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者富贵
西谚云:“施比受更为有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施的方面,或慷慨仗义疏财,扶贫济弱,或乐助善举,这是一种服务群生、自我牺牲的可贵精神。可是近代人却习惯于获得和夺取,这是源于人性的自私和贪婪。
记得有一传说故事颇耐人寻思:有两人寿尽到了阴间,阎王看了功过簿说:“你二人前世未造大恶,仍准投胎为人,但一个必须过付与的人生,另一个必须过接受的人生。”
然后叫他俩慎重选择。
甲暗忖,接受可坐享其成,太有福了,于是他抢先道:“请让我过接受的生活。”
乙见此情,也不懊恼,他想付与的人生,处处帮助别人,多么有意义,故甘愿过付与的人生。阎王听其所愿后,当下判定二人前途:甲过接受的人生,下辈子作乞丐,接受别人的帮助;乙过付与的人生,来世作富翁,布施行善,帮助别人。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布施是一种菩萨行,因为真正发心布施,要做到慈悲喜舍的“舍”,和利益他人的“利”。是要具有舍心即要有牺牲的精神并且还要真正有利于人。
经云:“惠施众生,不自为己。”“解脱惠施,不望其报。”所以是一种彻底的慈悲,彻底的奉献精神。
愈是贪求无厌,愈反映内心的不足和空虚,故佛陀曾言:“施者是富贵也。”因为能够付出,表示我们尚有馀裕,接受别人的施予,是贫乏的象徵,朋友,你说是。
下一篇:《资治通鉴》鱼王的儿子
上一篇:《资治通鉴》投资时间才能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