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宋代

时间:2019-07-22 07:53   点击:6784   标签:
宋代

正义心法旧本题麻衣道者撰。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旧传麻衣道者,授希夷先生,崇宁间庐山隐者,李潜得之,凡四十二章,盖依托也。”《文献通考》载李潜序。谓得《正易心法》于庐山异人。朱熹亦认为《正易心法》非麻衣道士所撰,乃南宋湘阴主簿戴师愈伪造。其书不尽出于杜撰,不少地方抄录经师旧说。如谓一卦之中凡具八卦,有正有伏,有互有旁;一变为七,七变为九,卦爻自一变至七变,谓之归魂等。有汲古阁本。《四库全书.子部.数术类》亦收入。

河洛真数旧本题北宋陈抟撰。二卷。其书所论本于《河图》、《洛书》,故名曰《河洛真数》。其以《易》之卦爻配合人之出生年、月、日、时八字,附会人事吉凶。书前有陈抟所作《自序》,还有邵雍所作《序》。其文词比较粗俗,皆为术士托名之作。下卷载三国魏人管辂《述洛书篇》,首云∶“夫河龙负图者,非龙也,乃大龟也。”又云∶“羲皇画八卦,后有大挠明之。”所言极为荒谬。有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书。

易论北宋李觏撰。十三篇。李觏认为《周易》乃讲人伦教化之典籍,其作《易论》,企图将《周易》从“卜筮之书”、释老之学影响中摆脱出来。解《易》注重义理,主要讲人事问题,很少谈天道。通过对卦爻辞之训释、讲修身、齐家之道。如其释蒙卦六四爻“困蒙,吝”,云∶“谓独过于阳,处两阴之中,困于蒙昧,不能比贤以发其志,故曰吝也”……

皇极经世书又名《皇极经世》,北宋邵雍撰。十二卷。“皇极”一词出自《尚书洪范》孔颍达疏∶“皇,大也;极,中也”。“皇极经世”意为以最大的规范来经纬世事。其书叙述自尧至后周显德末之治乱兴亡史,皆以卦象推算古生今来治乱盛衰之命运。卷一至卷六为《元会运世》;卷七至卷十为《声音律吕》;卷十一为《观物内篇》,偏重于易理;卷十二为《观物外篇》,偏重于象数。前十一卷为邵雍手著,末卷为其子邵伯温及弟子所记。书中有多种图式,用以推演义理。其学对后世易学、理学、术数均有影响。朱熹对此书颇推崇,其于《语录》中云∶“自《易》以后,无人做得一物如此齐整,包括得尽。”然其书颇涉诞妄,宣扬神秘主义及宿命论。宋张行成著《皇极经世索隐》、黄畿著《皇极经世书传》、清王植著《皇极经世直解》,皆为之作注。有《邵子全书》本、光绪十九年邵毓菘刊本。

梅花易数相传为北实邵雍所撰。五卷。其书专言占法。其占法例∶以楷书字,数其笔画,以起数得卦。须诚心祈祷,随其所占,信手写二字。然后数其笔画,一点、一撇亦算。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九复起乾,十数起兑,其馀仿此。上字为内卦,下字为外卦,合二字之画,共成总数,即以总数六除取动爻。如剩一数是初爻,剩二数是二爻其馀仿此。占得卦爻之后,再依《易》理,附会人事,以断吉凶。有清坊刻本。

太极图说北宋周敦颐撰。一卷。为太极图之说明。道教有无极图表示修炼长生久视之术,宋初道士陈抟将此图刻在华山石壁上,后来通过种放、穆修传给周敦颐。敦颐作《太极图》,将道士修炼之图改造成天地万物生成之图式。又著《太极图说》一卷,兼采《易》说及道家思想,提出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生成图式。认为“太极”乃最初、绝对之实体,由其一动一静,产生出阴阳五地和宇宙间万事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最后归结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今所传《太极图说》,为朱熹所整理。朱熹《记濂溪传》云,《国史.周敦颐传》引《太极图说》文,作“自无极而为太极”,不当有“自”、“为”二字,但对后世影响很大。朱熹作《太极图说解》加以发挥,遂成为程朱派理学之基础。清人黄宗炎作《太极图辨》、毛奇龄作《太极图说遗》等以续其说。朱熹《近思录》、张伯行所编《周濂溪集》、黄宗羲等人所编《宋元学案》、董榕所刻《周子全书》皆收入。

