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庄子集释》庄子集释卷三上

时间:2018-07-15 16:25   点击:8216   标签:

内篇大宗师第六【一】


【一】【注】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富,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


【释文】《大宗师》崔云:遗形忘生,当大宗此法也。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一】。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二】;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三】。


【一】【注】知天人之所为者,皆自然也;则内放其身而外冥于物,与众玄同,任之而无不至者也。


【疏】天者,自然之谓。至者,造极之名。天之所为者,谓三景晦明,四时生杀,风云舒卷,雷雨寒温也。人之所为者,谓手捉脚行,目视耳听,心知工拙,凡所施为也。知天之所为,悉皆自尔,非关修造,岂由知力!是以内放其身,外冥于物,浩然大观,与众玄同,穷理尽性,故称为至也。


【二】【注】天者,自然之谓也。夫为为者不能为,而为自为耳;为知者不能知,而知自知耳。自知耳,不知也,不知也则知出于不知矣;自为耳,不为也,不为也则为出于不为矣。为出于不为,故以不为为主;知出于不知,故以不知为宗。是故真人遗知而知,不为而为,自然而生,坐忘而得,故知称绝而为名去也。


【疏】云行雨施,川源岳渎,非关人力,此乃天生,能知所知,并自然也。此解前知天之所为。


【释文】《天而生》向崔本作失而生。《知称》尺证反。


【三】【注】人之生也,形虽七尺而五常必具,故虽区区之身,乃举天地以奉之。故天地万物,凡所有者,不可一日而相无也。一物不具,则生者无由得生;一理不至,则天年无缘得终。然身之所有者,知或不知也;理之所存者,为或不为也。故知之所知者寡而身之所有者众,为之所为者少而理之所存者博,在上者莫能器之而求其备焉。人之所知不必同而所为不敢异,异则伪成矣,伪成而真不丧者,未之有也。或好知而不倦以困其百体,所好不过一枝而举根俱弊,斯以其所知而害所不知也。若夫知之盛也,知人之所为者有分,故任而不(强)〔疆〕也,知人之所知者有极,故用而不荡也。故所知不以无涯自困,则一体之中,知与不知,闇相与会而俱全矣,斯以其所知养所不知者也。


【疏】人之所为,谓四肢百体各有御用也。知之所知者,谓目知于色,即以色为所知也。知之所不知者,谓目能知色,不能知声,即以声为所不知也。既而目为手足而视,脚为耳鼻而行,虽复无心相为,而济彼之功成矣。故眼耳鼻舌,四肢百体,更相役用,各有司存。心之明闇,亦有限极,用其分内,终不强知。斯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也,故得尽其天年,不横夭折。能如是者,可谓知之盛美者也。


【释文】《不丧》息浪反,下皆同。《或好》呼报反。下同。《不强》其两反。◎卢文弨曰:今本书作疆。


虽然,有患【一】。夫知有所待而后当【二】,其所待者特未定也【三】。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四】?


【一】【注】虽知盛,未若遗知任天之无患也。


【疏】知虽盛美,犹有患累,不若忘知而任独也。


【二】【注】夫知者未能无可无不可,故必有待也。若乃任天而生者,则遇物而当也。


【三】【注】有待则无定也。


【疏】夫知必对境,非境不当。境既生灭不定,知亦待夺无常。唯当境知两忘,能所双绝者,方能无可无不可,然后无患也已。


【四】【注】我生有涯,天也;心欲益之,人也。然此人之所谓耳,物无非〔天也〕(一)。天也者,自然者也;人皆自然,则治乱成败,遇与不遇,非人为也,皆自然耳。


【疏】近取诸身,远託诸物,知能运用,无非自然。是知天之与人,理归无二。故谓天则人,谓人则天。凡庸之流,讵晓斯旨!所言吾者,庄生自称。此则泯合人天,混同物我者也。


【释文】《庸讵》徐其庶反。《则治》直吏反。


【校】(一)天也二字依世德堂本补。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一】。何谓真人【二】?古之真人,不逆寡【三】,不雄成【四】,不谟士【五】。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六】。若然者,登高不慄,入水不儒,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七】


【一】【注】有真人,而后天下之知皆得其真而不可乱也。


【疏】夫圣人者,诚能冥真合道,忘我遗物。怀兹圣德,然后有此真知,是以混一真人而无患累。真(知)〔人〕之状,列在下文耳。


【二】【疏】假设疑问,庶显其旨。


【三】【注】凡寡皆不逆,则所愿者众矣。


【疏】寡,少也。引古御今,崇本抑末,虚怀任物,大顺群生,假令微少,曾不逆忤者也。


【四】【注】不恃其成而处物先。


【疏】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岂雄据成绩,欲处物先耶!


【五】【注】纵心直前而群士自合,非谋谟以致之者也。


【疏】虚夷忘淡,士众自归,非关运心谋谟招致故也。


【释文】《不谟》没乎反。


【六】【注】直自全当而无过耳,非以得失经心者也。


【疏】天时已过,曾无悔吝之心;分命偶当,不以自得为美也。◎俞越曰:过者,谓于事有所过失也。当者,谓行之而当也。在众人之情,于事有所过失则悔矣,行之而当则自以为得矣。真人不然。故曰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正文明言过,郭注谓全当而无过,失之。


【七】【注】言夫知之登至于道者,若此之远也。理固自全,非畏死也。故真人陆行而非避儒也,远火而非逃热也,无过而非措当也。故虽不以热为热而未尝赴火,不以儒为儒而未尝蹈水,不以死为死而未尝丧生。故夫生者,岂生之而生哉,成者,岂成之而成哉!故任之而无不至者,真人也,岂有概意于所遇哉!


【疏】慄,惧也。儒,溼也。登,昇也。假,至也。真人达生死之不二,体安危之为一,故能入水入火,曾不介怀,登高履危,岂复惊惧。真知之士,有此功能,昇至玄道,故得如是者也。


【释文】《不慄》音栗。《不儒》而朱反。《登假》更百反,至也。《远火》于万反。《有概》古爱反。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一】,其觉无忧【二】,其食不甘【三】,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四】,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五】。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六】。


【一】【注】无意想也。


【二】【注】当所遇而安也。


【疏】梦者,情意妄想也。而真人无情虑,绝思想,故虽寝寐,寂泊而不梦,以至觉悟,常适而无忧也。


【释文】《其觉》古孝反。


【三】【注】理当食耳。


【疏】混迹人间,同尘而食,不耽滋味,故不知其美。


【四】【注】乃在根本中来者也。


【疏】踵,足根也。真人心性和缓,智照凝寂,至于气息,亦复徐迟。脚踵中来,明其深静也。


【释文】《深深》李云:内息之貌。◎家世父曰:存息于无息之地,而后纳之深,泊然寂然,无出无入,无往无来,鬱怒之所不能结,耆欲之所不能加,百骸九窍六藏,一不与为灌输,而退而寄之于踵,乃以养息于深微博厚而寓诸无穷。《以踵》章勇反。王穆夜云:起息于踵,遍体而深。


【五】【注】气不平畅。


【疏】嗌,喉也。哇,碍也。凡俗之人,心灵驰竞,言语喘息,唯出咽喉。情躁气促,不能深静,屈折起伏,气不调和,咽喉之中恒如哇碍也。


【释文】《以喉》向云:喘悸之息,以喉为节,言情欲奔竞所致。《其嗌》音益。郭音厄,厄咽喉也。《若哇》获娲反,徐胡卦反,又音絓。崔一音于佳反,结也,言咽喉之气结碍不通也。简文云:哇,呕也。


【六】【注】深根宁极,然后反一无欲也。


【疏】夫耽耆诸尘而情欲深重者,其天然机神浅钝故也。若使智照深远,岂其然乎!


