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 陕西八

时间:2018-07-15 17:32   点击:9842   标签:

◎陕西八

◇巩昌府东至凤翔府陇州六百六十里,南至汉中府宁羌州一千一百六十里,西南至岷州卫二百四十里,西至临洮府二百里,西北至临洮府兰州四百二十里,东北至平凉府固原州六百里。自府治至京师三千六百二十里,至南京二千六百三十里,至布政司一千六十里。

《禹贡》雍州地。春秋时,羌戎所居《括地志》:自陇以西为冀戎、犭原戎、氐羌之地。秦置陇西郡以在陇坻之西也。汉因之。东汉灵帝时,分立南安郡。三国魏亦为陇西南安郡陇西,治襄武。南安,治犭原道。晋因之。后魏为陇西、南安、安阳三郡地,兼置渭州。后周并为南安郡。隋初,郡废。炀帝又废州,复置陇西郡。唐仍曰渭州。天宝初,亦曰陇西郡。乾元初,复故。宝应以后,陷于吐蕃。大中五年,收复景福初,属于李茂贞。五代时,为羁縻之地。宋初因之。皇中,置古渭寨。熙宁五年,升为通远军。崇宁三年,改为巩州。金因之皇统三年,亦置通远军节度。元初始置巩昌府,寻为巩昌路。明初洪武三年,改为府,领州三、县十四。今仍为巩昌府。

府翼蔽秦陇,控扼羌戎。东汉初,隗嚣据陇西,动摇三辅。诸葛武侯伐魏,欲先取陇右,结连羌夷以图关中。魏亦以为重镇。邓艾尝云:狄道今临洮、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盖其地山谷纠纷,川原回绕。其俗尚气力、修战备、好田猎、勤稼穑,自古用武之国也。诚于此且耕且屯、以守以战。东上秦陇而雍岐之肩背疏,南下阶成而梁、益之咽喉坏,西指兰会而河湟之要领举。巩昌非无事之地矣。是故,唐初入长安,即遣军安抚陇右。而秦、凉之藩篱秦谓薛举,凉谓李轨,以次摧坏。天宝以后,吐蕃窃有其地,窥伺畿辅,大为唐患。宋人议复河湟,置通远军以经略之,而熙河遂为内地。蒙古并有巩昌,南窥蜀口,而宋之西边,遂不支矣。夫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固陇右,巩昌岂非都会之所哉!

陇西县附郭。汉犭原道县地。后汉中平五年,析置中陶县,属南安郡。晋因之。后魏属南安阳郡。隋开皇初,郡废,改县曰内陶,寻又改曰武阳。十年,又改为陇西县,属渭州。唐因之。宝应以后,没于吐蕃。宋为古渭寨,属秦州。熙宁中,为通远军治。元三年,复置陇西县,为巩州治。金因之。元为巩昌府治。今编户三十二里。

○襄武城府东南五里。汉置县,属陇西郡。后汉因之。魏为陇西郡治。蜀汉延熙十六年,姜维围魏襄武,不克。晋陇西郡亦治此。后魏因之。又于县置渭州,以水为名也。隋亦为渭州治。大业初,为陇西郡治。唐因之。宝应以后,没于吐蕃,县废。宋巩州移于今治。今郡城周九里有奇,门四:东永安、南武安、西静安、北靖安。环城有濠,称为险固。

犭原道城府东南二十五里。犭原,音桓。应劭曰戎邑也。《史记》:秦孝公元年,西斩戎之犭原王。汉置县,属天水郡,骑都尉治此。东汉属汉阳郡。灵帝时,为南安郡治。魏因之。蜀汉延熙十六年,姜维围魏南安,不克。晋南安郡亦治此。西秦乞伏氏时,尝置东秦州治焉,亦曰南安郡。宋元嘉三年,夏赫连昌遣其叔韦代攻西秦南安,拔之。既而复为秦所据。八年,赫连定复遣韦代攻秦王暮末于南安,暮末穷蹙出降。后魏时,改郡曰南安阳郡,县亦曰桓道县。隋郡废。又省县入陇西。

新兴城在府西南二十里。亦汉犭原道县地。后汉中平五年,析置新兴县,属南安郡。魏晋因之。后魏属广宁郡。后周郡废。隋并县入陇西。杜佑曰:汉灵帝析汉阳郡置南安郡,领犭原道、中陶、新兴三县。皆今陇西县地是也。

○仁寿山在府城南。逶迤二百里。又南十五里为赤觜山,山下旧有赤觜镇。○马鹿山,在府南八十里。四围石崖甚险,戍守要区也。又莲峰山,亦在府东南八十里,与马鹿山并峙,有五峰分列。《通志》以为即马鹿山。

赤亭山在府西五十里。以近赤亭川而名。又府西四十里有首阳山。山当往来通道,有关在其上。又有三岩山,在县西北十里。其上宽平可耕。《通志》作三品石山,谓山腹有三巨石,列如品字。○八角山,在县北八十里。以山三岩层峙而名。

武城山在府东南。姜维攻祁山不克,自董亭趣南安。邓艾拒之于武城山。即此。《水经注》:渭水过犭原道县南,又东径武城县西,武城川水入焉。盖以山名县也。武城县,盖后魏置,旋废。故《志》不载。○桃花山,在府东三十里。

薄寒山在府西南。唐会昌二年,吐蕃将论恐热举兵自洛门川至渭州,击其国相尚思罗于薄寒山。思罗西奔松州。四年,论恐热攻鄯州,为镇将尚婢婢所败,走保薄寒山。或曰,山盖近岷州境。松州,今四川松潘卫也。

高田谷在府东。宋元嘉七年,西秦暮末为河西王蒙逊所逼,请迎于魏,东如上邽。至高田谷,为夏人所拒,留保南安。即此。或以为即城东三十里之妙娥谷云。

○渭水在城西一里。自临洮府渭源县流入境,经城北,又东历通渭、宁远、伏羌县界,而入秦州境。《志》云:渭水入城,分东西南北四池,前后浚引,以资汲取。又城西十五里有头渠城。西里许有二渠。城东有三渠。皆引渭水分注,下流仍入渭。宋熙宁八年,秦凤提点郑民宪自通远军熟羊寨导渭河至军溉田,是也。今详大川渭水。

赤亭水府东五里。源出府东十五里之东山赤谷,西流经府北,又南入于渭。亦谓之赤亭川。晋永嘉末,姚弋仲起于此,所谓赤亭羌也。太元十一年,姚硕德起兵应姚苌,分据冀城、陇城及南安之赤亭,亦谓之赤水。义熙十一年,西秦王炽磐遣兵击南羌弥沮康薄于赤水,降之,以王孟保为略阳太守,镇赤水。宋元嘉四年,炽磐置梁州于此。既而仇池杨玄遣其党苻白作围秦梁州刺史,出连辅政于赤水,破之。

广阳水出府西南九十里之西山,东北流,注于渭。又有漓水,出府西南四十里之石门山,下流亦入于渭。又洛门水,章怀太子贤曰:在陇西县西南,东流入漳县,又东入伏羌县界,下流入于渭水。

南河府南二十里。源出荆谷中,北流入渭。○六泉,在府东南五里。《地记》:东晋太元十一年,西秦乞伏国仁帅骑兵袭鲜卑三部大人密贵等于六泉。即此处也。胡氏曰:六泉,当在高平境内。