通书北宋周敦颐撰。一卷,共四十章。其书通论易学原理,故原名《易通》。朱熹云∶“周子留下《太极图》,若无《通书》,却教人如何晓得?故《太极图》得《通书》而始明。”《语类》卷九十四认为《通书》为解释《太极图说》而作。《通书》继承晋唐易学中义理派传统,摒弃玄学观点,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中心,解释《周易》经传文。发挥《中庸》之“诚,”以诚为圣人最高境界∶“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诚上》又云∶“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至易而难行,果而确,无难焉。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诚下》对《系辞》“知几其神乎”之“几”,提出新解,把“知几”视为实现“诚”之修养方法∶“诚无为,几善恶。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固不可穷之谓神。”《诚几德》认为“思”为圣人修养之必要途径∶“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几也。”《思》《通书》被称为“周子传道之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今传本经过朱熹整理。朱熹并著《通书解》,为之作注。《周元公集》、《周濂溪集》、《周子全书》皆收入。

程氏易传北宋程颐撰。四卷。因世人称程颐为伊川先生,故其书亦名《伊川易传》。王称《东都事略》载程传六卷,《宋史.艺文誌》作九卷,《二程遗书》作四卷。其书卷首有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所作《自序》。程颐于绍圣四年编管涪州,于元符三年迁峡州,则其书成于编管涪州之后。其弟子杨时为之作《跋》,云∶“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善终之代称),以其书授门人张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本,谢显道得其书于京师,以示余。错乱生复,几不可读。东归待次毗陵,乃始校正,去其重复。”诸家所录不一,因其时本无定本。今传本经杨时校正。其书只解上下经文、《彖》、《象》、《文言》,用王弼注本。将《序卦》分置诸卦之首,用李鼎祚《周易集解》例。程颐受王弼、胡瑗、王安石以义理解《易》之影响,摒弃象数,借《周易》卦爻辞以阐明义理。其序言“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认为无形之理寓于有形之象中,理与象即理与事之体用关系。易象反映天地万物之物象,易理则概括天地之理。理不仅为天地万物之根本,亦为社会等级、人生道德之由来。其书还含有变易思想及对立观念。如其释坎卦云∶“物极则反,事极则变。固既极颍,理当变矣”;释革卦云∶“革,变革也,水火相息之物,水灭火,火涸水,相变革者也”;“时运既终,必有革而新之者。王者之兴,受命于天,故易,世谓之革命。”有些地方为封建等级制度作辩护。如释艮卦云∶“夫有物必有则,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释归妹云∶“男女有尊卑之序,夫妇有唱随之礼,此常理也。”此书从元代起,被列为科举考试必读之书,其哲学思想在封建社会后期,产生过重大影响。有《二程集》本(1981年中华书局校订)同治金陵书局刻本。《四库易学丛刊》(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易学精华》(1990年齐鲁书社出版)亦收入。

读易详说北宋李光撰。十卷。亦称《读易老人解说》。李光自号读易老人,故其书以“读易”、“读易老人”为名。李光曾为胡诠《易解》作《序》,其云∶“《易》之为书,凡以明人事。学者泥于象数,《易》几为无用之书。”认为解《易》不应拘泥于象数,而应明人事。其一生历尽官场坎坷,历官累至参知政事,然绍兴中因议论和议之事,触犯秦桧,遂被贬谪岭南。故其书于卦爻辞训释之时,结合当世之治乱,个人之进退,引证史事。如其释坤卦六四爻,云“大臣以道事君,苟君有失德而不能谏,朝有缺政而不能言,则是冒宠窃位,岂圣人垂训之义哉”又如释否卦初六爻云∶“小人当退黜之时,往往疾视其上,君子则穷通皆乐,未尝一日忘其君。”其解《易》,往往依经立义,因事抒忠。所论大都切实近理,然有时亦不免牵合附会。其书自明以来,久无传本,《四库全书》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缺豫、随、无妄、睽、蹇、中孚六卦,复与大畜二卦亦有缺文,《系辞传》以下无解。收入《四库全书.经部.易类》。

周易窥馀 南宋卷刚中撰。十六卷。自序云∶“《伊川易传》、《汉上易传》二书,颇弥缝于象数之间,但易道广大,有可窥之馀,吾则窥之。”其书参取二书,发所未尽,故名为《周易窥馀》。明初《文渊阁书目》、叶盛菉《竹堂书目》尚著录,其后始佚。《四库全书》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其书兼取汉学,不专主一家,凡荀爽、虞翻、干宝、蜀才等九家之说,皆参互考稽。其解义不拘守先儒成说,能自出新意。有诒经堂本。《四库易学丛刊》(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亦收入。

