之时,掘然不动,犹土木之人也。◎家世父曰:适矢复踏,状矢之发;方矢复寓,状矢之彀。说文:多言踏踏,如水之流。言一矢适发,一矢复涌出也。寓,寄也,言一矢方释,一矢复在彀也。象人,犹郑康成之云相人偶。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一】。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二】?」


【一】【疏】言汝虽巧,仍是有心之射,非忘怀无心,不射之射也。


【二】【疏】七尺曰仞,深七百尺也。若,汝也。此是不射之射也。


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梭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一】。


【一】【疏】前略陈射意,此直欲弯弓。梭巡,犹却行也。进,让也。登峻耸高山,履危悬之石,临极险之渊,仍背渊却行,足垂二分在外空里。控弦自若,揖御寇而让之。御寇怖惧,不能举头,于是冥目伏地,汗流至脚也。


【释文】《梭巡》七旬反。《汗流》户旦反。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一】。今汝憷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二】!」


【一】【注】挥斥,犹纵放也。夫德充于内,则神满于外,无远近幽深,所在皆明,故审安危之机而泊然自得也(一)。◎庆藩案潜与闚对文。潜,测也,与闚之意相近。古训潜为测,见尔雅。


【释文】《挥》音辉。《斥》音尺,李音託。郭云:挥斥,犹放纵。


【二】【注】不能明至分,故有惧,有惧而所丧多矣,岂唯射乎!


【疏】挥斥,犹纵放也。恂,惧也。夫至德之人,与大空等量,故能上闚青天,下隐黄泉,譬彼神龙,升沉无定,纵放八方,精神不改,临彼万仞,何足介怀!今我观汝有憷惕之心,眼目眩惑,怀恂惧之志,汝于射()之〔中〕(二)危殆矣夫!


【释文】《憷然》敕律反。《有恂》李又作眴,音荀。尔雅云:恂,慄也。《目之志》恂,谓眩也,欲以眩悦人之目,故憷也。《于中》丁仲反,又如字。中,精神也。《所丧》息浪反。后章同。


【校】(一)赵谏议本无也字。(二)中字依正文改。


肩吾问于孙叔敖曰:「子三为令尹而不荣华,三去之而无忧色。吾始也疑子,今视子之鼻间栩栩然,子之用心独奈何?」【一】


【一】【疏】肩吾,隐者也。叔敖,楚之贤人也。栩栩,欢畅之貌也。夫达者毁誉不动,宠辱莫惊,故孙敖三仕而不荣华,三黜而无忧色。肩吾始闻其言,犹怀疑惑,复察其貌,栩栩自懽,若为用心,独得如此也?


【释文】《栩栩》况甫反。


孙叔敖曰:「吾何以过人哉!吾以其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我何以过人哉【一】!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二】。方将踌躇,方将四顾,何暇至乎人贵人贱哉【三】!」


【一】【疏】夫轩冕荣华,物来傥寄耳,故其来不可遣却,其去不可禁止。穷通得丧,岂由我哉!达此去来,故无忧色,何有艺术能过人耶!


【二】【注】旷然无系,玄同彼我,则在彼非独亡,在我非独存也。


【疏】亡,失也。且不知荣华定在彼人,定在我己?若在彼邪?则于我为失;若在我邪?则于彼为失。而彼我既其玄同,得丧于乎自泯也。◎庆藩案彼我皆亡,言不在我,不在彼也。淮南诠言篇亡乎万物之中,高注曰:不在万物之中也。即此义。


【三】【注】踌躇四顾,谓无可无不可。


【疏】踌躇是逸豫自得,四顾是高视八方。方将磅礡万物,挥斥宇宙,有何容暇至于人世,留心贵贱之间乎!故去之而无忧色也。


【释文】《踌》直留反。《躇》直于反。


仲尼闻之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劫,伏戏黄帝不得友【一】。死生亦大矣,而无变乎己,况爵禄乎!【二】若然者,其神经乎大山而无介,入乎渊泉而不儒,处卑细而不惫,充满天地,既以与人,己愈有【三】。」


【一】【注】伏戏黄帝者,功号耳,非所以功者也。故况功号于所以功,相去远矣,故其名不足以友其(一)人也。


【疏】仲尼闻孙叔敖之言而美其德,故引远古以证斯人。古之真人,穷微极妙,纵有智言之人,不得辩说,美色之姿,不得淫滥,盗贼之徒,何能劫剥,三皇五帝,未足交友也。


【释文】《得劫》居业反。元嘉本作却。《伏戏》音羲。


【二】【疏】人虽日新,死生大矣,而不变于己;况于爵禄,岂复栖心!


