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奥秘》第七集:善易不卜
在今天一讲中,曾仕强教授讲到,易有三义,这就是简易,不易,变易,在这一讲中,曾仕强教授将为我们介绍《易经》的四大功能,这就是象,数,理,占卜。什么是象呢?那么《易经》中的数,是人们常说的定数吗?理是什么意思呢?那么占卜是不是一种迷信呢?自古以来,《易经》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占卜的书,但是卜卦对未来的预测为什么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卜卦的真正作用又是什么呢?
古人云:不学《诗经》不会说话,不学《易经》不会卜卦。自古以来,《易经》就被定位成一部占卜的书,因为人们对卜卦的盲目相信,《易经》不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背上了封建迷信的恶名。那么《易经》为什么会成为一部占卜的书呢?
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了许多关于占卜的故事,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遇到事情总喜欢卜一卦。可是卜得的卦,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既然卜卦的结果并不一定正确,人们为什么还要卜卦?卜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易经》中有64卦,每一卦都有相应的爻辞,学者们认为,这些爻辞所讲的,都是治国育民的道理,而用《易经》来算命的人则说,这些爻辞就是你未来的命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爻辞呢?
孔子在读完《易经》之后,肃然起敬,赞《周易》,并为《易经》写了一本书《十翼》,后来被称为《易传》。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和《易经》并举。研究易学的学者们认为,《易传》是研究和学习《易经》的必读之物。那么孔子对占卜是什么态度呢?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卜卦的目的都是为了预知未来,如果这种预测是没有准的,那预测还有什么用呢?如果预测是没有用的,又为什么说,学习《易经》可以使人趋吉避凶呢?
如此说来,卜卦其实就是一个充分引发自己潜能的过程,同时可以寻找更多的资讯,作为自己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参考。但是为什么孔子在认真研读《易经》之后,却说:不占而已矣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七集:善易不卜。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七集:善易不卜易经故事之二:“老鼠”为何抓不完?
最近喜欢宅在家里看《猫和老鼠》(“Tom&Jerry”)。这仅有一猫一鼠的生活他们的针锋相对、各展所长而变得格外热闹!
猫鼠之间,其实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关系。在莫大的纯真童趣之中,又映射了人间万象。
它们之间的关系常在一瞬间发生变化——化敌为友或势不两立:为敌时绞尽脑汁,互不相让;为友时,亲如兄弟,谁也不记仇。
我们在和朋友的相处中你是时时能体会到这样的“纠结”。我们和闺密无话不谈,但却又暗中较劲彼此一争高下,是敌手,也是好友。
我们经常会和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但你会发现我们双方竟然在竞争中发展的更加壮大。“猫”是无论如何不能把“老鼠”全部吃完的。如果一旦一个“老鼠”不剩,乃至“老鼠”绝种的话,就是一种大错特错了。
人生一定要有个强大的对手,那才有意思。当对手消灭绝种的时候,就是自己灭亡不复存在的时候。所以聪明的对手,是不会轻易让对手灭绝的。
越斗越强,就好比野猪,圈养是养不好的,只有让他们互相打斗,那才长的强壮!也是说,我们是在矛盾中不断发展的。战胜对方是必然的结果,也是一种规律,所以是不可避免的。矛盾是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旦彻底调和了,世界就不会有太多太大的发展了。
可见矛盾也是相互依存的,不是独立的和单一的。这也就是曾老师所说的“阴阳”。阴阳它不但是相对的,它不但会变动它也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同时讲两句话。“不以成败论英雄”这里是什么?“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看看你不以成败论英雄史诗看?看谁厉害?