易原 南宋和大昌撰。八卷。因《易》义自汉以来,众说纷纭,纠纷日甚,故作其书以贯通之。因其推阐数学,故名之为《易原》。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谓其书“首论五十有五之数,参以图书大衍为易之原,而卦变揲法皆有图论,往往断以己见,出先儒之外。”此书于京、焦卦气,马、郑爻辰,及邵雍、张行成诸说,皆一一排击,务申己说,未免失之好辩,然皆根据《系辞》,于易义亦有所发明。其书久佚,《四库全书》本从《永乐大典》录出,共百馀篇,每篇皆首尾完整。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四库易学丛刊》(198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易璇玑 南宋吴沆撰。三卷。王弼《周易略例.明彖篇》云∶“处璇玑以观大运”,“璇玑”为古之测天器,吴沆取之以为书名。其上卷为《法天》、《通六子》、《贵中》、《初上定位》、《六九定名》、《天地变卦》、《论变有四》、《象》、《求彖》九篇,明天理之自然;中卷为《明位》、《明君道》、《明君子》、《论养》、《论刑》、《论伐》、《辨圣》、《辨内》、《辨吉凶》九篇,讲人事之修;下卷为《通卦》、《通象》、《通爻》、《通辞》、《通证》、《释卦》、《释系》、《存互体》、《广演》九篇,备注疏之失。大旨主于观彖,因彖而求之卦,求之象、求之爻。收入纳兰性德《通誌堂经解》、《四库全书.经部.易类》。

诚斋易传 南宋杨万里撰。二十卷。初名《易外传》,后以其自号“诚斋”为名,改称《诚斋易传》。宋时曾将此书与程颐《易传》合刊发行,命名为《程杨易传》。书前、书后皆有《自序》,谓以“中正立而万变通”为《易》之指归。此书大旨本程颐《易传》,为人事之说。分条罗列《易》文,于每条之下引三代至唐朝史实证之,然后释以己意。宋理宗嘉熙元年,朝廷曾供给纸张,令杨家抄写《诚斋易传》,将其书藏于皇宫秘阁。至元时,陈栎对其引史证经、办人事之说极力反对,以为《易》之本旨未必如此,万里之书足以耸文士之观瞻,而不足以服穷经之士之心。吴澄作《跋》时,对其亦有微辞。清四库馆臣为之辩曰∶“圣人作《易》,本以吉凶悔吝示人事之所以……舍人事而谈天道,正后儒说《易》之病,未可以引史证经病万里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经苑》、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

周易古占法 周易章句外编 南宋程迥撰。各一卷。《宋史.艺文誌》载程迥《古易占法》一卷、《周易外编》一卷。后人曾将书误合为一,标前书为《周易古占法》上,标后书为《周易古占法》下,或标为《古周易章句外编》。《周易古占法》论古之占法;《古周易章句外编》杂论易说及记古今占验。其说本邵雍加一倍法,据《系辞》、《说卦》发明其义,用逆数以尚占知来。朱熹所撰《易学启蒙》多用其例。元人吴澄亦谓朱熹以师礼事程迥。有天一阁刊本、《说郛本》。

皇极经世索隐 南宋张行成撰。二卷。邵雍作《皇极经世书》,其子邵伯温为之作解。行成对邵雍之学钻研颇深,认为伯温之解于象数未详,乃作此书复为推衍其义,故名为《索隐》。其进书原表称此书为二卷,《宋史.艺文誌》作一卷,显为字误。原书久佚,朱彝尊《经义考》云∶“未见”。《四库全书》本从《永乐大典》中录出,经重新编排,复为完书。八千卷楼有抄本、江南图书馆有抄本。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 南宋张行成撰。九卷。行成认为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内篇》理深而数略,《皇极经世外篇》数详而理显,学先天者当自外篇始,因撰《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补缺正误,使其文以类相从,而推绎其旨。前三卷言数;中三卷言象;后三卷言理。魏了翁称其能得《易》数之详。其书久佚,唯《永乐大典》所载尚为完本,《四库全书》本即据《永乐大典》而录。八千卷楼、江南图书馆均有抄本。