【释文】《其耆》市志反。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一】;其出不訢,其入不距;【二】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四】;受(一)而喜之【五】,忘而复之【六】,是之谓不以心捐(二)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七】。


【一】【注】与化为体者也。


【疏】气聚而生,生为我时;气散而死,死为我顺。既冥变化,故不以悦恶存怀。


【释文】《说生》音悦。《恶死》乌路反。


【二】【注】泰然而任之也。


【疏】时应出生,本无情于忻乐;时应入死,岂有意于距讳耶!


【释文】《不訢》音欣,又音祈。《不距》本又作拒,音巨。李云:欣出则营生,距入则恶死。


【三】【注】寄之至理,故往来而不难也。


【疏】翛然,无系貌也。翛然独化,任理遨游,虽复死往生来,曾无意恋之者也。


【释文】《脩然》音萧。本又作儵。徐音叔,郭与久反,李音悠。向云:翛然,自然无心而自尔之谓。郭崔云:往来不难之貌。司马云:儵,疾貌。李同。◎卢文弨曰:旧久讹冬,今从宋本正。


【四】【注】终始变化,皆忘之矣,岂直逆忘其生,而犹复探求死意也!


【疏】始,生也。终,死也。生死都遣,曾无滞著。岂直独忘其生而偏求于死邪?终始均平,所遇斯适也。


【释文】《犹复》扶又反。下非复同。


【五】【注】不问所受者何物,遇之而无不适也。


【疏】喜所遇也。


【六】【注】复之不由于识,乃至也。


【疏】反未生也。


【七】【注】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物之感人无穷,人之逐欲无节,则天理灭矣。真人知用心则背道,助天则伤生,故不为也。


【疏】是谓者,指斥前文,总结其旨也。捐,弃也。言上来智惠忘生,可谓不用取捨之心,捐弃虚通之道;亦不用人情分别,添助自然之分。能如是者,名曰真人也。


【释文】《捐》徐以全反。郭作揖,一入反。崔云:或作楫,所以行舟也。◎卢文弨曰:揖旧讹楫。案下方云或作楫,则此当作揖。◎俞越曰:捐字误。释文云:郭作揖,崔云或作楫,所以行舟也,其义弥不可通。疑皆偝字之误。偝即背字,故郭注曰,真人知用心则背道,助天则伤生。是郭所据本正作偝也。《则背》音佩。


【校】(一)赵谏议本受作爱。(二)「不以心捐道」当为「不以心损道」。「损」:今本缺坏误作「捐」。史记贾谊列传索隐引此文正作「损」。


若然者,其心志【一】,其容寂【二】,其颡頯【三】;凄然似秋【四】,暖然似春【五】,喜怒通四时【六】,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七】。


【一】【注】所居而安为志。


【疏】若如以前不捐道等心,是心怀志力而能致然也。故老经云,强行者有志。◎家世父曰:郭象注,所居而安为志,应作其心志。说文:志,心之所之也。商书,若射之有志,孔疏云:如射之有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佛书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即此所谓其心志也。◎庆藩案说文无志篆,所引当出字林字书。


【释文】「其心志」当为「其心忘」,「志」为「忘」字的形误。


【二】【注】虽行而无伤于静。


【释文】《容()》本亦作寂。崔本作{宀尗}。卢文弨曰:旧本讹家,今改正,说见前。本书作寂。


【三】【注】頯,大朴之貌。


【疏】颡,额也。頯,大朴貌。夫真人降世,挺气异凡,非直智照虚明,志力弘普,亦乃威容閒雅,相貌端严。日角月弦,即斯类也。


【释文】《其颡》息党反。崔云:頟也。《頯》徐去轨反,郭苦对反,李音仇,一音逵,权也。王云:质朴无饰也。向本作〈鬼页〉,云:〈鬼页〉然,大朴貌。广雅云:〈鬼页〉,大也。五罪反。


【四】【注】杀物非为威也。【释文】《凄然》七西反。


【五】【注】生物非为仁也。【释文】《暖然》音暄,徐况晚反。


【六】【注】夫体道合变者,与寒暑同其温严,而未尝有心也。然有温严之貌,生杀之节,故寄名于喜怒也。


【疏】圣人无心,有感斯应,威恩适务,宽猛逗机。同素秋之降霜,本无心于肃杀;似青春之生育,宁有意于仁惠!是以真人如雷行风动,木茂华敷,覆载合乎二仪,喜怒通乎四序。


【七】【注】无心于物,故不夺物宜;无物不宜,故莫知其极。


【疏】真人应世,赴感随时,与物交涉,必有宜便。而虚心慈爱,常善救人,量等太虚,故莫知其极。


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一】;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二】。故乐通物,非圣人也【三】;有亲,非仁也【四】;天时,非贤也【五】;利害不通,非君子也【六】;行名失己,非士也【七】;亡身不真,非役人也【八】。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婿馀、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九】。


【一】【疏】尧攻丛支,禹攻有扈,成汤灭夏,周武伐殷,并上合天时,下符人事。所以兴动干戈,弔民问罪,虽复殄亡邦国,而不失百姓欢心故也。


【释文】《亡国而不失人心》崔云:亡敌国而得其人心。


【二】【注】因人心之所欲亡而亡之,故不失人心也。夫白日登天,六合俱照,非爱人而照之也。故圣人之在天下,暖焉若春阳之自和,故蒙(一)泽者不谢;凄乎若秋霜之自降,故凋落者不怨也。


【疏】利物滋泽,事等阳春,岂直一时,乃施乎万世。而刍狗百姓,故无偏爱之情。


【三】【注】夫圣人无乐也,直莫之塞而物自通。


【疏】夫悬镜高台,物来斯照,不迎不送,岂有情哉!大圣应机,其义亦尔。和而不唱,非谓乐通。故知授意于物,非圣人者也。


【四】【注】至仁无亲,任理而自存。


【疏】至仁无亲,亲则非至仁也。


【五】【注】时天者,未若忘时而自合之贤也。


【疏】占玄象之亏盈,候天时之去就,此乃小智,岂是大贤者也!


【六】【注】不能一是非之涂而就利违害,则伤德而累当矣。


【疏】未能一穷通,均利害,而择情荣辱,封执是非者,身且不能自达,焉能君子人物乎!