○首阳关在府西首阳山上。又府南有赤水三关,又西南有后川、药铺二关。○锦布隘,在府北六十里。其地有锦布峪,因名。境内又有沙湾口、截道澜、安乌隆等隘。澜,一作深。

董亭在府西南。三国魏甘露元年,姜维出祁山,闻邓艾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是也。又宋元嘉十二年,仇池杨难当使兄子保宗镇董亭。董,或作童。

熟羊寨府北四十里。又府北二十五里有三坌堡,俱宋置。

五溪聚在府东。《后汉志》注:襄武有五溪聚。建武十年,来歙破羌于五溪,是也。《陇西记》:襄武有五溪,杨盛分羌为五部,错居溪旁。每溪为五聚,于是有五溪之号。

山坌驿府西南九十里。《舆程记》:自山坌驿而西南七十里,为酒店子驿。又八十里,即岷州卫矣。又甸子川递运所,在府北四十里。又二十里为锦布峪递运所。《通志》:府治东北有通远驿,城北二里为北关递运所。

安定县府北百八十里。西至兰州二百四十里,北至靖虏卫三百里。本唐渭州西市贸马之所。宋元丰中,筑定西城,属通远军。金大定中,改为定西县,属巩州。贞中,升为定西州。元因之,后改为安定州。明初,改为县。今城周九里有奇,编户十九里。

○定西城在今县南。宋元丰四年,以兰州西使城为定西城。南去通远军百二十里。明年,并入通远军,复以汝遮堡为定西城。七年,夏人围定西城,熙河将秦贵败却之。即今县治。

安西城在县北二十七里。宋绍圣三年,章进筑汝遮堡地,赐名安西城,为戍守处。金贞中,升为安西县,属定西州。元省。○通西城,在县南四十八里。本宋之通西寨。金升为县,属定西州。元省。

○兴原山在城东二里。又东三里为照城山。其支曰兴云山。绕城东北,又东回一里,曰凤凰山。○西岩山,在城西二里。城南一里有南安山,以地旧属南安郡而名,俗呼庙坡山。以上群山,皆相联接,蜿蜒甚远。

双峪岭县南五十里。又南四十里为胡麻岭。相传张骞自西域还,种胡麻于此而名。《志》云:县北百里有北乱山。其山形势百出,稠叠难状,因名。

车道岘在县北百余里。又有沉儿峪,在其南。明初,徐达败王保保于此。○青岚峪,在县东三十里。又县西十里有锦鸡原。

○西河在县西二十里。县西北六十里有甸子川。西河源于此,流绕城西。又东河出县南四十里。麻子川流绕城东。东河味苦,亦曰苦水。西河味甘,亦曰甘水。二水交流,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其间物产繁盛,实为民利。西河上有桥,曰西土桥。○暖水,在县西五十里。隆冬不凝。俗呼横河。县西南三十里有得罗川,土脉肥饶,约有千顷。

○口关城北五十里。路通甘肃,今有口巡司。《志》云:县北八十里,地名关川,西通兰州,北通靖边,实为要区。○乌龙关,在县南东西两河间,亦宋置,南接陇西县。今亦曰乌龙厄。《通志》:县境有岢岚峪口、大西口、双峪口、峡口,凡四隘。

平西寨县北六十里。本名青石峡。宋绍圣四年,进筑、赐名。北至会宁关四十四里。金亦为平西寨,属会州。元因之。明初洪武二年,元故将扩廓袭兰巩境内。三年,遣徐达等御之,达至平西,扩廓退屯车道岘,既而明军为所败。《宋志》:平西寨北四十里,即会宁关。今关见靖边卫。

渚水驿县西北百二十里。《舆程记》:自县西北六十里至秤钩湾驿。又六十里至渚水驿。又七十里为定远驿。又西北五十里而至兰州。《通志》:县治北有延寿驿,东六十里有西巩驿,南七十里有通安驿。又好地掌递运所,在县南四十里。

会宁县府北二百二十里。西南至安定县五十里,北至靖边卫二百七十里。本陇西县地。金人尝于此置西宁县,兼置西宁州。州旋废,以县属会州。元徙州治此,寻以县并入州。明初为会宁县。今城周五里,编户十二里。

○西宁城即今县。金人置县于此。《志》云:县东二十五里又有西宁城。城有三,俗呼为西宁连城。宋宣和中,尝置刺羌城于此。

○桃花山县东南五里。土石皆赤如桃花。又城南十里有白土峰。又南十里有青土峰。《物产志》:县产五色土,可资藻绘。《志》云:县东二里有鸦坌山。

铁木山县西北百里。又县东北百里有屈胡山,皆高险,为县境之屏障。

○响河在县东百里。水出悬崖下,潺急触石,声闻数里,北流入于黄河。○南河,在县城南。本名〈广禾〉坌河。〈广禾〉,读麋。又城东三十里有松树坌河。皆东流合于响河。

什字河在县东五十里。源出县东之隐山谷。又米峡河,出县南六十里之蒸饼山谷中。今冏寺牧场也。《志》云:县境之水,悉北流,经靖边卫境,入于大河。

○青家关县东九十里。有巡司戍守。并置递运所及青家驿于此。又县东四十五里有翟家嘴递运所,为往来必繇之道。《通志》:县治东有保宁驿,县北九十里有乾沟驿。又北九十里为郭城驿。

通渭县府东北六十里。西北至安定县百五十里,东南至宁远县六十里。本唐陇西县地。宋元丰中,置通渭县。崇宁五年,废为寨。金复升为县,属巩州。今编户十六里。

○甘谷城在县东五十里。宋熙宁初,曹玮置城于此,为戍守处。金于此置甘谷县,属秦州。元废入通渭县。《元丰志》:城在秦州西百八十五里。

甘泉城在县东北九十五里。宋元丰中,置城于此,为戍守要地。又有堡川城,在县东北八十里。东至甘泉城十八里。宋政和六年置。金废。

○照城山在县城北渭水上。城西南二里有发云山,其高俯瞰城中。《志》云:县南二里有屏风山。山阴有洞,深数百丈,可以保守。上有东岳庙,俗名庙山。又十八盘山,在县西南五十里。山路险阻,经十八盘乃得上云。○笔架山,在县东北二百里。《志》云:山连延甚远,几二三百里。有五峰萃律,县之主山也。又艾蒿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又东四十里有斗底山,其形如斗。《志》云:县东南八十里有蔺家峡,水经其下,有二十四渡。

○渭水在城北。自陇西县流入境,又折而东南,入宁远县界。

华川水县西八十里。东流经城南,入于渭。其间四围平坦,草茂水清。明置安定苑,为牧圉之所,隶苑马寺。又有海子川,在城东三十里。中川,在城西十五里。俱合华川水流入于渭。

甜水河城西北七里。出甘谷,引流入城,籍以取汲。又西十三里为锦鸡峡水,其下流俱入于渭河。

○华川关在县南华川水上。又县境有石门关、闭门关。○兰峪隘,在县东南八十里。其地有兰家峡也。又县境有田家硖、砥石硖、谈家硖、石嘴硖、袁家硖、金带硖,凡七隘。

漳县府南七十里。西南至岷州卫一百八十里,汉襄武县地。后汉置障县,仍属陇西郡。永元初,封耿秉为侯邑。晋属南安郡。西秦暮末置广宁郡。后魏改为彰县,广宁郡治焉。西魏又改郡为广安郡。后周郡废。隋复为障县,属渭州。唐因之。天授二年,改为武阳县。神龙初,复故。广德后,陷于吐蕃。宋熙宁六年,置盐川寨于此,后改为镇。金亦为盐川镇,属巩州。元至元十七年,置漳县。今编户六里。