易通变 南宋张行成撰。四十卷。取邵雍先天卦数等十四图,敷演解释以通其变。宋刻本题为《通变》,明人费宏家抄本题为《皇极经世通变》。其自序云∶“康节(邵雍)之学主于交泰、既济二图,而二图尤以卦气为根柢。参悟错综以求之,而运世之否泰、人物之盛衰,皆莫能外。”其书博引旁推,将万事万物一一归之于数。连人之五脏,也以《易》数推之,谓当重几斤几两。虽失之穿凿,然其发明之处甚多。有明费宏抄本、汲古阁抄本。

易学启蒙 南宋朱熹、蔡元定合撰。四卷。与《周易本义》互为表里,主观象为《易》之体。书前有朱熹所作《序》,云∶“近世学者,类喜读《易》。其专于爻义者,既支离散漫,而无所根据;其涉于象数者,又皆牵合附合,而或以为出于圣人心思智虑之所为也。若是者,余窃病焉。因与同志颇辑旧闻,为书四篇,以示初学,使毋疑于其说。”朱熹企图兼采汉以来易学义理派与象数派之长,使二者合归为一,其书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作解释,对《筮仪》亦作说明。据《左传》、《国语》等书所载,拟定七条占筮体例∶一为六爻皆不变者,则占本卦卦辞;二为一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辞占;三为二爻变者,则以本卦二变爻之辞占,以上爻之辞为主;四为三爻变者,则占本卦及之卦卦辞,以本卦为主,五为四爻变者,则以之卦二不变之爻辞占,以下爻为主,六为五爻变者,则以之卦不变之爻辞占;七为六爻皆变者,则以乾坤二用之辞占,并参以之卦卦辞。其书多发明邵雍先天图之义。其后税与权作《易学启蒙小传》,以补其遗;胡方平作《易学启蒙通释》,以发明其义;胡一桂作《易学启蒙翼传》,阐发其占筮图书之说。有《朱子遗书》二刻本、乾隆刻木。

周易本义 南宋朱熹撰。分为二种∶一种为《原本周易本义》,上下经文二卷,“十翼”十卷,共为十二卷。为宋咸淳年间吴革所刊。此种于明洪武初年,由朝廷颁行于天下儒学,另一种为《别本周易本义》,为明嘉靖、隆庆年间所刊。宋人董楷割裂《原本周易本义》,散附《程氏易传》之下,至永乐年间,胡广等人奉敕修《五经大全》,其中《周易大全》尚袭董楷之误。后之读书人嫌《程氏易传》内容繁多,遂弃之不读,专用朱熹《周易本义》。奉化教谕成矩砍去《周易大全》之《程氏易传》,唯采用《程氏易传》之次序,编成《别本周易本义》四卷。《周易本义》成书较《易学启蒙》为晚。二书互为表里,《周易本义》为《易》之用。朱熹以为∶古人观象画卦,揲蓍命爻,皆“气数之自然形于法象,见于图书者,有以启于其心而假乎焉耳”;后来学者“其专于文义者,既支离散漫而无所根著;其涉于象数者,又皆牵合附会。”认为《易》本卜筮之书,力图将《周易》分而论之。云∶“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书,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然读者亦宜各就本文消息,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也。”其书著重解释卦爻辞,注重义理,亦不废取象说,言简义赅。于其不可通之处,宁可存疑,而不穿凿附会。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别本周易本义》收入《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原本周易本义》收入《西京清麓丛书正编》、《刘氏传经堂丛书》。

易图说 南宋吴仁杰撰。三卷。《宋史.艺文誌》载吴仁杰《古周易》十二卷、《易图说》三卷、《集古易》一卷。《易图说》为辅助《古周易》而作。谓六十四卦为伏羲所作,故其书首列八纯卦各变八卦之图;谓卦外六爻爻及六十四覆卦为周文王所作,故其书列一卦变六十四卦图,及六爻皆变则占对卦、皆不变则占覆卦图;又谓《序卦》为伏羲所作,《杂卦》为文王所作,今之爻辞当为《系辞传》,今之《系辞传》当为《说卦传》。其说颇新奇,与先儒之说迥异,后世对此誉不一。收入纳兰性德《通誌堂经解》,《四库全书.经部.易类》。

