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上天赋予人和物的根本,叫做“性”;在人即人性 ,在物即物性。遵循本性自然的规律,叫做“道” 。修养人性自然的法规,叫做“教”。
道也者 ,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译文:“道”是片刻也脱离不开的,能够脱离开的,就不是“道” 了。因此,有道德的君子非常谨慎、敬畏地对待那眼睛只有天下最诚的圣人,才能充分地发挥他的天性 ;发尽天性,才能发尽人性;发尽人性,才能发尽物性;发尽物性,就能助天地化生、养育万物 ;能助天地化育万物 ,就能与天地并列,排在第三了。看不见、耳朵听不见的东西 - “道” ;遏制住欲念,即使是在隐晦或细微的地方,也不让它显现出来。因此,当君子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是特别谨慎的。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喜怒哀乐等感情还没有抒发出来的时候,叫做“中 ”;抒发出来而又完全符合礼义的标准,叫做“和 ”。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通途。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万物就会正常地生长、发育。
《中庸》
1.《中庸》第一章
2.《中庸》第二章
3.《中庸》第三章
4.《中庸》第四章
5.《中庸》第五章
6.《中庸》第六章
7.《中庸》第七章
8.《中庸》第八章
9.《中庸》第九章
10.《中庸》第十章
11.《中庸》第十一章
12.《中庸》第十二章
13.《中庸》第十三章
14.《中庸》第十四章
15.《中庸》第十五章
16.《中庸》第十六章
17.《中庸》第十七章
18.《中庸》第十八章
19.《中庸》第十九章
20.《中庸》第二十章
21.《中庸》第二十一章
22.《中庸》第二十二章
23.《中庸》第二十三章
24.《中庸》第二十四章
25.《中庸》第二十五章
26.《中庸》第二十六章
27.《中庸》第二十七章
28.《中庸》第二十八章
29.《中庸》第二十九章
30.《中庸》第三十章
31.《中庸》第三十一章
32.《中庸》第三十二章
33.《中庸》第三十三章
《四书五经》
1.《大学》(四书)
2.《中庸》(四书)
3.《论语》(四书)
4.《孟子》(四书)
5.《诗经》(五经)
6.《尚书》(五经)
7.《礼记》(五经)
8.《周易》(五经)
9.《春秋左传》(五经)
下一篇:《中庸》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