【七】【注】善为士者,遗名而自得,故名当其实而福应其身。


【疏】矫行求名,失其己性,此乃流俗之人,非为道之士。


【释文】《行名》下孟反。《福应》应对之应。


【八】【注】自失其性而矫以从物,受役多矣,安能役人乎!


【疏】夫矫行丧真,求名亡己,斯乃受人驱役,焉能役人哉!


【九】【注】斯皆舍己效(二)人,徇彼伤我者也。


【疏】姓狐,字不偕,古之贤人,又云,尧时贤人,不受尧让,投河而死。务光,黄帝时人,身长七尺。又云:夏时人,饵药养性,好鼓琴,汤让天下不受,自负石沉于庐水。伯夷叔齐,辽西孤竹君之二子,神农之裔,姓姜氏。父死,兄弟相让,不肯嗣位,闻西伯有道,试往观焉。逢文王崩,武王伐纣,夷齐扣马而谏,武王不从,遂隐于河东首阳山,不食其粟,卒饿而死。箕子,殷纣贤臣,谏纣不从,遂遭奴戮。婿馀者,箕子名也。又解:是楚大夫伍奢之子,名员,字子婿,吴王夫差之臣,忠谏不从,抉眼而死,尸沉于江。纪他者,姓纪,名他,汤时逸人也;闻汤让务光,恐及乎己,遂将弟子陷于款水而死。申徒狄闻之,因以踣河。此数子者,皆矫情伪行,亢志立名,分外波荡,遂至于此。自饿自沉,促龄夭命,而芳名令誉,传诸史籍。斯乃被他驱使,何能役人!悦乐众人之耳目,焉能自适其情性耶!


【释文】《狐不偕》司马云:古贤人也。《务光》皇甫谧云:黄帝时人,耳长七寸。《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箕子婿馀》司马云:婿馀,箕子名也,见尸子。崔同。又云:尸子曰:箕子婿馀,漆身为厉,被髮佯狂。或云:尸子曰:比干也,婿馀其名。◎庆藩案书微子正义、僖十五年左传正义、论语十八正义,并引司马云:箕子,名婿馀。与释文异。《纪他》徒何反。《申徒狄》殷时人,负石自沉于河。崔本作司徒狄。《皆舍》音捨。下同。


【校】(一)世德堂本脱蒙字。(二)世德堂本效作殉。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一】,若不足而不承【二】;与乎其觚而不坚也【三】,张乎其虚而不华也【四】;邴邴乎其似喜乎(一)【五】!崔乎其不得已乎(二)【六】!滀乎进我色也【七】,与乎止我德也【八】;厉乎其似世乎(三)【九】!謷乎其未可制也;【一○】连乎其似好闭也【一一】,悗乎忘其言也【一二】,以刑为体【一三】,以礼为翼【一四】,以知为时【一五】,以德为循【一六】。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一七】;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一八】;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一九】;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二○】;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二一】。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二二】。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二三】。其一与天为徒【二四】,其不一与人为徒【二五】。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二六】。


【一】【注】与物同宜而非朋党。


【疏】状,迹也。义,宜也。降迹同世,随物所宜,而虚己均平,曾无偏党也。◎俞越曰:郭注训义为宜,朋为党,望文生训,殊为失之。此言其状,岂言其德乎?义当读为峨,峨与义并从我声,故得通用。天道篇而状义然,义然即峨然也。朋读为崩。易复象辞朋来无咎,汉书五行志引作{山朋}来无咎,是也。其状峨而不{山朋}者,言其状峨然高大而不崩坏也。广雅释诂:峨,高也;释训:峨峨,高也。高与大,义相近,故文选西京赋神山峨峨,薛综注曰:峨峨,高大也。天道篇义然,即可以此说之。郭不知义为峨之假字,于此文则训为宜,于彼文则曰踶跂自持之貌,皆就本字为说,失之。


【二】【注】冲虚无馀,如不足也;下之而无不上,若不足而不承也。


【疏】韬晦冲虚,独如神智不足;率性而动,(汛)〔帆〕然自得,故无所禀承者也。


【释文】《不承》如字。李云:迎也。又音拯。《不上》时掌反。


【三】【注】常游于独而非固守。


【疏】觚,独也。坚,固也。彷徨放任,容与自得,遨游独化之场而不固执之。


【释文】《与乎》如字,又音豫,同云:疑貌。◎卢文弨曰:同当是向字之误。《其觚》音孤。王云:觚,特立群也。崔云:觚,棱也。◎俞越曰:郭注曰,常游于独而非固守,是读觚为孤,然与不坚之义殊不相应。释文引崔云,觚,棱也,亦与不坚之义不应。殆皆非也。养生主篇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释文引崔云:不槃结骨。疑此觚字即彼軱字。骨之槃结,是至坚者也;軱而不坚,是谓真人。崔不知觚軱之同字,故前后异训耳。◎李桢曰:与乎其觚与张乎其虚对文,觚字太不伦。据注疏,觚训独。释文引王云:觚,特立不倚也。并是孤字之义。知所据本必皆作孤,觚是假借。尔雅释地觚竹北户,释文云:本又作孤。此觚孤互通之证。孤特者率方而有棱,故其字亦可借觚为之。与乎二字,与下与乎止我德也複,疑此误。注云常游于独,就游字义求之,或元是〈走与〉字,抑或是{与心}字。说文:〈走与〉,安行也。{与心},趣步{与心}{与心}也。并与游义合。


