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
周易正义 唐孔颍达奉太宗之命撰《五经正义》,《周易正义》为其中之一。十卷。其书初名《周易义赞》,后奉诏改为《周易正义》。所谓“正义”,是就一家之经注作疏解,因其为朝廷颁行学校之讲义,故称“正义”。南北朝时,五弼《周易注》与郑玄《周易注》均为世之显学,王注显于南朝,郑注显于北朝。孔颍达撰《周易正义》,采用王弼《周易注》,而不取郑玄《周易注》,因唐初《周易》以南学为宗。其序谓,南朝时为王弼《周易注》作《义疏》,已有十馀家,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或“义涉释氏”,背本、违法,遂就南朝十馀家《义疏》进行整理删定,写成此书。故卷首又题曰《周易兼义》,意指兼取诸家《义疏》。孔《序》称凡十有四卷;《新唐书.艺文誌》作十六卷,乃讹四为六;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三卷,因书首八论一卷不计在内。其书原为单疏本,后为阅读方便之故,将《周易》经文、王弼注文和孔颍达义疏合刻为一本,又依王《注》编为十卷。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五经正义》,凡读书人应试明经科,均须诵习儒经,其义理则全据《周易正义》所云,否则被视为异端邪说。收入《十三经注疏》(以影印阮刻本为佳)、《四库易学丛刊》(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易纂唐一行撰,清马国翰辑。一卷。宋《中兴书目》载一行《易传》十二卷,原缺四卷。王应麟《困学纪闻》所引,作一行《易纂》。原书已佚,马国翰采摭吕祖谦《古周易音训》及晁说之、苏轼二人所引之遗文,辑为《易纂》一卷。朱震谓孟喜、京房之学,其书概见于一行所集。因《易纂》之经文多同于孟、京二氏。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周易朱氏义唐朱仰之撰,清马国翰辑。一卷。仰之之名始见于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则其为唐以前之人。其所作易注,《隋书.经籍誌》、《新唐书.艺文誌》皆不著录。观《周易集解》所录二则,其一说“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云∶“人谋,谋及卿士;鬼谋,谋及卜筮及。又谋及庶民,故曰百姓与能。”其以“鬼谋”为谋及卜筮,高出诸家。又解《说卦传》“其于地也为刚鹵”云∶“取生之刚不生也,刚鹵之地不生物,故为刚鹵也。”其以“兑之刚鹵”为不生物,深合毁折之义,远胜许慎、虞翻以“鹵”为“鹵咸”。刚者地不柔和,鹵者硗确,皆不能生物。《左传襄公三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注∶“淳鹵,埆薄之地。”《释名》云∶“地不生物曰鹵。”仰之所说与之同。许慎、虞翻以“鹵”为“鹵咸”,大谬。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周易正义 唐孔颍达奉太宗之命撰《五经正义》,《周易正义》为其中之一。十卷。其书初名《周易义赞》,后奉诏改为《周易正义》。所谓“正义”,是就一家之经注作疏解,因其为朝廷颁行学校之讲义,故称“正义”。南北朝时,五弼《周易注》与郑玄《周易注》均为世之显学,王注显于南朝,郑注显于北朝。孔颍达撰《周易正义》,采用王弼《周易注》,而不取郑玄《周易注》,因唐初《周易》以南学为宗。其序谓,南朝时为王弼《周易注》作《义疏》,已有十馀家,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或“义涉释氏”,背本、违法,遂就南朝十馀家《义疏》进行整理删定,写成此书。故卷首又题曰《周易兼义》,意指兼取诸家《义疏》。孔《序》称凡十有四卷;《新唐书.艺文誌》作十六卷,乃讹四为六;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三卷,因书首八论一卷不计在内。其书原为单疏本,后为阅读方便之故,将《周易》经文、王弼注文和孔颍达义疏合刻为一本,又依王《注》编为十卷。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五经正义》,凡读书人应试明经科,均须诵习儒经,其义理则全据《周易正义》所云,否则被视为异端邪说。收入《十三经注疏》(以影印阮刻本为佳)、《四库易学丛刊》(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易纂唐一行撰,清马国翰辑。一卷。宋《中兴书目》载一行《易传》十二卷,原缺四卷。王应麟《困学纪闻》所引,作一行《易纂》。原书已佚,马国翰采摭吕祖谦《古周易音训》及晁说之、苏轼二人所引之遗文,辑为《易纂》一卷。朱震谓孟喜、京房之学,其书概见于一行所集。因《易纂》之经文多同于孟、京二氏。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周易朱氏义唐朱仰之撰,清马国翰辑。一卷。仰之之名始见于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则其为唐以前之人。其所作易注,《隋书.经籍誌》、《新唐书.艺文誌》皆不著录。观《周易集解》所录二则,其一说“人谋鬼谋,百姓与能”。云∶“人谋,谋及卿士;鬼谋,谋及卜筮及。又谋及庶民,故曰百姓与能。”其以“鬼谋”为谋及卜筮,高出诸家。又解《说卦传》“其于地也为刚鹵”云∶“取生之刚不生也,刚鹵之地不生物,故为刚鹵也。”其以“兑之刚鹵”为不生物,深合毁折之义,远胜许慎、虞翻以“鹵”为“鹵咸”。刚者地不柔和,鹵者硗确,皆不能生物。《左传襄公三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注∶“淳鹵,埆薄之地。”《释名》云∶“地不生物曰鹵。”仰之所说与之同。许慎、虞翻以“鹵”为“鹵咸”,大谬。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
《易学古籍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