○鄣县故城县西南五里。后汉置鄣县,本治此。后魏亦为彰县治。唐没于吐蕃。元因改置漳县,讹鄣为漳也。

盐川城即今县治。宋熙宁六年,置盐川寨于此。开禧二年金人分道入寇,使石抹仲出盐川。又嘉定十三年,四川宣抚司安丙分遣王仕信等会夏人之兵伐金。仕信自宕昌进克盐川镇,会夏人于巩州,是也。宕昌,见岷州卫。

○西倾山县西北八十里。山势绵延,西倾水出焉。或以为《禹贡》之西倾山,非也。○箭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山有两峰,高险插天,因名。又县南三十五里有三岔山。县西北十里有马铺山。《志》云:马铺山在县西北十五里。四围石崖,居民避兵处。

○漳水县南三里。本曰鄣川。《水经注》谓之彰川,从后魏县名也。源出县西木寨坡。木,一作立。西倾山之西倾水,自县西北注之。箭山之东谷水,自县西南注之。并流而东北,以入于渭。○洛门谷水,在县东北。自陇西县东南流,经县境,又东北流而入伏羌县界。

盐井在县城内。旧有井煮水成盐,宋因置盐川寨。

宁远县府东九十里。唐陇西县地。宋元中,置宁远寨。崇宁三年,升为县。金仍废为寨。元至元中,复置宁远县。今城周不及二里,编户十七里。

○三岔驿县西三十里。明初置。

○广吴山县西二十里。山下有广吴堡故城,宋所置也。又马宗城山,在县南五十里。山下旧有庙儿镇。○石门山,在县东北五十里。四围皆峡,仅容一门,曰石门,山口为要隘处。山下有洞,光映如月,名夜月洞。

箭竿山县西南四十五里。以山峰挺峙而名。又西南二十里为瓜牛山,高五百余丈,周回四里。上有日月空,日月未出,其光先照云。又柏林山,亦在县西南六十里,与瓜牛山相望。又西南十里曰水溪山。○太阳山,在县南百二十里。有隘可守,曰太阳山口。山出铁,旧置铁冶场于此。

桃花硖在县北五里。两山夹峙,渭水经其中。又有砚石峡,在县东南四十里。有砚石峡口,亦为设险处。

○渭水在城北。自通渭县流入县境。又东南流入伏羌县界。《志》云:县东路有红峪等新旧十三渠,西路有乐善等新旧十四渠,皆引渭溉田,民资其利。又县北五里有桃花峡水,县城南有古流泉水,皆资民溉汲。

广吴水在县西二十五里。《志》云:源自岷州,流绕广吴山下,因名。又有山丹水,亦来自岷州,流经县西十五里山丹铺,因名山丹河。二水并流,北注于渭。

○来远镇县西南三十里。宋置寨,隶秦州。熙宁五年,改属通远军。元丰七年,废为来远镇,属宁远县。开禧二年,金人以韩胄败盟,分道入寇,使其将完颜出来远。又嘉定十三年,安丙遣将宋质俊出下城,克来远镇,是也。元以来远镇省入宁远县。下城,今见岷州卫。

鲁班山口在县北四十里。以在鲁班山下而名。县东北又有花崖山、木林峡二口。《志》云:县境鲁班山口而下,有石门、太阳及砚石峡,凡六隘。又有大木树关、马务〔水〕关、水关、文盈关,凡四。

伏羌县府东百八十里。东至秦州九十里,东南至西和县一百七十里。古冀戎地。秦武公十年,置冀县。汉属天水郡。东汉为汉阳郡治。晋亦属天水郡。乱废。后魏太平真君八年,改置当亭县,仍属天水郡。后周复曰冀城县,寻废。隋大业初,复置,亦属天水郡。唐武德三年,改为伏羌县,仍置伏州。八年,州废,县属秦州。广德以后,没于吐蕃,县废。宋建隆二年,置伏羌寨。祥符九年,知秦州曹玮败吐蕃于此。熙宁三年,升为伏羌城。金因之。元至元十三年,升为县。今城周三里,编户十二里。

○冀城在今县东。汉县治此。后汉初,隗嚣据冀。汉将来歙等共攻嚣。嚣卒,子纯复据冀。来歙破落门,纯降。永初二年,叛羌败邓骘军于冀西。又光和末,群盗边章等围凉州刺史左昌于冀,汉阳长史盖勋救却之。建安十七年,马超率羌胡击下陇上诸郡,惟冀城、奉州郡固守,久之乃下。既而郡将赵昂等共谋击超,超败走。晋仍为冀县。大宁初,凉州张茂将韩璞东略陇西、南安之地,保冀城。刘曜遣将攻璞,璞拒却之。寻废。宋白曰:古冀城即唐之陇城县云。又当亭城,在县西南。旧《志》:在秦州西百三十里。今为县境。后魏太平真君八年,以故冀县地改置当亭县。后周废。《水经注》:籍水出上邽当亭西山,东历当亭川。是也。

黄瓜城在县东南四十里。汉陇西郡上邽县地。后魏析置黄瓜县,属汉阳郡。后周因之。隋又以冀城县省入。大业初,复置冀城县,以黄瓜县省入焉。《水经注》:黄瓜水发源黄瓜谷西。东流径黄瓜县北,又东归于籍水。籍水又东径上邽城南,是也。

平襄城在县西南三十里。汉置天水郡治于此。阚る曰:古襄戎邑也。王莽改天水曰镇戎,仍治平襄。更始初,成纪隗崔等起兵应汉,攻平襄,杀镇戎大尹李商。又隗嚣初据平襄,后据冀,是矣。后汉属汉阳郡。永初二年,邓骘遣任尚等讨叛羌,大败于平襄。《献帝起居注》:初平四年,分上郡汉阳置永阳郡,领平襄、清水、略阳等县。曹魏改曰广魏郡。晋属略阳郡。太元十三年,乞伏国仁破鲜卑越质赤利于平襄,获其子诘归。十五年,诘归据平襄,乞伏乾归击之,复降。皆是城也。后魏省。《志》云:伏羌西南有废城。或以为故平襄城也。唐武德九年,于废城置盐泉县,属秦州。贞观元年,改为仪宾县。二年,废。○永宁城,在县西四十里。宋雍熙中,置永宁寨。崇宁三年,升为县,属巩州。金复为永宁寨。元省。

○朱圉山县西南三里,即《禹贡》所载之朱圉也。圉,一作圄。俗名白崖山。又天门山,在县南三里。山有两穴如门,亦谓之天门山口。有事时,置戍于此。○《志》云:县西南五里有大像山,颇高耸,缘阁道以登,上有隗嚣歇凉台。○锦缆山,在县西南三十里。渭水经其下。又有石鼓山,在县南五十里。《志》云:山有石鼓,不击自鸣,鸣则兵起。