【三】【注】割肌肤以为天下者,彼我俱失也;使人人自得而已者,与人而不损于己也。其神明充满天地,故所在皆可,所在皆可,故不损己为物而放于自得之地也。


【疏】介,碍也。既,尽也。夫真人入火不热,入水不儒,经乎大山而神无障碍,屈处卑贱,其道不亏,德合二仪,故充满天地,不损己为物,故愈有也。


【释文】《大山》音泰。《无介》音界。《不惫》皮拜反。《以为》于伪反。下同。


【校】(一)其字,元纂图互注本、明世德堂本及道藏焦竑本并作于,宋本作其。王叔岷云:当作于。


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一】。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二】。夫『凡之亡不足以丧吾存』,则楚之存不足以存存【三】。由是观之,则凡未始亡而楚未始存也【四】。」


【一】【注】言有三亡徵也。


【疏】楚文王共凡僖侯同坐,论合从会盟之事。凡是国名,周公之后,国在汲郡界,今有凡城是也。三者,(为)〔谓〕不敬鬼、尊贤、养民也。而楚大凡小,楚有吞夷之意,故使从者以言感也。◎俞越曰:楚王左右言凡亡者三人也。郭注曰言有三亡徵也,非是。


【释文】《凡君》如字。司马云:凡,国名,在汲郡共县。案左传,凡,周公之后也。隐七年,天王使凡伯来聘。俗本此后有孔子穷于陈蔡及孔子谓颜回二章,与让王篇同,众家并于让王篇音之。检此二章无郭注,似如重出。古本皆无,谓无者是也。


【二】【注】遗凡故也。


【疏】自得造化,怡然不惧,可谓周公之后,世不乏贤也。


【三】【注】夫遗之者不以亡为亡,则存亦不足以为存矣。旷然无矜,乃常存也。


【四】【注】存亡更在于心之所(惜)〔措〕(一)耳,天下竟无存亡。


【疏】夫存亡者,有心之得丧也;既冥于得丧,故亡者未必亡而亡者更存,存者不独存而存者更亡也。


【校】(一)措字依明世德堂本改。


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一】


【一】【释文】以义名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一】。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二】: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四】。


【一】【疏】此章并假立姓名,寓言明理。北是幽冥之域,水又幽昧之方,隐则深远难知,弅则鬱然可见。欲明至道玄绝,显晦无常,故寄此言以彰其义也。


【释文】《知北游》音智,又如字。《于玄水之上》李云:玄〔水〕,水名。司马崔本上作北。◎卢文弨曰:今本作玄水水名。以下白水例之,重者是。《隐弅》符云反,又音纷,又符纷反。李云:隐出弅起,丘貌。


【二】【疏】若,汝也。此明运知极心问道,假设宾主,谓之无为。


【三】【疏】此假设言方,运知问道。若为寻思,何所念虑,则知至道?若为服勤,于何处所,则安心契道?何所依从,何所道说,则得其道也?


【四】【疏】知,分别也。设此三问,竟无一答,非无为谓惜情不答,直是理无分别,故不知所以答也。


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一】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二】。」


【一】【疏】白是洁素之色,南是显明之方,狐者疑似夷犹,阕者空静无物。问不得决,反照于白水之南,捨有反无,狐疑未能穷理,既而猖狂妄行,掘若藁木,欲表斯义,故曰狂屈焉。


【释文】《白水》水名。《狐阕》苦穴反。司马李云:狐阕,丘名。《而睹》丁古反。《狂屈》求勿反,徐又其述反。司马向崔本作诎。李云:狂屈,侜张,似人而非也。◎庆藩案释文引李云,狂屈,侜张,似人而非也。文选甘泉赋捎夔魖,扶僪狂。狂屈即僪狂也。司马与崔作诎,失之。《以之言》司马云:之,是也。


【二】【疏】唉,应声也。初欲言语,中途忘之,斯忘之术,反照之道。


【释文】《唉》哀在反。徐乌来反。李音熙,云:应声。《语若》鱼据反。


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一】。」


【一】【疏】轩辕体道,妙达玄言,故以一无(无)〔答〕于三问。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


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一】道不可致【二】,德不可至【三】。仁可为也【四】,义可亏也【五】,礼相伪也【六】。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七】。』故曰,『为道者日损【九】,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九】。』今已为物也【一○】,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一一】!