【四】【注】旷然无怀,乃至于实。


【疏】张,广大貌也。灵府宽閒,与虚空等量,而智德真实,故不浮华。


【五】【注】至人无喜,畅然和适,故似喜也。


【疏】邴邴,喜貌也。随变任化,所遇斯适,实忘喜怒,故云似喜者也。


【释文】《邴邴》徐音丙,郭甫杏反。向云:喜貌。简文云:明貌。


【六】【注】动静行止,常居必然之极。


【疏】崔,动也。已,止也。真人凝寂,应物无方,迫而后动,非关先唱故,不得已而应之者也。


【释文】《崔乎》(于)〔千〕罪反,徐息罪反。郭且雷反。向云:动貌。简文云:速貌。


【七】【注】不以物伤己也。


【疏】滀,聚也。进益也。心同止水,故能滀聚群生。是以应而无情,惠而不费,适我益我,神色终无减损者也。


【释文】《滀乎》本又作傗,敕六反。司马云:色愤起貌。王云:富有德充也。简文云:聚也。


【八】【注】无所趋也。


【疏】虽复应动随世,接物逗机,而恒容与无为,作于真德,所谓动而常寂者也。


【九】【注】至人无厉,与世同行,故若厉也。


【疏】厉,危也。真人一于安危,冥于祸福,而和光同世,亦似厉乎。如孔子之困匡人,文王之拘羑里,虽遭危厄,不废无为之事也。


【释文】《厉乎》如字。崔本作广,云:苞罗者广也。◎俞越曰:郭注殊不可通。且如注意,当云世乎其似厉,不当反言其似世也。今案世乃泰之假字。荀子荣辱篇桥泄者人之殃也,刘氏台拱补注曰:桥泄即骄泰之异文。荀子他篇或作大,或作忕,或作泰,皆同。漏泄之泄,古多与外大害败为韵,亦读如泰也。又引贾子简泄不可以得士为证。然则以世为泰,犹以泄为泰也。猛厉与骄泰,其义相应。释文曰,厉,崔本作广,广大亦与泰义相应,泰亦大也。若以本字读之,而曰似世,则皆不可通矣。◎庆藩案厉当从崔本作广者是。郭注训与世同行,则有广大之义。然既曰无厉,又曰若厉,殊失解义。经传中厉广二字,往往而混。如礼月令天子乃厉饰,淮南时则篇作广饰。史记平津侯传厉贤予禄,徐广曰:厉亦作广。儒林传以广贤材,汉书广作厉。汉书地理志齐郡广,说文水部注广讹为厉。皆其证。◎又案俞氏云世为泰之假字,是也。古无泰字,其字作大。大世二字,古音义同,得通用也。礼曲礼不敢与世子同名,注:世,或为大。春秋文三十年大室屋坏,公羊作世室。卫太叔仪,公羊作世叔仪。宋乐大心,公羊〔作〕乐世心。郑子大叔,论语作世叔。皆其证。


【一○】【注】高放而自得。


【疏】圣德广大,謷然高远,超于世表,故不可禁制也。


【释文】《謷乎》五羔反,徐五到反。司马云:志远貌。王云:高迈于俗也。


【一一】【注】绵貌深远,莫见其门。


【疏】连,长也。圣德遐长,连绵难测。心知路绝,孰见其门,昏默音声,似如关闭,不闻见人也。


【释文】《连乎》如字。李云:连,绵长貌。崔云:蹇连也,音辇。《似好》呼报反,下皆同。


【一二】【注】不识不知而天机自发,故悗然也。


【疏】悗,无心貌也。放任安排,无为虚淡,得玄珠于赤水,所以忘言。自此以前,历显真人自利利他内外德行。从此以下,明真人利物为政之方也。


【释文】《悗乎》亡本反。字或作免。李云:无匹貌。王云:废忘也。崔云:婉顺也。


【一三】【注】刑者,治之体,非我为。


【释文】《治之》直吏反。


【一四】【注】礼者,世之所以自行耳,非我制。


【疏】用刑法为治,政之体本;以体乐为御,物之羽仪。


【一五】【注】知者,时之动,非我唱。


【一六】【注】德者,自彼所循,非我作。


【疏】循,顺也。用智照机,不失时候;以德接物,俯顺物情。以前略标,此以下解释也。


【释文】《为循》本亦作脩,两得。◎俞越曰:陆氏以为两得,非。下文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自〔以〕作循为是。说文:循,顺行也。若作脩则无义矣。◎庆藩案作(脩)〔循〕是也。广雅:循,述也。诗邶风传;述,循也。隶书循脩字易混。易繫辞损德之脩也,释文:马作循。晋语矇瞍脩声,王制正义作循声。史记商君传汤武不循古而王,索隐:商君书作脩古。管子九守篇循名而督实,今本讹作脩。皆其例。


【一七】【注】任治之自杀,故虽杀而宽。


【疏】绰,宽也。所以用刑法为治体者,以杀止杀,杀一惩万,故虽杀而宽简。是以惠者民之雠,法者民之父。


【释文】《绰乎》昌略反。崔本作淖。


【一八】【注】顺世之所行,故无不行。


【疏】礼虽忠信之薄,而为御世之首,故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动,非礼勿言,人而无礼,胡不揣死。是故礼之于治,要哉!羽翼人伦,所以大行于世者也。


【一九】【注】夫高下相受,不可逆之流也;小大相群(四)。不得已之势也;旷然无情,群知之府也。承百流之会,居师人之极者,奚为哉?任时世之知,委必然之事,付之天下而已。


【疏】随机感以接物,运至知以应时,理无可视听之色声,事有不得已之形势。故为宗师者,旷然无怀,付之群智,居必然之会,乘之以游者也。


【二○】【注】丘者,所以本也;以性言之,则性之本也。夫物各有足,足于本也。付群德之自循,斯与有足者至于本也,本至而理尽矣。


【疏】丘,本也。以德接物,顺物之性,性各有分,止分而足。顺其本性,故至于丘也。◎家世父曰:孔安国云,九州之志,谓之九丘,庄子则阳篇亦云丘里之言,是凡所居曰丘,颛顼遗墟,谓之帝丘。有足而能行,终必反其所居。循礼者,若所居之安,有足而必至也。


【二一】【注】凡此皆自彼而成,成之不在己,则虽处万机之极,而常閒暇自适,忽然不觉事之经身,悗然不识言之在口。而人之大迷,真谓至人之为勤行者也。


【疏】夫至人者,动若行云,止若谷神,境智洞忘,虚心玄应,岂有怀于为物,情系于拯救者乎!而凡俗之人,触涂封执,见舟航庶品,亭毒群生,实谓圣人勤行不怠。讵知汾水之上,凝淡窅然?故〔前〕文云孰肯以物为事也。


【释文】《常閒》音闲。


【二二】【注】常无心而顺彼,故好与不好,所善所恶,与彼无二也。


【疏】既忘怀于美恶,亦遣荡于爱憎。故好与弗好,出自凡情,而圣智虚融,未尝不一。


【二三】【注】其一也,天徒也;其不一也,人徒也。夫真人同天人,均彼我,不以其一异乎不一。


【疏】其一,圣智也;其不一,凡情也。既而凡圣不二,故不一皆一之也。


【二四】【注】无有而不一者,天也。


【二五】【注】彼彼而我我者,人也。


【疏】同天人,齐万致,与玄天而为类也。彼彼而我我,将凡庶而为徒也。


【二六】【注】夫真人同天人,齐万致。万致不相非,天人不相胜,故旷然无不一,冥然无不在(五),而玄同彼我也。


【疏】虽复天无彼我,人有是非,确然论之,咸归空寂。若使天胜人劣,岂谓齐乎!此又混一天人,冥同胜负。体此趣者,可谓真人者也。


【校】(一)阙误引文如海成玄瑛张君房本喜乎作喜也。(二)又引文成张本重崔字,已乎作已也。(三)又世乎作世也。(四)赵谏议本群作君。(五)宋本在作任。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一】。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二】。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三】!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四】!


【一】【注】其有昼夜之常,天之道也。故知死生者命之极,非妄然也,若夜旦耳,奚所系哉!


【疏】夫旦明夜闇,天之常道;死生来去,人之分命。天不能无昼夜,人焉能无死生。故任变随流,我将于何系哉!


【释文】《夜旦》如字。崔本作靼,音怛。


【二】【注】夫真人在昼得昼,在夜得夜。以死生为昼夜,岂有所不得!人之有所不得而忧娱在怀,皆物情耳,非理也。


【疏】夫死生昼夜,人天常道,未始非我,何所系哉!而流俗之徒,逆于造化,不能安时处顺,与变俱往,而欣生恶死,哀乐存怀。斯乃凡物之滞情,岂是真人之通智也!