狐谷在县东。汉灵帝光和末,汉阳长史盖勋以叛羌围夏育于畜官,驰救至狐,为羌所败。又秦苻生葬姚弋仲于此。《载记》:狐,在天水冀县。畜官,盖畜牧所在,在扶风郡界。

三都谷在县西。《水经注》:渭水又东,洛门水与三府谷水注之。三府谷,后讹为三都谷。宋祥符九年,西番宗哥族与角厮等入寇伏羌寨,知秦州曹玮败之于三都谷,因城伏羌南市,是也。又有吴谷口。天禧元年,宗哥番族来寇,韦复破走之于此。或云:吴谷,在宁远县广吴山下。

○渭水在县北三里。自宁远县流经县界,又东流入秦安县境。○永宁河,在县西南四十里,源出南山中。又有沙沟河,亦在县西南三十里。俱北流入渭。

散渡河在县东北五里。源出通渭县之十八盘山,曲折流入县界,至此入于渭。○洛门川在县西二十里。自陇西县东南流经漳县境,又东北注于渭水。汉落门聚以此名。或讹为木梅川。《志》云:县西有陆田、通济、广济、惠民四渠,溉田数十里。

○落门聚在县西十里,亦曰落门镇。后汉建武十年,隗嚣据冀。冯异攻其落门,未拔而卒。来歙复攻拔之,纯降。《郡国志》冀县有雒门聚,是也。三国汉延熙十三年,姜维攻狄道。陈泰自上邽驰救,进至洛门。维粮尽引还。洛门,即落门矣。唐广德以后,吐蕃得其地,置兵守之。会昌二年,吐蕃国乱,洛门川讨击使论恐热举兵入渭州,侵掠鄯、廓以西。大中五年入朝,遣还,恐热复归洛门川,聚众欲为边患。会久雨乏粮食,乃奔廓州。

定边寨在县东北。宋建隆中置,属秦州。熙宁八年,废为镇,改属陇州。寻复为寨,仍属秦州。嘉定十二年,四川帅安丙遣将宋质俊克来远镇,进败金人于定边城。即定边寨矣。又相近有绥远寨,亦宋初置。熙宁八年,废为镇,属陇州。寻复故。《通志》县有槐树关。

西和县府东南四百里。北至秦州百二十里,东南至宁羌州略阳县三百五十里。汉为天水郡绵诸道地。后魏太平真君二年,置水南县,寻置天水郡治焉,亦曰南天水郡。西魏改郡曰汉阳,又析置长道县为郡治。后周郡废,改县曰汉阳,属成州。隋因之。开皇十八年,复改县曰长道。大业中,属汉阳郡。唐仍属成州。咸通中,改属秦州。宋熙宁七年,改属岷州。建炎五年,岷州徙治县之白石镇,改曰西和州,以长道县为附郭。元至元七年,县并入州。明初,改州为县。今城周四里,编户七里。

○长道城在县西北二十里。西魏置县治此。隋因之。唐天宝末,尝废,后复置。宋建炎中,五路之师败,吴以李永琪守岷州,移州治于白石镇。及金人请和,改岷州为西和州。以淮南有和州,故此为西也。《志》云:白石镇城在今县西三里,即汉时有星陨地成白石处。唐宣宗时,始筑镇城于此。宗绍兴三年,王彦败刘豫将郭振于白石镇,复秦州,是也。县旧治此,洪武初始移今治。今县城周四里有奇。

绵诸城在县东北五十里。《史记》:秦自陇以西,有绵诸之戎。《汉志》天水郡有绵诸道。惠帝三年,陨石于绵诸,是也。后汉省。晋太兴初,南阳王保将陈安据绵诸,即故城矣。后魏复置绵诸县,属略阳郡。西魏省入长道县。《水经注》:绵诸水径绵诸城北,又东入于清水。

大潭城县西南三百里。西魏置潭水郡,治潭水县。后周郡废,县属成州。隋因之。唐贞观初,改属岩州。广德后,废。宋建隆三年,复置大潭县,属秦州。熙宁七年,改属岷州。建炎中,五路之师败,关师古聚熙河兵守岷州大潭,是也。宋末废。

水南城在县西南二十里。后魏太平真君二年,置水南县于此,为天水郡治。后周郡废,并废县入长道县。○盐官城,在县东三十里。《志》云:有盐井水与岸齐,味甘美。汉时尝置盐官于此。唐亦谓之盐官镇。又《城冢记》云:县南十八里有石堡城,高百丈,上有石城。城中有石井,深一丈,水色湛然。相传昔人避难于此,开水以饮。敌欲漏其水,左右穿凿不见水脉。

○祁山在县北七里。后汉末,置城山上,为戍守处,城极严固。建安十八年,马超据冀。郡将赵昂等据祁山,以击超。超奔张鲁,引兵还围姜叙于祁山。夏侯渊驰救,超败走。其后诸葛武侯六出祁山,皆攻此城。魏明帝所云“西固祁山,贼来辄破”者也。城南三里有武侯垒,西汉水经其南。《开山图》:汉阳西南有祁山,蹊径逶迤,山高岩险,九州之名,天下之奇峻也。汉建兴五年,丞相亮率大军攻祁山。九年,复围祁山,制木牛马以馈运。今武侯垒旁多丰草,犹是时所植。武侯《表》云:祁山去沮五百里,有人万户,瞻其丘墟,信为殷矣。今山西南有南北二岈。古语:南岈北岈,万有余家。武侯出祁山,祁山万户出租五百石供军,是也。延熙十九年,姜维复出祁山。时邓艾已先为之备,维引却。景耀六年,魏将诸葛绪督军,自祁山趣武卫桥头,以截姜维自沓中还蜀之路,不果。晋大兴初,南阳王保称晋王于上邽,寻以饥困,退保祁山。义熙八年,仇池杨盛叛秦,侵扰祁山。十二年,盛拔后秦祁山,进逼秦州。宋元嘉十九年,平仇池。魏人来争,遣古弼督陇右诸军,自祁山南入。复遣别将督关中军,自散关西入,俱会仇池。祁山自昔为陇右襟要矣。县北四十里有屏风峡。宋郭中正以此为祁山之正峰也。

宝泉山县北二十里。上有湫池。又鸡峰山,在县东北十五里。山形如圭,亦名圭峰。○通灵山,《志》云:在县西百四十里。四山环合,二水萦流,有清泉自岩窦飞落,如玉绳云。

黑谷山县南百里,与秦州及成县接境。《志》云:黑谷大山乔木,雄跨数郡,上有黑谷关。宋绍兴中,郡守程俊置。开禧二年,吴曦叛,导金将蒲察贞破和尚原,犯西和州。曦将王喜等方力战,曦忽令退军黑谷,军遂溃,贞入成州。

独头岭在县东南三百里。宋开禧三年,时叛帅吴曦以西和等州降金。兴州将李好义、杨巨源共讨诛曦,谓新帅安丙曰:关外西和、阶、成、凤四州,为蜀要害,盍乘势攻取之。丙即遣好义复西和州。好义进兵独头岭,会忠义及民兵夹击金人,大败之,七日而至西和。金将完颜钦遁去,遂复其城。关外,谓仙人关外也。○塞峡。在县西北。宋元嘉十九年,裴方明败仇池,杨难当别将鲁尚期逐北至塞峡。即此。