讲义文稿:
[画外音]在上一讲中,曾仕强教授讲到,易有三义,这就是简易、不易、变易,在这一讲中,曾仕强教授将为我们介绍《易经》的四大功能,这就是象、数、理、占卜,什么是象呢?“看天文看地理都是看象”,那么《易经》中的数是人们常说的定数吗?《易经》的数是活的,理又是什么意思呢?“理,推理,推理跟科学最接近”,那么占卜是不是一种迷信呢?“不管你信什么,信到差不多就好了,再信下去就是迷信了”,自古以来《易经》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占卜的书,但是占卜对未来的预测为什么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卜卦的真正作用又是什么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善易不卜》。
《易经》有四大功能,这是谁都不会否认的,第一个就是象,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看象是有道理的,气象、天象都是象,天有天象,地理也是地的象,看天文,看地理都是看象,天有天文,地有地理,人有人相,这个是假不了的,因为你的相是由你的心在转,叫相随心转,心转到哪里,你的相就变了,相是时时刻刻在变的,你不要以为说你舌头伸出来很自在,不一定,我倒劝你,拿镜子对着自己伸舌头看看,你能够伸得很直就不错了,很多人一伸出来,不是歪这边就是歪那边,你这个舌头直直地伸出来他都做不到,他相已经变了,那要怎么办,靠自己来调,不能看医生的,你调一调,所以叫正心嘛,正心很重要,你心一正,它统统归正了,统统归正了,看相不是迷信,是不会看的人乱讲,或者会一点点看的人拿来骗财骗色那才叫迷信,我觉得这个观念要搞得很清楚;第二个是数,《易经》是数,但是不是数学,数学是死的,《易经》的数是活的,我如果说一切有定数,不晓得你的反应会怎么样,大多数人一听到一切有定数他就很反感,他说这是宿命论,其实错了,定数是讲最后那个就叫定数的,你努力到最后得60分,那就是定数,老师给你成绩,定了就定了,谁也不能改,不是过程,过程怎么会定呢?
过程它是变化的,紧后一个学期下来,加加减减,总成绩,及格了,定数,不及格也是定数,定数是讲最后,不是讲过程,这样子很清楚了;然后讲理,是推理,推理跟科学最接近,一个人他按照道理去推,他未卜先知,他不用卜就知道结果,因为那个理它是固定的嘛,理所当然,势所必然,这两句话我们很熟了,你形势到这里,你跑不掉的,你一定是这样的,你道理顺着去走,你最后是这样子,这个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难;还有一个就叫占卜,占卜,你从《易经》里面可以看出来,它里面有很多吉凶,那就是占卜的用语,你占出来是吉,你占出来是凶,只不过我们都看错了,《易经》它不是一个命定论,它不主张宿命论,《易经》里面最常用的字是如,如是好像,如果这样,你会怎么样,如果那样你会怎么样,它是有条件的,它是可以变动的,它不是没有条件的,它也不是固定的,会占卜的人他不会铁口直断,凡是铁口直断的人不太会占卜的,可是我们现在就喜欢那个铁口直断的人,因为什么,因为你占卜,你高得神神秘秘的,你就可以收钱了,你按照道理跟他讲,你收什么钱,你不过讲道理而已,这是一般人错误的观念。
[画外音]如此说来,卜卦其实就是一个充分引发自己潜能的过程,同时可以寻找更多的资讯,作为自己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参考,但是为什么孔子在认真研读《易经》之后,却说不占而已矣呢?