【三】【注】卓者,独化之谓也。夫相因之功,莫若独化之至也。故人之所因者,天也;天之所生者,独化也。人皆以天为父,故昼夜之变,寒暑之节,犹不敢恶,随天安之。况乎卓尔独化,至于玄冥之境,又安得而不任之哉!既任之,则死生变化,惟命之从也。


【疏】卓者,独化之谓也。彼之众人,禀气苍旻,而独以天为父,身犹爱而重之,至于昼夜寒温,不能返逆。况乎至道窈冥之乡,独化自然之竟,生天生地,开闢阴阳,适可安而任之,何得拒而不顺也!


【释文】《其卓》中学反。◎庆藩案卓之言超也,绝也,独也。字同趠,广雅,趠绝。一作逴,玉篇:敕角切,蹇也。蹇者独任一足,故谓之逴。李善西都赋注:逴跞,犹超绝也。匡谬正俗:逴者,谓超踰不依次第。又作踔。汉书河间献王传踔尔不群,说苑君道篇踔然独立。依说文当作〈稽,中"旨改卓"〉。禾部:〈稽,中"旨改卓"〉,特止。徐锴〔曰〕:特止,卓止也。卓趠逴踔〈稽,中"旨改卓"〉,古同声通用。《敢恶》乌路反。《之竟》音境。


【四】【注】夫真者,不假于物而自然也。夫自然之不可避,岂直君命而已哉!


【疏】愈,犹胜也。其真则向之独化者也。人独以君王为胜己尊贵,尚殒身致命,不敢有避,而况玄道至极,自然之理,欲不从顺,其可得乎!安排委化,固其宜矣。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句以湿,相儒(一)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一】。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二】。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三】。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四】。


【一】【注】与其不足而相爱,岂若有馀而相忘!


【疏】此起譬也。江湖浩瀚,游泳自在,各足深水,无复往还,彼此相忘,恩情断绝。咱乎泉源旱涸,鱣鲔困苦,共处陆地,|尾曝腮。于是吐沫相儒,句气相湿,恩爱往来,更相亲附,比之江湖,去之远矣。亦犹大道之世,物各逍遥,鸡犬声闻,不相来往。淳风既散,浇浪渐兴,从理生教,圣迹斯起;矜蹩躠以为仁,踶跂以为义,父子兄弟,怀情相欺。圣人羞之,良有以也。故知鱼失水所以句儒,人丧道所以亲爱之者也。


【释文】《泉涸》户各反,郭户格反。尔雅云:竭也。《相句》况于况付二反。《相泻》本又作儒,音儒,或一音如戍反。《以沫》音末。《相忘》音亡。下同


【二】【注】夫非誉皆生于不足。故至足者,忘善恶,遗死生,与变化为一,旷然无不适矣,又安知尧桀之所在耶!


【疏】此合喻。夫唐尧圣君,夏桀庸主,故誉尧善而非桀恶,祖述尧舜以勗将来,仁义之兴,自兹为本也。岂若无善无恶,善恶两忘;不是不非,是非双遣!然后出生入死,随变化而遨游;莫往莫来,履玄道而自得;岂与夫句儒圣迹,同年而语哉!


【释文】《誉尧》音馀。注同。


【三】【注】夫形生老死,皆我也。故形为我载,生为我劳,老为我佚,死为我息,四者虽变,未始非我,我奚惜哉!


【疏】大块者,自然也。夫形是构造之物,生是诞育之始,老是耆艾之年,死是气散之日。但运载有形,生必劳苦;老既无能,暂时閒逸;死灭还无,理归停憩;四者虽变而未始非我,而我坦然何所惜耶!


【释文】《大块》苦怪反,又苦对反,徐胡罪反。◎庆藩案文选郭景纯江赋注引司马云:大块,自然也。释文阙。《佚我》音逸。


【四】【注】死与生,皆命也。无善则死,有善则生,不独善也。故若以吾生为善乎?则吾死亦善也。


【疏】夫形生老死,皆我也。故以善吾生为善者,吾死亦可以为善矣。


【校】(一)赵谏议本作儒。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一】。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二】。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三】。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恒物之大情也【四】。特犯人之形而犹喜之。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五】,其为乐可胜计邪【六】!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七】。善妖(一)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八】,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九】!


【一】【注】方言死生变化之不可逃,故先举无逃之极,然后明之以必变之符,将任化而无系也。


【释文】《于壑》火各反。


【二】【注】夫无力之力,莫大于变化者也;故乃揭天地以趋新,负山岳以舍故。故不暂停,忽已涉新,则天地万物无时而不移也。世皆新矣,而自以为故;舟日易矣,而视之若旧;山日更矣,而视之若前。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复今我也。我与今俱往,岂常守故哉(二)!而世莫之觉,横谓今之所遇可系而在,岂不昧哉!


【疏】夜半闇冥,以譬真理玄邃也。有力者,造化也。夫藏舟船于海壑,正合其宜;隐山岳于泽中,谓之得所。然而造化之力,担负而趋;变故日新,骤如逝水。凡惑之徒,心灵愚昧,真谓山舟牢固,不动岿然。岂知冥中贸迁,无时暂息。昨我今我,其义亦然也。◎俞越曰:山非可藏于泽,且亦非有力者所能负之而走,其义难通。山,疑当读为汕。尔雅释器,罺谓之汕。诗南有嘉鱼篇毛传曰:汕,汕樔也,笺云:今之撩罟也。藏舟藏汕,疑皆以渔者言,恐为人所窃,故藏之,乃世俗常有之事,故庄子以为喻耳。◎家世父曰:壑可以藏舟,泽之大可以藏山。然而大化之运行无穷,举天地万物,日夜推移,以舍故而即新,而未稍有止息。水负舟而立,水移即舟移矣;气负山而行,气运即山运矣。夜半者,惟行于无象无兆之中,而人莫之见也。◎庆藩案文选江文通杂礼诗注引司马云:舟,水物;山,陆居者。藏之壑泽,非人意所求,谓之固;有力者或能取之。释文阙。


【释文】《乃揭》其列其谒二反。


【三】【注】不知与化为体,而思藏之使不化,则虽至深至固,各得其所宜,而无以禁其日变也。故夫藏而有之者,不能止其遯也;无藏而任化者,变不能变也。


【疏】遁,变化也。藏舟于壑,藏山于泽,此藏大也;藏人于室,藏物于器,此藏小也。然小大虽异而藏皆得宜,犹念念迁流,新新移改。是知变化之道,无处可逃也。


【四】【注】无所藏而都任之,则与物无不冥,与化无不一。故无外无内,无死无生,体天地而合变化,索所遯而不得矣。此乃常存之大情,非一曲之小意。


【疏】恒,常也。夫藏天下于天下者,岂藏之哉?盖无所藏也。故能一死生,冥变化,放纵环宇之中,乘造物以遨游者,斯藏天下于天下也。既变所不能变,何所遯之有哉!此乃体凝寂之人物,达大道之真情,岂流俗之迷徒,运人间之小智耶!