○西汉水在县北一里。自秦州废天水县流入境,亦谓之盐官水,以县境旧置盐官也。西南流,入成县境。《水经注》:汉水西南径祁山军南,西流与建安川水会。是也。

浊水在县西南五十里,即白水江也。自岷州流入境,又南流入成县界,又东南入略阳县及宁羌州界,复折而西南,入阶州境。旧《志》云:浊水从长道县穿大潭入阶州。误也。

盐井在县东北八十里。煮水成盐,民资其利。○九龙泉,在县西八里。四时湛然,水旱如一,夏凉冬温,居民引以溉灌。

○石营在县西北二百里。三国汉延熙十六年,姜维自武都出石营,围狄道。又十九年,姜维围祁山,不克,出石营,经董亭,趣南安。即此。○ガ公营,在县西南三里。唐初ガ国公窦轨抚定陇右,尝营于此,因名。

柏关寨在县城内。宋南渡时,置寨于此,以保蜀口。○屏风峡口,在县北九十里。又县有青阳峡、木桥厄,皆为设险处。

成县府东南六百里。东至汉中府凤县二百七十里,东南至略阳县二百十五里,西南至阶州四百六十里。古西戎地。战国时,白马氐居此。秦属陇西郡。汉为武都郡下辨道地。后汉为武都郡治。晋因之。后魏太平真君七年,改置仇池镇。太和十二年,兼置渠州。正始初,改为南秦州。西魏曰成州。隋初,郡废,州存。大业初,改州为汉阳郡。唐亦曰成州。天宝初曰同谷郡。乾元初复故。皆治上禄县。大历后,没于吐蕃。咸通中,复置成州,治同谷县。五代梁初,改曰汶州,李茂贞为朱温父讳也。贞明初,地入于蜀。后唐复曰成州。宋因之。宝庆初,以尝为潜邸升为同庆府。元仍曰成州,以州治同谷县省入。明初,改州为县。今城周五里有奇,编户六里。

○同谷废县即今县治。秦下辨邑也。汉初,曹参攻下辨,即此。寻曰下辨道。后汉移武都郡治焉。建安二十五年,先主进兵汉中,遣张飞、马超屯下辨。曹操遣曹洪拒之。既而先主有其地,亦谓之武街城。景曜末,魏司马昭使诸葛绪出武街以侵汉。《水经注》:武街,下辨县治也。晋大宁初,成晋寿守将李稚攻仇池氐杨难敌于武街,败死。后魏亦为下辨县,属修城郡。又析下辨地置广业郡,领白石等县。西魏改县曰同谷。后周又置康州治焉。隋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县属河池郡。唐武德初,置西康州于此。贞观初,州废,县改属成州。咸通中,始为州治。宋因之。元省。杜佑曰:同谷城,一名武街城,即古下辨也。后魏时,置下辨县,又改曰下阪。盖在今略阳县废修城县之境。王应麟曰:成州内保蜀口,外接秦陇,山川险阻,尝为襟要。

上禄废县县西百二十里。汉置县,属武都郡。后汉因之。晋县废。永嘉末,其地没于杨茂搜。后魏取其地置仇池郡。魏收《志》:太和四年,置仓泉县,仇池郡治焉。正光末,秦州贼莫折念生遣其党杨攻仇池郡。东益州刺史魏子建击败之,即此。《隋志》:后魏置仓泉县,又析置阶陵、丰川、建平、城阶四县。后周以阶陵四县悉并入仓泉县。隋初,废仇池郡。移成州治仓泉。大业初,改县曰上禄,为汉阳郡治。唐亦为成州治。大历后,没于吐蕃。太和中,寄治骆谷城。咸通末,州改治同谷,县废。

骆谷城县西八十里。晋永嘉末,仇池氐杨茂搜所置。宋元嘉四年,仇池杨玄遣其将苻白作围西秦梁州刺史出连辅政于赤水城中,粮尽,民执辅政以降,至骆谷,辅政逃还。十九年,魏取仇池,立杨玄之子保宗为武都王,使拓跋齐与保宗对镇骆谷。保宗谋叛魏,齐诱执之。魏收《志》:正始初,改置南秦州,治骆谷城,领天水等郡。是也。后废。唐太和初,以上禄没于吐蕃,诏修筑骆谷城,为县治。咸通中,废。

仇池城在县西北百里仇池山上。辛氏《三秦记》:山在仓、洛二谷间,常为水所冲激,故下石而上土,形如覆壶,上有池百顷。池左右悉白马氐。惟东西二门盘道可七里。上则冈阜低昂,泉源交灌,煮土成盐,居人盖以万数。《水经注》:仇池山,一名瞿堆。汉水东南流,径瞿堆西,又屈径瞿堆南。绝壁峭峙,孤云高,登其巅约二十余里,羊肠盘道,三十六回。《开山图》谓之仇夷,所谓积石嵯峨,岑隐阿者也。上有平田百顷,煮土成盐,因以百顷为号。山上丰水泉,所谓清泉涌沸,润气上流者也。汉武元鼎六年,开置武都郡,治武都县。说者谓天池、天泽在县之西,故谓之都。常璩、范晔云:郡居河池,一名仇池。献帝建安中,有天水氏杨腾者,世居陇右。子驹勇健多计,徙居仇池。其孙千万附魏,魏封为百顷王。千万孙飞龙浸强盛,徙略阳。飞龙以其甥令狐茂搜为子。晋元康六年,茂搜复自略阳率部落四千家还保仇池,宫室仓,皆立板屋,自是益强。大宁初,刘曜遣将侵杨难敌,难敌南奔汉中,曜置益州刺史镇仇池。既而难敌复据武都,袭取仇池。永和三年,杨初称藩于晋,因置仇池郡,后又兼置北秦州授之。太和五年,杨纂与其叔统争立,苻秦因遣兵攻之,纂败降秦。置南秦州,改命统为刺史,以其先降于秦也。太元十年,杨定复据仇池,称仇池公,称藩于晋,寻取天水、略阳地自称陇西王。苻丕以定为雍州牧,定寻徙历城,置储蓄于百顷,定故陇右氐也。既而定兼有上邽,自称秦州牧陇西王,使其叔之子盛守仇池。十九年,定为乞伏乾归所败死。盛复称秦州刺史仇池公,分氐羌为二十部护军,各为镇戍,不置郡县。宋元嘉二年,盛卒,子玄继之,仍附于宋。宋以玄为北秦州刺史,镇武都。说者谓时武都移置仇池也。六年,玄卒。弟难当篡立,寻叛宋,侵扰梁、益二州。十九年,遣将裴方明讨之,仇池平。二十年,仇池没于魏,亦置仇池郡,寻又为仇池镇。升明初,氐帅杨文度遣其弟文弘袭陷魏仇池。魏将皮欢喜击却之。《地形志》:真君七年,置仇池镇。太和十二年,为梁州。正始初,改置南秦川,治洛谷城,仍领仇池郡。西魏郡废。后周并废州。《元和志》:仇池因山筑城,四面壁立,峭绝险固,石角外向,自然有楼橹却敌状。上有平地,方二十余里,田百顷,泉九十九源。自晋杨茂搜据仇池百顷,其后浸盛,尽有汉武都地,北侵陇西、天水,南侵汉中,然亦称藩于南北间。后拓跋魏取其武都仇池之地,而杨氏始衰,仅据武兴。正始二年,杨集起等复叛魏,奉其兄子绍先为帝。时魏已尽有汉中,三年遂击杨氏而灭之。事在梁天监五年。盖仇池之兴,始终凡二百一十一年。