孔子说“不占而已矣”,他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如果你相信占卜,你就违反了伦理的立场,因为人应该凭良心,不应该问结果,你现在占卜,你就是相信结果,而违背良心,本来我应该做的,占卜不好,我不做了,你还有良心吗?完全相信占卜,你就会跟你的伦理立场相违背,这是孔子的第一个主张;第二个,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一占卜你就是问收获,能赚钱我才做,不能赚钱我就不做,这基本上是不对的,因为你商业是服务顾客的,你口口声声服务顾客的,那不赚钱不做那还得了?你看我们公共汽车好几条路,有些路是赚钱的,有些路是亏本的,铁定亏本的,亏本我就不开,对吗?不对,你应该把赚的钱去补贴那个亏本的地方,这才叫做为商之道;第三个,孔子认为我们做人做事动机要很纯正,你今天一牵涉到占卜,你动机就不纯正了,归根到底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只问应该不应该,少问结果会怎么样。
只问应该不应该,少问结果会怎样。
应该虽然万难你要排除,应该虽然最后会很凄惨,你要去做,你看以前的文天祥,以前的史可法,他都可以逃,为什么不能逃呢?快马一上就逃了,他不逃,他认为我不应该逃,我就壮烈牺牲,人的动机比结果重要,过程也比如果重要。
动机比结果重要,过程也比结果重要。
可现在我们完全陷在结果论上面,这是每一个人要自己回去好好想一想的事情,春秋以前,我们中国人是很迷信的,春秋以后,大家慢慢走上理性,就是孔子的功劳,所以《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就是这个意思,今天我们只讲一句话,各位做参考,不信苍生信鬼神,假定大家都不信苍生,而去信鬼神的话,我们人类会怎么样?我就问你这句话就好了,要重视活着的人,不要完全被那种看不见的鬼神所牵引,你看现在孔子死了没有,你可以说他没有死,你只要心中有他,他就活在你心中,他怎么会死,你看我们拜祖先,就是你跟祖先有感应,就好像祖先就在你面前,就这种感应就是了,至于他怎么样,那你不要管,因为那东西叫做死无对证的东西,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人,要比较理性,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说这一定有,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很坦白讲,所以孔子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尊敬它,但是跟它保持一定的距离,你不可以天天去拜祖先,不可以,但是一年总要有几次,特别是清明节,你要去祭祀祭祀,我一句话讲完了,中国人做给死人看的事情,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其实不一定是做给死人看的,你透过死人,来做给活人看,你就了解中国人的道理,所以我每次都讲,清明节扫墓要全家大小都去,你不用说,就是告诉你的子女,将来我埋在这里,你也要来啊,你不能不来啊,就讲这句话而已嘛,不然讲什么,这样的话传承下去,一代一代,大家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先了,不忘记祖先什么呢?不忘记祖先做人做事,那种可贵的精神,就这样而已,没有别的,别的都是假的,那我现在请问各位,孔子画不画卦,孔子到底画不画卦,所以我们下一次就要真正地来谈一谈,也子也画卦吗?我先说答案,孔子是画卦的,不然他学《易经》干什么,谢谢!
在今天一讲中,曾仕强教授讲到,易有三义,这就是简易,不易,变易,在这一讲中,曾仕强教授将为我们介绍《易经》的四大功能,这就是象,数,理,占卜。什么是象呢?那么《易经》中的数,是人们常说的定数吗?理是什么意思呢?那么占卜是不是一种迷信呢?自古以来,《易经》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占卜的书,但是卜卦对未来的预测为什么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卜卦的真正作用又是什么呢?
古人云:不学《诗经》不会说话,不学《易经》不会卜卦。自古以来,《易经》就被定位成一部占卜的书,因为人们对卜卦的盲目相信,《易经》不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背上了封建迷信的恶名。那么《易经》为什么会成为一部占卜的书呢?
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了许多关于占卜的故事,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遇到事情总喜欢卜一卦。可是卜得的卦,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既然卜卦的结果并不一定正确,人们为什么还要卜卦?卜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
《易经》中有64卦,每一卦都有相应的爻辞,学者们认为,这些爻辞所讲的,都是治国育民的道理,而用《易经》来算命的人则说,这些爻辞就是你未来的命运,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些爻辞呢?
孔子在读完《易经》之后,肃然起敬,赞《周易》,并为《易经》写了一本书《十翼》,后来被称为《易传》。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和《易经》并举。研究易学的学者们认为,《易传》是研究和学习《易经》的必读之物。那么孔子对占卜是什么态度呢?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卜卦的目的都是为了预知未来,如果这种预测是没有准的,那预测还有什么用呢?如果预测是没有用的,又为什么说,学习《易经》可以使人趋吉避凶呢?
如此说来,卜卦其实就是一个充分引发自己潜能的过程,同时可以寻找更多的资讯,作为自己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参考。但是为什么孔子在认真研读《易经》之后,却说:不占而已矣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第七集:善易不卜。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第七集:善易不卜易经故事之二:“老鼠”为何抓不完?
最近喜欢宅在家里看《猫和老鼠》(“Tom&Jerry”)。这仅有一猫一鼠的生活他们的针锋相对、各展所长而变得格外热闹!