古周易 南宋吕祖谦撰。一卷。宋人所说《古周易》,并非指仅有六十四卦的“易经”,而是指汉代流行的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的《周易》本,共为十二篇。自魏王弼以后,解《易》者皆以传附经。至唐代《古周易》不复存在。宋儒为恢复《周易》之本来面目,遂考核旧文,作《古周易》若干种。吕大防作《周易古经》二卷,晁说之作《录古周易》八卷,薛季宣作《古文周易》十二卷,程迥作《古周易考》二卷,李寿作《周易古经》八篇,吴仁杰作《古周易》十二卷。诸家互有考定,而小有异。其后吕祖谦亦作《古周易》一卷,共十二篇,上经一篇,下经一篇,“十翼”各为一篇,遂复古本之旧。其书《宋史.艺文誌》作以一篇为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十二卷,其以一篇为一卷,故与《宋史》所载不同。朱熹推崇其书,为《古周易》作《跋》,并以此作为自己撰写《周易本义》之底本。有纳兰性德《通誌堂经解》本。清光绪二十五年古不夜城孙氏校刊本(题为《周易古本附音训》)。

易象意言 南宋蔡渊撰。一卷。其书久佚,故朱彝尊《经义考》只列书名而不载其卷数。《四库全书》录自《永乐大典》,首尾尚完具。其书以阐发义理为主,兼言象数。阐发义理,多本其师朱熹之说;言象数,则本其家传。其用互体,则取裁古义,与讲学家持论不同。有吴省兰《艺海珠尘》本、闽刊武英殿聚珍本。

西溪易说 南宋李过撰。十二卷。卷一为《序说》,卷二至卷十二为上下经。缺《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部分。诠释经文往往发先儒所未发。然多处割裂经文,次第颠倒,几乎不可训解,元人胡一桂曾讥讽李过窜乱经文。四库馆臣评曰∶“其乱经之罪,与诂经之功,固约略可相当也。”原书有《自序》,作于庆元戊午(公元1198年),今传本为浙江吴玉墀藏本,佚《自序》。有天一阁本,《四库全书.经部.易类》亦收入。

易传灯 此书诸家书目均不载,唯散见于《永乐大典》各卦之中,题为徐总千撰。四卷。总千并非撰人之名,而是撰人所任官职之称。书前有徐总千之子子东所作《序》,谓其父为吕祖谦、唐仲文之弟子。此书取佛家语“传灯”。意谓佛之教旨可破除迷暗,像灯照明一样。其《八卦总论》十六篇,参互以求,颇得《易》之类例。书中混入五行家之言,内容稍嫌驳杂。有函海本、经苑本、清开封府聚文斋刊本。

周易总义 南宋易祓撰。二十卷。易祓说《易》,兼通义理及象数,折衷众论。其书每卦先括为总论,然后诠解六爻,于经义颇多发明。时人乐雷发推崇其书。作《谒山斋诗》云∶“淳熙人物到嘉熙,听说山斋亦白髭。细嚼梅花读《总义》只应姬老是相知。”山斋,乃宋易祓之别号。有诒经堂木。《四库全书.经部易类》亦收入。

洪范皇极内外篇 南宋蔡沈撰。五卷。蔡元定研习《尚书.洪范》之数,未及论著,临终嘱其子蔡沈著书。蔡沈遵照其父遗嘱,而著《洪范皇极内外篇》。此书书名各本所载不一,宋王应麟《玉海》作《洪范数》,明王圻《续通考》作《洪范皇极内外篇》,清朱彝尊《经义考》作《洪范内外篇》。清朱彝尊《经义考》作《洪范内外篇》。应作《洪范皇极内外篇》。《四库全书》误漏一“外”字。其书附会刘歆“河图洛书相为表里,八卦九章相为经纬”之说。因《太玄》、《元包》、《潜虚》皆模仿《易经》,特变幻具说,模仿《洪范》之体例。以“九九”演为八十一畴,仿易卦八八变六十四之例。取月令节气,分配八十一畴,阴用孟喜解易卦气直日之术。其揲著以“三”为纲,积数为六千五百六十一,阴用焦延寿六十四卦各变六十四卦之法。实为《太玄》之支流,特变易数为洪范,以新耳目。自蔡沈以后,又开演范一派。有清雍正元年张文炳刊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周易要义 南宁魏了翁撰。十卷。方回《周易集义.跋》∶“鹤山先生谪靖州,取诸经注疏,摘为《要义》指《九经要义》,《周易要义》为其中第一部。明万历中,仅存二册。《四库全书》本为十卷。系清朝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其书取诸家解《易》之注疏,删繁举要,独撷英华,体例颇为简当。宋高宗曾于篇首题字。其大旨从象数求义理,折衷于汉学与宋学之间。卷首冠以唐长孙无忌等人所作《上六经正义表》。正文部分每篇分列数十条。每条先用一句话总括本条所释之事理,然后援引诸家注疏阐明之。王禕《杂说》评曰∶“孔颍达作《五经正义》,往往援引纬书之说,欧阳公常欲删而去之,其实不果行。迨鹤山魏氏作《要义》,始加黜削,而其言绝焉。”有《五经要义》本、光绪丙戌江苏书局刊本。