建安城在县西。《水经注》云:城在西县界,去仇池百二十里。《通典》曰:在同谷郡西七里,去仇池九十里。《魏书》:太和元年,杨鼠窃据仇池,皮豹子讨平之。诏曰:仇池,国之要藩。从前骆谷置镇,奸贼息心;近由徙就建安,致有往役。可速于骆谷置城。盖仇池与建安远,与骆谷近也。唐同谷郡治上禄也,本名历城。宋白曰:晋元康中,置仇池郡治此。又北有卤城,在故冀县西县之间。马超据冀,郡将姜叙自历城举兵击之,进入卤城。或云,卤城即西城之讹矣。又苻秦将杨定自陇右徙治历城,亦即是城也。其后改曰建安城。后魏置建平县于此,属仇池郡。后周废。

武都城在县西北。或曰在故仇池城东南。汉武都郡县俱治此。后汉曰武都道,属武都郡。晋仍曰武都县。后魏置落丛郡于此。西魏郡县俱废。○白马城,在县西南。本白马氐羌所居,因置城于此。晋太和二年,略阳羌敛岐叛秦,王猛击之,克略阳。敛岐奔白马,猛遣将追擒之。太元十年,西秦乞伏国仁得其地,置白马郡治焉。后魏废。

栗亭城县东五十里。后魏置兰仓县,属汉阳郡。西魏废。唐为同谷县地。五代唐置栗亭县,属成州。宋因之。元初县直隶行省,寻废。○钟提城,在县西北。三国汉延熙十八年,姜维围狄道,不克,退驻钟提。明年,维屯钟提,进攻祁山。胡氏曰:钟提当在羌中蜀之凉州界也。又乐乡城,在县东北。宋元嘉二十年,魏人争仇池,遣其将皮豹子等自散关而西,至乐乡。宋将王奂之御之,败没,遂入仇池。

○宝井山县东南十里。宋石直《城隍记》谓唐长庆初,迁郡治于宝井。《新唐志》:咸通七年,复置成州,徙治宝井堡。是也。又东南为太祖山。宋李宜《记》云:岩峦耸秀,林壑邃深,下瞰数州,历历可辨者也。

鸡头山县西南十五里。或以为黄帝所登之鸡头,误也。傍有五兄弟山,以五峰突起而名。○泥功山,在县西二十里,县境之名山也。《南齐书》:建武二年,氐寇汉中。杨元秀收合义兵,断贼运道。贼亦遣其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杨灵珍据泥功山以相拒。四年,灵珍据泥功山归款。《新唐书》:成州没于吐蕃。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州,是也。又有兑山,在废栗亭县北。《尧典》:申命和仲,宅西曰昧谷。郑康成以西为陇西,或又以此山为仲所宅云。又秦州西五十里有崦嵫山,或谓之昧谷,亦谓之兑山。

鹿玉山在县东十里。蹊洞幽绝,或谓之鹿台山。朱梁贞明元年,蜀将王宗翰克固镇,趣秦州。李茂贞将郭守谦与战于泥阳川,蜀兵大败,退保鹿台山,是也。固镇,见汉中府凤县。

方山在县东四十里。祝穆以为晋时武都氐尝据此。按屠飞啖铁据方山,盖陇州之方山原也。○固山,在县东南。先主取汉中,使张飞屯下辨,军于固山。即此矣。

仇池山县西北百里。仇池城在其上,一名百顷山。山下有飞龙峡,以杨飞龙所据而名也。○黑谷山,在县北百里,与西和县接界处也。

鹫峡在仇池山北,亦谓之塞峡。晋太和六年,苻坚遣苻雅等伐仇池,至鹫峡,与杨纂战于峡中,纂兵大败。又义熙六年,仇池杨盛叛姚秦,侵扰祁山。秦王兴遣将军姚恢出鹫峡,秦州刺史姚嵩出羊头峡,右卫将军胡翼度出城以击盛。又后魏太和二十一年,氐帅杨灵珍以武兴降齐。魏将李崇讨之。灵珍遣其从弟建屯龙门,自帅兵屯鹫峡以拒崇。崇遣别将繇他路袭破龙门,自攻鹫峡,灵珍败走,遂进克武兴。或云灵珍在武兴,则鹫峡当是武兴之鹫峡。胡氏曰:《水经注》仇池东北有龙门戍,而鹫峡在龙门之西南、仇池之北,意灵珍已得仇池也。羊头峡,或云在仇池东。城,今陇州。武兴,见汉中略阳县。

龙峡在县南十里。峡南半山有洞,曰雷洞。宋绍兴初,金人南侵,郭执中集乡豪守此以拒之。○鱼窍峡,在县西二十里。又县东北有观音洞。两山壁立,洞在山半,至为高险。

○西汉水在县东南百余里。自西和县西南流,经县西南,接阶州界,复东南流,经县南入略阳县界。《后汉书·虞诩传》:诩为武都太守,按行川谷,自沮至下辨数十里中,皆烧石剪木,开漕船道,于是水运通利。沮,今汉中略阳县也。《续汉志》:下辨东三十余里有峡,中当水泉生大石,障塞流水,至春夏辄溢。诩使人烧石以水溉之,石皆裂,因镌去石,遂无泛溢之害。

浊水在县西南,即白水也。自西和县西南流,历县界,接阶州北境,复折而东南流,经县西南,又东入略阳县境。《水经注》:浊水经武街城南。今去城甚远。

东河在县治东。源出秦州南入龙峡,又东南至略阳县境,入嘉陵江。即唐元和中、山南节度使严砺通运道、饷成州戍卒处也。又有南河,一名下辨水,出县西南青渠堡,会东河入于龙峡。

六汉水在县西北六十里。源出西和县境,流经县之六汉堡,又西入西汉水。○建安川,在县西百里,自阶州流入境,又东合于西汉水。故建安城以此名。又洛谷川,亦出县西山谷中,经骆谷城下,下流亦入于西汉水。

泥阳川在县东五十里。祝穆云:水自天水谷发源,东南流,至泥阳镇与栗亭水合,东南入徽州界,注嘉陵江。《隋志》:后魏置泥阳县,西魏废入同谷。即此处也。朱梁贞明初,蜀将王宗翰与李茂贞将郭守谦战于泥阳,蜀兵败退,保鹿台山。○万丈潭,在县东南七里。相传鲁有黑龙自潭飞出。一名凤凰潭。县西二十里有黄龙潭,西十里有白龙潭。○裴公湖,在县治西南,唐刺史裴守真所创。旧为一郡之胜,有堤曰云锦堤。

○黄渚关在县北百里,有巡司戍守。《志》云:县东北二百二十里有白环堡,近陇州之白环谷,因名。又堡南十里,有止店堡。

赤亭在县西北。《续汉志》下辨有赤亭。后汉元初二年,虞诩为武都守,羌众攻围赤亭,诩击退之。宋元嘉十八年,遣裴方明伐仇池,破斩杨难当将苻弘祖于浊水。难当弟和退走,方明追至赤亭,又破之。