猫鼠之间,其实让人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关系。在莫大的纯真童趣之中,又映射了人间万象。
它们之间的关系常在一瞬间发生变化——化敌为友或势不两立:为敌时绞尽脑汁,互不相让;为友时,亲如兄弟,谁也不记仇。
我们在和朋友的相处中你是时时能体会到这样的“纠结”。我们和闺密无话不谈,但却又暗中较劲彼此一争高下,是敌手,也是好友。
我们经常会和竞争对手拼个你死我活,但你会发现我们双方竟然在竞争中发展的更加壮大。“猫”是无论如何不能把“老鼠”全部吃完的。如果一旦一个“老鼠”不剩,乃至“老鼠”绝种的话,就是一种大错特错了。
人生一定要有个强大的对手,那才有意思。当对手消灭绝种的时候,就是自己灭亡不复存在的时候。所以聪明的对手,是不会轻易让对手灭绝的。
越斗越强,就好比野猪,圈养是养不好的,只有让他们互相打斗,那才长的强壮!也是说,我们是在矛盾中不断发展的。战胜对方是必然的结果,也是一种规律,所以是不可避免的。矛盾是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旦彻底调和了,世界就不会有太多太大的发展了。
可见矛盾也是相互依存的,不是独立的和单一的。这也就是曾老师所说的“阴阳”。阴阳它不但是相对的,它不但会变动它也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同时讲两句话。“不以成败论英雄”这里是什么?“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看看你不以成败论英雄史诗看?看谁厉害?
讲义文稿:
[画外音]在上一讲中,曾仕强教授讲到,易有三义,这就是简易、不易、变易,在这一讲中,曾仕强教授将为我们介绍《易经》的四大功能,这就是象、数、理、占卜,什么是象呢?“看天文看地理都是看象”,那么《易经》中的数是人们常说的定数吗?《易经》的数是活的,理又是什么意思呢?“理,推理,推理跟科学最接近”,那么占卜是不是一种迷信呢?“不管你信什么,信到差不多就好了,再信下去就是迷信了”,自古以来《易经》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占卜的书,但是占卜对未来的预测为什么有时候灵,有时候不灵,卜卦的真正作用又是什么呢?让我们继续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善易不卜》。
《易经》有四大功能,这是谁都不会否认的,第一个就是象,我们中国人很喜欢看象是有道理的,气象、天象都是象,天有天象,地理也是地的象,看天文,看地理都是看象,天有天文,地有地理,人有人相,这个是假不了的,因为你的相是由你的心在转,叫相随心转,心转到哪里,你的相就变了,相是时时刻刻在变的,你不要以为说你舌头伸出来很自在,不一定,我倒劝你,拿镜子对着自己伸舌头看看,你能够伸得很直就不错了,很多人一伸出来,不是歪这边就是歪那边,你这个舌头直直地伸出来他都做不到,他相已经变了,那要怎么办,靠自己来调,不能看医生的,你调一调,所以叫正心嘛,正心很重要,你心一正,它统统归正了,统统归正了,看相不是迷信,是不会看的人乱讲,或者会一点点看的人拿来骗财骗色那才叫迷信,我觉得这个观念要搞得很清楚;第二个是数,《易经》是数,但是不是数学,数学是死的,《易经》的数是活的,我如果说一切有定数,不晓得你的反应会怎么样,大多数人一听到一切有定数他就很反感,他说这是宿命论,其实错了,定数是讲最后那个就叫定数的,你努力到最后得60分,那就是定数,老师给你成绩,定了就定了,谁也不能改,不是过程,过程怎么会定呢?