【一】【注】任其自行,斯不言之教也。


【疏】真者不知也,似者中忘也,不近者以其知之也。行不言之教,引老子经为证也。


【释文】《不近》附近之近。


【二】【注】道在自然,非可言致者也。


【疏】致,得也。夫玄道不可以言得,言得非道也。


【三】【注】不失德故称德,称德而不至也。


【疏】夫上德不德,若为德者,非至德也。


【四】【疏】夫至仁无亲,而今行偏爱之仁者,适可有为而已矣。


【五】【疏】夫裁非(一)断割,适可亏残,非大全也。大全者,生之而已矣。


【六】【疏】夫礼尚往来,更相浮伪,华藻乱德,非真实也。


【七】【注】礼有常则,故矫效(二)之所由生也。


【疏】弃本逐末,散朴为浇,道丧淳漓,逮于行礼,故引老经证成其义也。


【八】【注】损华伪也。


【九】【注】华去而朴全,则虽为而非为也。


【疏】夫修道之夫,日损华伪,既而前损有,后损无,有无双遣,以至于非有非无之无为也,寂而不动,无为故无不为也。此引老经重明其旨。


【一○】【注】物失其所,故有为物。


【一一】【注】其归根之易者,唯大人耳。大人体合变化,故化物不难。


【疏】倒置之类,浮伪居心,徇末忘本,以道为物,纵欲归根复命,其可得乎!今量反本不难,唯在大圣人耳。◎家世父曰:人所受以生者,气也。既得之以为生,则气日流行大化之中,而吾块然受其成形,无由反气而合诸漠。道之华为礼,与气之流行而为人,皆非其所固然者也。通死生为徒,一听其气之聚散而吾无与焉,则无为矣。道至于无为,而仁义(理)〔礼〕之名可以不立,是之谓归根。


【释文】《其易》以豉反。注同。


【校】(一)裁非疑裁制之误。(二)赵谏议本效作放。


生也死之徒【一】,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三】。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四】!故万物一也【五】,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一)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二)一气耳【六】。』圣人故贵一【七】。」


【一】【注】知变化之道者,不以〔死生〕(三)为异。


【二】【注】更相为始,则未知孰死孰生也。


【疏】气聚而生,犹是死之徒类;气散而死,犹是生之本始。生死终始,谁知纪纲乎!聚散往来,变化无定。


【释文】《更相》音庚。


【三】【注】俱是聚也,俱是散也。


【四】【注】患生于异。


【疏】夫气聚为生,气散为死,聚散虽异,为气则同。(今)(四)斯则死生聚散,可为徒伴,既无其别,有何忧色!


【五】【疏】生死既其不二,万物理当归一。


【六】【注】各以所美为神奇,所恶为臭腐耳。然彼之所美,我之所恶也;我之所美,彼或恶之。故通共神奇,通共臭腐耳,死生彼我岂殊哉!


【疏】夫物无美恶而情有向背,故情之所美者则谓为神妙奇特,情之所恶者则谓为腥臭腐败,而颠倒本末,一至于斯。然物性不同,所好各异;彼之所美,此则恶之;此之所恶,彼又为美。故毛嫱丽姬,人之所美,鱼见深入,鸟见高飞。斯则臭腐神奇,神奇臭腐,而是非美恶,何有定焉!是知天下万物,同一和气耳。


【释文】《所恶》乌路反。注同。《复化》扶又反。下同。


【七】【疏】夫体道圣人,智周万化,故贵此真一,而冥同万境。


【校】(一)敦煌本无复字。(二)阙误引刘得一本天下作天地之。(三)死生二字依王叔岷说补。(四)今字依刘文典补正本删。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


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一】


【一】【注】明夫自然者,非言知之所得,故当昧乎无言之地。是以先举不言之标,而后寄明于黄帝,则夫自然之冥物,概乎可得而见也。


【疏】彼无为谓妙体无知,故真是道也。此狂屈反照遣言,中忘其告,似道非真也。知与黄帝二人,运智以诠理,故不近真道也。狂屈(〈辶秋〉)〔逖〕听,闻此格量,谓黄帝虽未近真,适可知玄言而已矣。


【释文】《之标》必遥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一】。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二】,大圣不作【三】,观于天地之谓也【四】。