兰皋戍在县南。萧子显曰:武兴西北有兰皋戍,去仇池二百里。宋元嘉十九年,遣裴方明等伐仇池,杨难当遣其将苻弘祖守兰皋,是也。《元丰九域志》阶州将利县有兰皋镇。

浊水戍在县境,亦曰浊水城。《五代志》:城在上禄县东南、武阶城西北。宋元嘉十九年,裴方明伐仇池,与杨难当将苻弘祖战于浊水,破斩之。二十年,北秦州刺史胡崇之守仇池,与魏人战于浊水,为魏所擒。又是年,宋将姜道盛与仇池杨文德攻魏浊水戍,道盛败死。

龙门戍《水经注》云:在仇池东北。后魏李崇讨叛氐杨灵珍。灵珍于龙门北数十里中伐树塞路,以拒魏兵。崇命别将慕容炬从他路袭破之。今县东有龙门镇,或曰即故龙门戍,苻秦所置。又有西安镇,在县西,宋置。

附见:

巩昌卫在府城内。洪武三年建,辖左右中前后五千户所。又安边守御千户所,在成县城内,嘉靖初建。

秦州府东三百里。东至凤翔府陇州三百五十里,东南至汉中府凤县三百二十里,南至成县二百六十五里,东北至平凉府三百四十五里。

古西戎地。秦始封于此周孝王封秦非子为附庸。今秦亭、秦谷是其处,及并天下,置为陇西郡。汉析置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治平襄,王莽末,隗嚣据其地,建武中讨平之。永平十七年,更为汉阳郡治冀。三国魏增置秦州治上邽。晋因之,又改汉阳为天水郡亦治上邽,其后为氐羌所据。后魏仍为天水郡,亦置秦州仍治上邽。隋初,郡废。炀帝又改州为天水郡。隋末,薛举据其地。唐复曰秦州。天宝初,曰天水郡。乾元初,复故初治上邽,后移成纪。大历初,没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咸通四年,置天雄节度治此。景福初,为李茂贞所据。五代初,没于蜀,亦置天雄军。后唐平蜀,改为雄武节度。汉初,又为后蜀所取。周显德二年,收复。宋仍曰秦州亦曰天水郡雄武军节度。金因之又改军曰镇远军。元仍为秦州,寻以州治成纪县省入。明亦曰秦州编户四十九里,领县三。今仍曰秦州。

州当关、陇之会,介雍、凉之间,屹为重镇。秦人始基于此,奄有丰岐。东汉初,隗嚣据之,妄欲希踪西伯也。其后,武侯及姜维皆规此以连结羌胡,震动关辅。蜀汉延熙十八年,姜维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进围狄道。魏征西将军陈泰曰:维若以战克之威,进兵东向,据略阳积谷之实略阳,见秦安县,招纳羌胡,东争关陇,此我所恶也。而乃以乘胜之威挫坚城之下,是我破敌之时矣。盖关中要会,常在秦州。争秦州,则自陇以东皆震矣。晋元康以后,关中多事,秦州每为棋劫之势。唐初,薛举据秦州,与唐争关中。举不速亡,则三辅未必能一日无事也。大历以后,秦州没于吐蕃,雍岐之境,烽火相接矣。李茂贞兼有秦州,关中诸镇,岐为最强。其后蜀人得此,数争岐陇。周世宗克秦州,而孟蜀之亡兆已见于此矣。宋人南渡以后,以梁、益为东南上游,拮据蜀口,尝在秦陇间。宋卒弃秦州,五路遂不可复绍兴十年,吴复秦州,和议成,割以畀敌。三十一年,吴收复秦州,旋弃之,以坚和议。虞允文曰:关中天下之上游,陇右关中之上游,而秦州其关陇之喉舌欤。

○成纪废县今州治。《帝王世纪》:伏牺生于成纪。汉置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魏晋仍属天水郡。后魏因之,寻废。后周复置县,属秦州。隋唐仍旧。《唐志》:秦州本治上邽,开元二十二年,地震,移州治于成纪县之显亲川。天宝初,复还旧治。大中初,又移于成纪。宋因之。南宋以后,始移天水军治天水县。金仍置秦州于成纪。元末,县省。又韩公城,即秦州东西关也。宋庆历二年,守臣韩琦以州东西居民军营,皆附城旁,因请筑外城,凡十一里,与内城联合为一。秦民德之,称为韩公城。今城周四里有奇,门四。

上邽城在州西六十里。古邽戎邑。秦武公十年伐邽戎,置县。即此。汉曰上邽县,属陇西郡。邽,音圭。后汉建武八年,隗嚣别将保上邽。帝自将征嚣,幸上邽,既而东还,使耿、盖延围上邽。嚣平,改属汉阳郡。三国魏为秦州治。蜀汉建兴九年,武侯出祁山,魏司马懿御之,留兵守上邽,余众悉出,西救祁山。武侯自逆懿于上邽,败上邽守将郭淮等,与懿遇于上邽东。懿敛兵依险,兵不得交,武侯引还,懿等寻汉军后至卤城。卤城,即西城之讹也。又魏正元二年,陈泰屯于上邽,以备姜维。晋亦为秦州治。永嘉末,南阳王保保上邽。大宁初,保故将陈安,亦据此以拒刘曜,为曜所败。咸和三年,曜败于石勒,曜子熙及胤弃长安,走上邽,寻为石虎所败。义熙十二年,赫连勃勃攻姚秦上邽,拔之,毁其城。明年,上邽为西秦所取。宋永初元年,夏人复取之。元嘉四年,夏主昌为魏所攻,自统万奔上邽。七年,夏主定败于平凉,亦走保上邽。八年,上邽为仇池杨难当所取。十三年,入于后魏,亦为秦州治。太平真君七年,金城边固等据上邽东城,攻略西城,秦益二州刺史封敕文击平之。时上邽有东西二城也。《地形志》亦作上封县,避魏主嫌名耳。隋复曰上邽,仍为秦州治。唐因之。后没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复,县仍属秦州。朱梁贞明六年,蜀将王宗俦等伐岐还,分屯上邽是也。宋省入成纪。

天水城州西南七十里。汉上邽县地。唐初析置天水县,旋废。宋复置,属秦州。绍兴初,州没于金,分置南北二天水县,南天水县隶成州,北天水县亦羁附焉。嘉定初,并为天水军。九年,移于天水县旧治。《志》云:天水城南去成县二百二十里。是也。元废。

显亲城在州东南十里,本成纪县地。后汉建武中,分置显亲侯国,以封窦融弟友,属汉阳郡。建安十九年,韩遂屯于此。曹操将夏侯渊袭攻遂,遂败走。晋为显新县,属天水郡。太元十七年,休官权千成据显亲,自称秦州牧,降于乞伏乾归。休官,盖杂夷部落也。后魏仍为显新县,亦属天水郡。孝昌二年,天水民吕伯度叛,其党莫折念生据显亲川以拒之,既而降魏。后周县废。刘句曰:成纪县旧治小坑川,开元中移治敬亲川,即显亲川也。王氏曰:成纪城,在今县北三十里。今县即显亲故城云。