【释文】《索所》所百反。


【五】【注】人形乃(三)是万化之一遇耳,未足独喜也。无极之中,所遇者皆若人耳,岂特人形可喜而馀物无乐耶!◎庆藩案文选贾长沙(鹏)〔鵩〕(四)鸟赋注引司马云:当复化而为无。释文阙。


【释文】《无乐》音洛。下及注同。


【六】【注】本非人而化为人,化为人,失于故矣。失故而喜,喜所遇也。变化无穷,何所不遇!所遇而乐,乐岂有极乎!


【疏】特,独也。犯,遇也。夫大冶洪鑪,陶铸群品,独遇人形,遂以为乐。如人形者,其貌类无穷,所遇即喜,喜亦何极!是以唯形与喜,不可胜计。


【释文】《可胜》音升。


【七】【注】夫圣人游于变化之涂,放于日新之流,万物万化,亦与之万化,化者无极,亦与之无极,谁得遯之哉!夫于生为亡而于死为存,则何时而非存哉!


【疏】夫物不得遯者,自然也,孰能逃于自然之道乎!是故圣人游心变化之涂,放任日新之境,未始非我,何往不存耶!


【八】【注】此自均于百年之内,不善少而否老,未能体变化,齐死生也。然其平粹,犹足以师人也。


【释文】《善妖》崔本作狡,同。古卯反。本又作夭,于表反。简文于桥反,云:异也。◎卢文弨曰:今本作夭。◎庆藩案妖字,正作夭。夭妖古通用。史记周本纪后宫童妾所弃妖子,徐广曰:妖,一作夭。崔氏作狡,非也。《善少》诗照反。《否老》音鄙。本亦作鄙。《平粹》虽遂反。


【九】【注】此玄同万物而与化为体,故其为天下之所宗也,不亦宜乎!


【疏】系,属也。夫人之识性,明暗不同。自有百年之中,一生之内,从容平淡,鲜有欣慼,至于寿夭老少,都不介怀。虽未能忘生死,但复无嫌恶,犹足以为物师傅,人放效之。而况混同万物,冥一变化。属在至人,必资圣知,为物宗匠,不亦宜乎!


【校】(一)世德堂本妖作夭,阙误引张君房本作少。(二)赵谏议本无哉字。(三)赵本乃作方。(四)鵩字依文选改。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一】;可传而不可受【二】,可得而不可见【三】;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四】;神鬼神帝,生天生地【五】;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一)老【六】。狶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七】;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八】;维斗得之,终古不忒【九】;日月得之,终古不息【一○】;堪坏得之,以袭崑崙【一一】;冯夷得之,以游大川【一二】;肩吾得之,以处大山【一三】;黄帝得之,以登云天【一四】;颛顼得之,以处玄宫【一五】;禺强得之,立乎北极【一六】;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一七】;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一八】;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一九】。


【一】【注】有无情之情,故无为也;有无常之信,故无形也。


【疏】明鉴洞照,有情也。趣机若响,有信也。恬淡寂寞,无为也。视之不见,无形也。


【二】【注】古今传而宅之,莫能受而有之。


【释文】《可传》直专反。注同。


【三】【注】咸得自容,而莫见其状。


【疏】寄言诠理,可传也。体非量数,不可受也。方寸独悟,可得也。离于形色,不可见也。


【四】【注】明无不待有而无也。


【疏】自,从也。存,有也。虚通至道,无始无终。从(本)〔古〕(二)以来,未有天地,五气未兆,大道存焉。故老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云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者也。


【五】【注】无也,岂能生神哉?不神鬼帝而鬼帝自神,斯乃不神之神也;不生天地而天地自生,斯乃不生之生也。故夫神(三)之果不足以神,而不神则神矣,功何足有,事何足恃哉!


【疏】言大道能神于鬼灵,神于天帝,开明三景,生立二仪,至无之力,有兹功用。斯乃不神而神,不生而生,非神之而神,生之而生者也。故老经云天得一以清,神得一以灵也。


【六】【注】言道之无所不在也,故在高为无高,在深为无深,在久为无久,在老为无老,无所不在,而所在皆无也。且上下无不格者,不得以高卑称也;外内无不至者,不得以表里名也;与化俱移者,不得言久也;终始常无者,不可谓老也。


【疏】太极,五气也。六极,六合也。且道在五气之上,不为高远;在六合之下,不为深邃;先天地生,不为长久;长于敻古,不为耆艾。言非高非深,非久非老,故道无不在而所在皆无者也。


【释文】《在大极》音泰。《之先》一本作之先未,崔本同。◎卢文弨曰:今本作一本作先之,无未字。《先天》悉荐反。《长于》丁丈反。《称也》尺证反。


【七】【疏】狶韦氏,文字已前远古帝王号也。得灵通之道,故能驱驭群品,提挈二仪。又作契字者,契,合也,言能混同万物,符合二仪者也。


【释文】《狶韦氏》许岂反,郭褚伊反。李音豕。司马云:上古帝王名。《以挈》徐苦结反,郭苦系反。司马云:要也,得天地要也。崔云:成也。


【八】【疏】伏戏,三皇也,能伏牛乘马,养伏牺牲,故谓之伏牺也。袭,合也。气母者,元气之母,应道也。为得至道,故能画八卦,演六爻,调阴阳,合元气也。


【释文】《伏戏》音羲。崔本作伏戏氏。《以袭气母》司马云:袭,入也。气母,元气之母也。崔云:取元气之本。


【九】【疏】维斗,北斗也,为众星纲维,故谓之维斗。忒,差也。古,始也。得于至道,故历于终始,维持天地,心无差忒。


【释文】《维斗》李云:北斗,所以为天下纲维。◎卢文弨曰:今本天下作天之。《终古》崔云:终古,久也。郑玄注周礼云:终古,犹言常也。《不忒》它得反,差也。崔本作代。


【一○】【疏】日月光证于一道,故得终始照临,竟无休息者也。


【一一】【疏】崑崙,山名也,在北海之北。堪坏,崑崙山神名也。袭,入也。堪坏人面兽身,得道入崑崙山为神也。


【释文】《堪坏》徐扶眉反,郭孚杯反。崔作邳。司马云:堪坏,神名,人面兽形。淮南作钦负。《崑崙》崑,或作岷,同。音昆。下力门反。崑崙,山名。


【一二】【疏】姓冯,名夷,弘农华阴潼乡堤首里人也,服八石,得水仙。大川,黄河也。天帝锡冯夷为河伯,故游处盟津大川之中也。


【释文】《冯夷》司马云:清令传曰:冯夷,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一云以八月庚子浴于河而溺死,一云渡河溺死。《大川》河也。崔本作泰川。


【一三】【疏】肩吾,神名也。得道,故处东岳为太山之神。


【释文】《肩吾》司马云:山神,不死,至孔子时。《大山》音泰,又如字。


【一四】【疏】黄帝,轩辕也。採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有龙垂于鼎以迎帝,帝遂将群臣及后宫七十二人,白日乘云驾龙,以登上天,仙化而去。