易通 南宋赵以夫撰。六卷。其书为赵以夫手著还是他人代笔当时即有争议。赵汝腾《邀赵以夫不当为史馆修撰奏札》云∶“郑清以进史属之以夫,四海传笑。谓其进《易》尚且代笔,而可进史乎?”何乔远《闽书》云∶“以夫作《易通》,莆田黄绩相与上下其论。”其书大旨以不易、变易二义明人事动静之标准。如其云∶“奇偶七八也,交重九六也,卦画七八不易也,爻画九六变易也。卦虽不易,而中有变易,是谓之亨。爻虽变易,而中有不易,是谓之贞。”又云∶“《洪范》占用二贞悔。贞即静也;悔即动也。故静吉动凶则勿用;动吉静凶则不处;动静皆吉则随遇而皆可;动静皆凶则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有淡生堂抄本,收入《四库全书.经部.易类》。

观物篇解.附皇极经世解起数诀 南宋祝泌撰。《观物篇解》五卷。祝泌自号观物老人,因名其书为《观物篇解》。朱彝尊《经义考》有祝泌所撰《皇极经世钤》十二卷,别载祝泌《自序》一篇。所陈大旨与今本义例相近,疑为一书两名。此书作于端平乙未(1235年)。其言大小运数,虽皆归宿于挂一图,然其断法则不专在卦,而在四象。先用四爻藏闰,次用四爻直事,大运起泰,小运起升。对牛思纯《太极宝局》、张行成《易通变》,多所驳正。其书演邵雍之说,而立义多与其所撰《皇极经世书》乖异不合。如邵雍言四象相交而成十六事,祝泌创为二十五变之说;邵雍言姤复小父母,祝泌创为同人起分秒之说。《皇极经世起数诀》一卷作于淳祐辛丑(1241年),本为单行本,今仅存声韵一谱,已非完本。故清修《四库全书》时,将其附于《观物篇解》之后,八千卷楼有抄本。

易学启蒙小传附古经传 南宋税与权撰。各一卷。朱熹作《易学启蒙》,多发明邵雍先天图之义,而不言后天之易。其与袁枢论后天易,云∶“尝以卦画纵横,反复求之,竟不得文王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不敢妄为之说。”与权受业于魏了翁,通晓邵雍诸书,于《观物篇》中得后天易、上下经、序卦图。证以《杂卦传》,及扬雄所称文王重易六爻互用两卦十二爻,孔颍达所称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之说。知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不易之八卦,为上下两篇之干,其互易之五十六卦为上下两篇之用。就其图反复观之,上下经皆为十八卦,始终不出九数,以明伏羲、文王之易,似异而同。因作《易学启蒙小传》一卷,收入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四库全书.经部.易类》。

易雅 南宋赵汝梅撰。一卷。其书总释名义,如《尔雅》之释《诗》,故以《易雅》为名。其书共有十八篇∶通释、书释、学释、情释、位释、象释、辞释、变释、占释、卦变释、爻变释、得失释、八卦释、六爻释、阴阳释、太极名义释、象数体用图释、图书释。其论图书云∶“易有衍数,有积数。自五衍而为五十者,衍数也。自一二三四五积而为五十五者,积数也。图书二数,皆积数之俦,不可以与于揲蓍也。故舍图书之名而论二数,则自有妙理。强二数以图书之名,则于经无据。”可谓善于排解纷乱。

筮宗 南宋赵汝梅撰。一卷。推演大衍之数,颇为明白。对诸家旧说,一一进行条辨,亦具有考订之作用。有明万历间周藩刊本、纳兰性德《通誌堂经解》本。

《易学古籍概要》
 
 
 
 
 
 
 
 
八字精批八字合婚流年2024姻缘分析

不知命的人,总是身不由已,升势起运的方法就在你的八字命盘里。

婚前担心婚运不佳,婚后一直家运不旺,八字婚书,既能合婚,亦可调运。

2024甲辰龙年,九火运来临,精准详批运势机遇,助你收获爱情、事业高升、财富暴涨:

你的正缘是谁?何时出现?没有人知道。唯有八字会提示你上等婚缘的出现。

未婚 已婚
下一篇:元代
上一篇:隋唐五代

热门测算

姓名配对测终生运八字事业运八字合婚八字算命2022生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