【一】【注】此孔子之所以云予欲无言。


【疏】夫二仪覆载,其功最美;四时代叙,各有明法;万物生成,咸资道理;竟不言说,曾无议论也。


【释文】《大美》谓覆载之美也。


【二】【注】任其自为而已。


【疏】夫圣人者,合两仪之覆载,同万物之生成,是故口无所言,心无所作。


【三】【注】唯因任也。


【四】【注】观其形容,象其物宜,与天地不异。


【疏】夫大圣至人,无为无作,观天地之覆载,法至道之生成,无为无言,斯之谓也。


今(一)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一】,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二】,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三】。六合为巨,未离其内;【四】秋豪为小,待之成体【五】。天下莫不沉浮,终身不故【六】;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七】。惛然若亡而存【八】,油然不形而神【九】,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一○】,可以观于天矣。【一一】


【一】【注】百化自化而神明不夺。


【疏】彼神圣明灵,至精极妙,与物和混,变化随流,或聚或散,曾无欣戚。今言百千万者,并举其大纲数尔。


【二】【注】夫死者已自死而生者已自生,圆者已自圆而方者已自方,未有为其根者,故莫知。


【疏】夫物或生或死,乍方乍圆,变化自然,莫知根绪。


【三】【注】岂待为之而后存哉!


【疏】扁然,遍生之貌也。言万物翩然,随时生育,从古以来,必固自有,岂由措意而后有之!


【释文】《扁》音篇,又音幡。


【四】【注】计六合在无极之中则陋矣。


【释文】《未离》力智反。《其内》谓不能出自化也。


【五】【注】秋豪虽小,非无亦无以容其质(二)。


【疏】六合,天地四方也。兽逢秋景,毛端生豪,豪极微细,谓秋豪也。巨,大也。六合虽大,犹居至道之中,豪毛虽小,资道以成体质也。


【六】【注】日新也。


【疏】世间庶物,莫不浮沉,升降生死,往来不住,运之不停,新新相续,未尝守故也。


【七】【注】不待为之。


【疏】夫二气氤氲,四时运转,春秋寒暑,次叙天然,岂待为之而后行之!


【八】【注】(照)〔昭〕(三)然若存则亡矣。


【疏】惛然如昧,似无而有。


【释文】《惛然》音昏,又音泯。


【九】【注】絜然有形则不神。


【疏】神者,妙万物而为言也。油然无系,不见形象,而神用无方。


【释文】《油然》音由,谓无所给惜也。


【一○】【注】畜之而不得其本性之根,故不知其所以畜也。


【疏】亭毒群生,畜养万物,而玄功潜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释文】《物畜》本亦作滀,同。敕六反。注同。


【一一】【注】与天同观。


【疏】观,见也。天,自然也。夫能达理通玄,识根知本者,可谓观自然之至道也。


【校】(一)阙误引刘得一本今作合。(二)赵谏议本质下有也字。(三)昭字依世德堂本改。


齧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一】;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二】。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三】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四】!」


【一】【疏】齧缺,王倪弟子;被衣,王倪之师也。汝形容端雅,勿为邪僻,视听纯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归至汝身。


【释文】《被衣》音披,本亦作披。


【二】【疏】收摄私心,令其平等,专一志度,令无放逸,汝之精神自来舍止。◎俞越曰:一汝度当作正汝度。盖此四句变文以成辞,其实一义也。摄汝知,即一汝视之意,所视者专一,故所知者收摄矣。正汝度,即正汝形之意,度,犹形也。淮南子道应篇、文子道原篇并作正汝度,可据以订正。


【三】【疏】深玄上德,盛美于汝,无极大道,居汝心中。


【四】【疏】瞳焉,无知直视之貌。故,事也。心既虚夷,视亦平直,故如新生之犊,于事无求也。


【释文】《瞳》敕红反。郭菟绦反。李云:未有知貌。


言未卒,齧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一】曰:「形若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二】。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三】!」


【一】【疏】谈玄未终,斯人已悟,坐忘契道,事等睡瞑。于是被衣喜跃,赞其敏速,行于大道,歌而去之。


【释文】《齧缺睡寐》体向所说,畏其视听以寐耳。受道速,故被衣喜也。《大说》音悦。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流年2024姻缘分析

不知命的人,总是身不由已,升势起运的方法就在你的八字命盘里。

婚前担心婚运不佳,婚后一直家运不旺,八字婚书,既能合婚,亦可调运。

2024甲辰龙年,九火运来临,精准详批运势机遇,助你收获爱情、事业高升、财富暴涨:

你的正缘是谁?何时出现?没有人知道。唯有八字会提示你上等婚缘的出现。

未婚 已婚

热门测算

姓名配对测终生运八字事业运八字合婚八字算命2022生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