【释文】《黄帝》崔云:得道而上天也。


【一五】【疏】颛顼,(皇)〔黄〕帝之孙,即帝高阳也,亦曰玄帝。年十二而冠,十五佐少昊,二十即位。採羽山之铜为鼎,能召四海之神,有灵异。年九十七崩,得道,为北方之帝。玄者,北方之色,故处于玄宫也。


【释文】《颛顼》音专。下许玉反。《玄宫》李云,颛顼,帝高阳氏。玄宫,北方宫也。月令曰: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一六】【疏】禺强,水神名也,亦曰禺京。人面鸟身,乘龙而行,与颛顼并轩辕之胤也。虽复得道,不居帝位而为水神。水位北方,故位号北极也。


【释文】《禺强》音虞,郭语龙反。司马云:山海经曰:北海之诸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禺强。崔云:大荒经曰:北海之神,名曰禺强,灵龟为之使。归藏曰: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案海外经云:北方禺强,黑身手足,乘两龙。郭璞以为水神,人面鸟身。简文云:北海神也,一名禺京,是黄帝之孙也。


【一七】【疏】少广,西极山名也。王母,太阴之精也,豹尾,虎齿,善笑。舜时,王母遣使献玉环,汉武帝时,献青桃。颜容若十六七女子,甚端正,常坐西方少广之山,不复生死,故莫知始终也。


【释文】《西王母》山海经云:状如人,狗尾,蓬头,戴胜,善啸,居海水之涯。汉武内传云:西王母与上元夫人降帝,美容貌,神仙人也。《少广》司马云:穴名。崔云:山名。或云,西方空界之名。


【一八】【疏】彭祖,帝颛顼之玄孙也。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称彭祖,善养性,得道者也。五伯者,昆吾为夏伯,大彭豕韦为殷伯,齐桓晋文为周伯,合为五伯。而彭祖得道,所以长年,上至有虞,下及殷周,凡八百年也。


【释文】《彭祖》解见逍遥篇。崔云:寿七百岁。或以为仙,不死。《五伯》如字。又音霸。崔李云:夏伯昆吾,殷大彭豕韦,周齐桓晋文。


【一九】【注】道,无能也。此言得之于道,乃所以明其自得耳。自得耳,道不能使之得也;我之未得,又不能为得也。然则凡得之者,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夫生之难也,犹独化而自得之矣,既得其生,又何患于生之不得而为之哉!故夫(四)为生果不足以全生,以其生之不由于己为也,而为之则伤其真生也。


【疏】武丁,殷王名也,号曰高宗。高宗梦得傅说,使求之天下,于陕州河北县傅(严)〔岩〕板筑之所而得之,相于武丁,奄然清泰。傅说,星精也。而傅说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则是二十八宿之数,维持东方,故言乘东维、骑箕尾;而与角亢等星比并行列,故言比于列星也。


【释文】《傅说》音悦。《得之以相》息亮反。《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司马云:傅说,殷相也。武丁,殷王高宗也。东维,箕斗之间,天汉津之东维也。星经曰:傅说一星在尾上,言其乘东维,骑箕尾之间也。崔云:傅说死,其精神乘东维,託龙尾,乃列宿。今尾上有傅说星。崔本此下更有其生无父母,死登假三年而形遯,此言神之无能名者也,凡二十二字。《掘然》其勿反。


【校】(一)世德堂本无为字。(二)古字依正文改。(三)世德堂本神作人。(四)世德堂本无夫字。


南伯子葵问乎女偊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


))〔孺〕子,何也【一】?」


【一】【疏】葵当为綦字之误,犹人间世篇中南郭子綦也。女偊,古之怀道人也。孺子,犹稚子也。女偊久闻至道,故能摄卫养生,年虽老,犹有童颜之色,驻彩之状。既异凡人,是故子葵问其何以致此也。


【释文】《南伯子葵》李云:葵当为綦,声之误也。《女偊》徐音禹,李音矩。一云,是妇人也。《年长》张丈反。◎卢文弨曰:今本作丁丈反,与前后同。《()子》本亦作孺,如喻反。李云:弱子也。◎卢文弨曰:今本作孺,是正体。


曰:「吾闻道矣【一】。」


【一】【注】闻道则任其自生,故气色全也。


【疏】答云:闻道故得全生,是以反少还童,色如稚子。


南伯子葵曰:「道(一)可得学邪【一】?」


【一】【疏】睹其容色,既异常人,心怀景慕,故询其方术也。


【校】(一)赵谏议本无道字。


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一】。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二】,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三】,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四】;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五】;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六】;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七】;朝彻,而后能见独【八】;见独,而后能无古今【九】;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一○】。杀(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二】。其为物,无不将也【一二】,无不迎也【一三】;无不毁也【一四】,无不成也【一五】。其名为撄宁。【一六】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一七】。」


【一】【疏】恶恶可,言不可也。女偊心神内静,形色外彰。子葵见(有)〔其〕容貌,欣然请学。嫌其所问,故抑之谓非其人也。


【释文】《恶恶可》并音乌。下恶乎同。


【二】【疏】卜梁,姬姓也,倚,名也。虚心凝淡为道,智用明敏为才。言梁有外用之才而无内凝之道,女偊有虚淡之道而无明敏之才,各滞一边,未为通美。然以才方道,才劣道胜也。


【释文】《卜梁倚》鱼绮反,又其绮反。李云:卜梁,姓;倚,名。


【三】【疏】庶,慕也。几,近也。果,决也。夫上士闻道,犹藉勤行,若不勤行,道无由致。是故虽蒙教诲,必须修学,慕近玄道,决成圣人。若其不然,告示甚易,为须修守,所以成难。然女偊久闻至道,内心凝寂,今欲传告,犹自守之。况在初学,无容懈怠,假令口说耳闻,盖亦何益。是以非知之难,行之难也。


【释文】《亦易》以豉反。


【四】【注】外,犹遗也。


【疏】外,遗忘也。夫为师不易,传道极难。方欲教人,故凝神静虑,修而守之,凡经三日。心既虚寂,万境皆空,是以天下地上,悉皆非有也。


【释文】《参日》音三。


【五】【注】物者,朝夕所须,切己难忘。


【疏】天下万境疏远,所以易忘;资身之物亲近,所以难遗。守经七日,然后遗之。故郭注云,物者朝夕所须,切己难忘者也。


【六】【注】都遗也。


【疏】隳体离形,坐忘我丧,运心既久,遗遣渐深也。


【七】【注】遗生则不恶死,不恶死故所遇即安,豁然无滞,见机而作,斯朝彻也。


【疏】朝,旦也。彻,明也。死生一观,物我兼忘,惠照豁然,如朝阳初启,故谓之朝彻也。


【释文】《能朝》如字。李除遥反。下同。《彻》如字。郭司马云:朝,旦也。彻,达妙之道。李云:夫能洞照,不崇朝而远彻也。《不恶》乌路反。下同。《豁然》唤活反。


【八】【注】当所遇而安之,忘先后之所接,斯见独者也。


【疏】夫至道凝然,妙绝言象,非无非有,不古不今,独往独来,绝待绝对。睹斯胜境,谓之见独。故老经云寂寞而不改。


【九】【注】与独俱往。


【疏】任造物之日新,随变化而俱往,不为物境所迁,故无古今之异。


【一○】【注】夫系生故有死,恶死故有生。是以无系无恶,然后能无死无生。


【疏】古今,会也。夫时有古今之异,法有生死之殊者,此盖迷徒倒置之见也。时既运运新新,无今无古,故法亦不去不来,无死无生者也。会斯理者,其唯女偊之子耶!