西县城州西南百二十里。秦县。汉初,周勃、樊哙击破西丞,是也。汉亦曰西县,属陇西郡。后汉建武八年,来歙攻隗嚣,入略阳,嚣引军攻之。既而败奔西城,诏冯异、彭岑等围之。彭拥谷水灌西城,城未没丈余,嚣将王元将蜀兵赴救,乘高卒至,力战入城,迎嚣归冀是也。永平以后,县属汉阳郡。晋改为始昌县,属天水郡。后魏时,改置杨廉县。后周废。○戎丘城,在西城西。《水经注》:戎丘城在西城西北。戎溪水径其南。建武八年,吴汉围西城。隗嚣将王捷别在戎丘,登城呼汉军亟退,因自刎以明死守处也。蜀汉建兴六年,武侯使马谡与张战于街亭,亲引大军屯于戎丘。即此。

望垣城在州西南。汉县,属天水郡。后汉属汉阳郡。中平二年,张温使董卓讨先零羌。羌人围卓于望垣北,卓走还扶风。即此。陈寿曰:其地有望垣峡,晋废。○罕城,在州南汉县,属天水郡。,音羌肩反。罕,本金城南二种羌也。师古曰:汉破罕之羌,处其人于此,因以名县。后汉省。

○嶓冢山州西南九十里,此西汉水所出之嶓冢也。其旁有神马山,马池水出焉。《开山图》:陇西神马山有渊池,龙马所生,一名龙渊水。昔人尝于此得马头骨,长三尺,其旁地因名马头。晋义熙十二年,西秦乞伏炽磐遣将镇马头,以逼秦之上邽。即此。

麦积山州东南九十里。状如麦积,为秦地林泉之冠。中又有豆积山,一名麦积崖。北魏正光末,陇右叛乱,东侵岍岐。李苗请固守陇东,命偏将出麦积崖以袭其后。又西魏大统六年,乙弗后自杀于秦州,凿麦积崖而葬之,号曰寂陵。山之北有雕窠谷。相传隗嚣曾据此,有避暑宫。

黑谷山在县西南百里。山盘纡数百里,接西和、成县之间。保秦陇者,以黑谷为要隘。今亦见西和及成县。○吴寨山,在县东八十五里。相传绍兴末,吴复秦陇,尝置寨于此,山因以名。

孤山在州西北。魏正始三年,秦州贼吕苟儿屯孤山,围逼秦州。元丽击破之。别将李韶复掩击孤山,覆其巢穴,苟儿遂降。胡氏曰:时秦州治上邽,山盖在上邽界。

大寒岭在州西。晋太元二十年,西秦将乞伏益州击苻秦故将姜乳于上邽,乳败之于大寒岭。胡氏曰:岭在上邽县西。○竹岭,在州西南二百里。《水经注》:竹岭水出南山竹岭,东北入籍水。晋元兴三年,西秦乞伏乾归与仇池杨盛战于竹岭,为盛所败。义熙十二年,杨盛逼后秦。秦州上邽守将姚嵩拒却之,追盛,战于竹岭,败死。竹岭之南盖近仇池。胡氏曰:上邽西南有南山竹岭。

射虎谷在州西。东汉建宁二年,段讨叛羌于凡亭山,羌众溃奔。既而复聚于射虎谷,分兵守谷上下门。于西县结木为栅遮之,分兵夹东西山奋击,大破之。凡亭山,杜佑曰:瓦亭山之讹也。射虎谷,盖在西县之东北。

木门谷在州西南九十里。蜀汉建兴九年,武侯围祁山,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追之。进至木门,蜀人乘高布伏,中飞矢而卒。《水经注》:木门谷水出南山,北流入籍水,以注于渭。胡氏曰:谷在天水县南十里。

金沙谷在州东南。朱梁贞明元年,蜀将王宗绾败李茂贞秦州兵于金沙谷,乘胜趣秦州,至上染坊,秦州迎降。上染坊,旧《志》云:在州南三十二里。

赤谷在州西南七里,有赤谷川。宋嘉定十一年,利州统制王逸复大散关及皂郊堡,进攻秦州,至赤谷口。沔州都统刘昌祖遽命退师,遂溃还。

胡奴阜在上邽故城西。晋大元十一年,苻登攻姚秦将姚硕德于上邽。苌驰救,登与战于胡奴阜,大败苌兵处也。○铁堂峡,在天水废县东五里。汉姜维世居此。峡有铁堂庄,四山环抱。

○渭水在州北二十五里。自秦安县东流入境,循陇山之麓,折而东南,入凤翔府陇州境。今州东五十里有渭水渡。又秦水,在州东六十里。源出小陇山,西入于渭。

西汉水出嶓冢山西南,流入西和县境。其下流合于宁羌州之嘉陵江。今附详大川汉水。○马池水,在州西南嶓冢山下。南流合于西汉水,即所谓龙渊水也。

西谷水在废西县城北。《水经注》:水出西谷,众川泻流,合成一川。东南流,径故西城北,又东南流注西汉水。冯异攻西县,引此水以灌城。或谓之白水,下流入西和县境。亦曰浊水。汉初,樊哙别击西丞于白水北,是也。又谓之杨廉川,隗嚣将杨广守西城,因以名水。广,讹为廉也。

籍水在州南。《志》云:源出州西南九十里刑马山,东流入于渭。《水经注》:籍水出当亭西山,东历当亭川,又东经上邽县南,下流入于渭。是也。杜佑曰:籍水,一名洋水,又名峄水。

段谷水在州西南。《水经注》:上邽南有段溪水。水出西南马门溪,东北流,合籍水。杜佑曰:上邽有段谷泉。蜀汉延熙十九年,姜维与邓艾争武城山,不克。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邓艾与战于段谷,姜维大败处也。

长离水在州东。《水经注》:瓦亭水南经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汉末,烧当羌据之。夏侯渊击长离诸羌,韩遂来救,渊击破之。即此。○三阳川,在州北二十里,东流入渭。宋三阳寨以此名。

天水湖在州南七里。《秦州记》: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马跑泉,在州西南四十里。相传唐初尉迟敬德与番将金牙战于此,士卒罢渴,敬德马忽驰,泉遂涌出,因名。明初,徐达定关陇,引兵向秦州,至马跑泉,其守将弃城遁去。

○石榴关州南九十里。又南十里有现子关,当陇川吴山之大路。○白水关,在州西南。《公孙述传》:白水关,在汉阳西县。盖州境亦有白水关。

定西寨在州西北,宋置,领宁西、牛鞍等堡。○三阳寨,在州北四十里。亦宋置。领渭滨、武安、蜗牛诸堡,皆与西夏拒守处也。

安远寨在州西。宋嘉定十三年,四川帅安丙遣将会夏人攻巩州,不克。夏人自安远退师,宋将程信邀之共攻秦州,不从。信亦自伏羌引还。《宋志》:州境有安阳、保安诸寨。

皂郊堡州西南三十里,宋置,有皂祁搏马务。嘉定十年,金人犯皂郊堡,破天水军。明年,又焚大散关,破皂郊堡。既而利州统制帅官军复之。未几,金人合长安凤翔之众,复攻皂郊堡,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流年2024姻缘分析

不知命的人,总是身不由已,升势起运的方法就在你的八字命盘里。

婚前担心婚运不佳,婚后一直家运不旺,八字婚书,既能合婚,亦可调运。

2024甲辰龙年,九火运来临,精准详批运势机遇,助你收获爱情、事业高升、财富暴涨:

你的正缘是谁?何时出现?没有人知道。唯有八字会提示你上等婚缘的出现。

未婚 已婚
大家都爱看
顶踩排行榜

热门测算

姓名配对测终生运八字事业运八字合婚八字算命2022生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