【一一】【疏】杀,灭也;死,亦灭也。谓此死者未曾灭,谓此生者未曾生。既死既生,能入于无死无生,故体于法,无生灭也。法既不生不灭,而情亦何欣何恶耶!任之而无不适也。


【释文】《杀生者不死》李云:杀,犹亡也,亡生者不死也。崔云:除其营生为杀生。《生生者不生》李云:矜生者不生也。崔云:常营其生为生生。


【一二】【注】任其自将,故无不将。


【一三】【注】任其自迎,故无不迎。


【疏】将,送也。夫道之为物,拯济无方,虽复不灭不生,亦而生而灭,是以迎无穷之生,送无量之死也。


【一四】【注】任其自毁,故无不毁。


【一五】【注】任其自成,故无不成。


【疏】不送而送,无不毁灭;不迎而迎,无不生成也。


【一六】【注】夫与物冥者,物萦亦萦,而未始不宁也。


【疏】撄,扰动也。宁,寂静也。夫圣人慈惠,道济苍生,妙本无名,随物立称,动而常寂,虽撄而宁者也。


【释文】《撄》郭音萦,徐于营反,李于盈反。崔云:有所繫著也。◎家世父曰:赵岐孟子注:撄,迫也。物我生死之见迫于中,将迎成毁之机迫于外,而一无所动其心,乃谓之撄宁。置身纷纭蕃变交争互触之地,而心固宁焉,则几于成矣,故曰撄而后成。


【一七】【注】物萦而独不萦,则败矣。故萦而任之,则莫不曲成也(二)。


【疏】既能和光同尘,动而常寂,然后随物撄扰,善贷生成也。


【校】(一)阙误引江南古藏本杀上有故字。(二)世德堂本也作矣。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一】?」


【一】【疏】子葵怪女偊之谈,其道高妙,故问「子于何处独得闻之」?自斯已下,凡有九重,前六约教,后三据理,并是女偊告示子葵之辞也。


曰:「闻诸副墨之子【一】,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二】,洛诵之孙闻之瞻明【三】,瞻明闻之聂许【四】,聂许闻之需役【五】,需役闻之于讴【六】,于讴闻之玄冥【七】,玄冥闻之参寥【八】,参寥闻之疑始【九】。」


【一】【疏】诸,之也。副,副贰也。墨,翰墨也;翰墨,文字也。理能生教,故谓文字为副贰也。夫鱼必因筌而得,理亦因教而明,故闻之翰墨,以明先因文字得解故也。


【释文】《副墨》李云:可以副贰玄墨也。崔云:此已下皆古人姓名,或寓之耳,无其人。


【二】【疏】临本谓之副墨,背文谓之洛诵。初既依文生解,所以执持披读;次则渐悟其理,是故罗洛诵之。且教从理生,故称为子;而诵因教起,名之曰孙也。


【释文】《洛诵》李云:诵,通也。苞洛无所不通也。


【三】【疏】瞻,视也,亦至也。读诵精熟,功劳积久,渐见至理,灵府分明。


【释文】《瞻明》音占。李云:神明洞彻也。


【四】【疏】聂,登也,亦是附耳私语也。既诵之稍深,因教悟理,心生欢悦,私自许当,附耳窃私语也。既闻于道,未敢公行,亦是渐登胜妙玄情者也。


【释文】《聂许》徐乃摄反。李云:许,与也。摄而保之,无所施与也。


【五】【疏】需,须也。役,用也,行也。虽复私心自许,智照渐明,必须依教遵循,勤行勿怠。懈而不行,道无由致。


【释文】《需役》徐音须,李音儒,云:儒弱为役也。王云:需,待也。役,亭毒也。


【六】【疏】讴,歌谣也。既因教悟理,依解而行,遂使盛惠显彰,讴歌满路也。


【释文】《于》音乌,又如字。《讴》徐乌侯反。李香于反,云:讴,煦也,欲化之貌。王云:讴,歌谣也。


【七】【注】玄冥者,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疏】玄者,深远之名也。冥者,幽寂之称。既德行内融,芳声外显,故渐阶虚极,以至于玄冥故也。


【释文】《玄冥》李云:强名曰玄,视之冥然。向郭云:所以名无而非无也。


【八】【注】夫阶名以至无者,必得无于名表。故虽玄冥犹未极,而又推寄于参寥,亦是玄之又玄也。


【疏】参,三也。寥,绝也。一者绝有,二者绝无,三者非有非无,故谓之三绝也。夫玄冥之境,虽妙未极,故至乎三绝,方造重玄也。


【释文】《参》七南反。《寥》徐力彫反。李云:参,高也。高貌寥旷,不可名也。


【九】【注】夫自然之理,有积习而成者。盖阶近以至远,研粗以至精,故乃七重而后及无之名,九重而后疑无是始也。


【疏】始,本也。夫道,超此四句,离彼百非,名言道断,心知处灭,虽复三绝,未穷其妙。而三绝之外。道之根本,(而)〔所〕谓重玄之域,众妙之门,意亦难得而差言之矣。是以不本而本,本无所本,疑名为本,亦无的可本,故谓之疑始也。


【释文】《疑始》李云:又疑无是始,则始非无名也。《研粗》七胡反。《七重》直龙反。下同。


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一】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二】。


【一】【疏】子祀四人,未详所据。观其心迹,并方外之士,情同淡水,共结素交,叙莫逆于虚玄,述忘言于至道。夫人起自虚无,无则在先,故以无为首;从无生有,生则居次,故以生为脊;既生而死,死最居后,故以死为尻;亦故然也。尻首虽别,本是一身;而死生乃异,源乎一体。能达斯趣,所遇皆适,岂有存亡欣恶于其间哉!谁能知是,我与为友也。


【释文】《子祀》崔云:淮南作子永,行年五十四而病伛偻。◎庆藩案崔本作子永,是也。今本淮南精神篇作子求,与崔所见本异。顾千里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流年2024姻缘分析

不知命的人,总是身不由已,升势起运的方法就在你的八字命盘里。

婚前担心婚运不佳,婚后一直家运不旺,八字婚书,既能合婚,亦可调运。

2024甲辰龙年,九火运来临,精准详批运势机遇,助你收获爱情、事业高升、财富暴涨:

你的正缘是谁?何时出现?没有人知道。唯有八字会提示你上等婚缘的出现。

未婚 已婚

热门测算

姓名配对测终生运八字事业运八字合婚八字算命2022生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