过程它是变化的,紧后一个学期下来,加加减减,总成绩,及格了,定数,不及格也是定数,定数是讲最后,不是讲过程,这样子很清楚了;然后讲理,是推理,推理跟科学最接近,一个人他按照道理去推,他未卜先知,他不用卜就知道结果,因为那个理它是固定的嘛,理所当然,势所必然,这两句话我们很熟了,你形势到这里,你跑不掉的,你一定是这样的,你道理顺着去走,你最后是这样子,这个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难;还有一个就叫占卜,占卜,你从《易经》里面可以看出来,它里面有很多吉凶,那就是占卜的用语,你占出来是吉,你占出来是凶,只不过我们都看错了,《易经》它不是一个命定论,它不主张宿命论,《易经》里面最常用的字是如,如是好像,如果这样,你会怎么样,如果那样你会怎么样,它是有条件的,它是可以变动的,它不是没有条件的,它也不是固定的,会占卜的人他不会铁口直断,凡是铁口直断的人不太会占卜的,可是我们现在就喜欢那个铁口直断的人,因为什么,因为你占卜,你高得神神秘秘的,你就可以收钱了,你按照道理跟他讲,你收什么钱,你不过讲道理而已,这是一般人错误的观念。
[画外音]如此说来,卜卦其实就是一个充分引发自己潜能的过程,同时可以寻找更多的资讯,作为自己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参考,但是为什么孔子在认真研读《易经》之后,却说不占而已矣呢?
孔子说“不占而已矣”,他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如果你相信占卜,你就违反了伦理的立场,因为人应该凭良心,不应该问结果,你现在占卜,你就是相信结果,而违背良心,本来我应该做的,占卜不好,我不做了,你还有良心吗?完全相信占卜,你就会跟你的伦理立场相违背,这是孔子的第一个主张;第二个,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一占卜你就是问收获,能赚钱我才做,不能赚钱我就不做,这基本上是不对的,因为你商业是服务顾客的,你口口声声服务顾客的,那不赚钱不做那还得了?你看我们公共汽车好几条路,有些路是赚钱的,有些路是亏本的,铁定亏本的,亏本我就不开,对吗?不对,你应该把赚的钱去补贴那个亏本的地方,这才叫做为商之道;第三个,孔子认为我们做人做事动机要很纯正,你今天一牵涉到占卜,你动机就不纯正了,归根到底一句话,从现在开始,只问应该不应该,少问结果会怎么样。
只问应该不应该,少问结果会怎样。
应该虽然万难你要排除,应该虽然最后会很凄惨,你要去做,你看以前的文天祥,以前的史可法,他都可以逃,为什么不能逃呢?快马一上就逃了,他不逃,他认为我不应该逃,我就壮烈牺牲,人的动机比结果重要,过程也比如果重要。
动机比结果重要,过程也比结果重要。
可现在我们完全陷在结果论上面,这是每一个人要自己回去好好想一想的事情,春秋以前,我们中国人是很迷信的,春秋以后,大家慢慢走上理性,就是孔子的功劳,所以《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叫做“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就是这个意思,今天我们只讲一句话,各位做参考,不信苍生信鬼神,假定大家都不信苍生,而去信鬼神的话,我们人类会怎么样?我就问你这句话就好了,要重视活着的人,不要完全被那种看不见的鬼神所牵引,你看现在孔子死了没有,你可以说他没有死,你只要心中有他,他就活在你心中,他怎么会死,你看我们拜祖先,就是你跟祖先有感应,就好像祖先就在你面前,就这种感应就是了,至于他怎么样,那你不要管,因为那东西叫做死无对证的东西,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人,要比较理性,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说这一定有,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很坦白讲,所以孔子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尊敬它,但是跟它保持一定的距离,你不可以天天去拜祖先,不可以,但是一年总要有几次,特别是清明节,你要去祭祀祭祀,我一句话讲完了,中国人做给死人看的事情,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其实不一定是做给死人看的,你透过死人,来做给活人看,你就了解中国人的道理,所以我每次都讲,清明节扫墓要全家大小都去,你不用说,就是告诉你的子女,将来我埋在这里,你也要来啊,你不能不来啊,就讲这句话而已嘛,不然讲什么,这样的话传承下去,一代一代,大家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先了,不忘记祖先什么呢?不忘记祖先做人做事,那种可贵的精神,就这样而已,没有别的,别的都是假的,那我现在请问各位,孔子画不画卦,孔子到底画不画卦,所以我们下一次就要真正地来谈一谈,也子也画卦吗?我先说答案,孔子是画卦的,不然他学《易经》干什么,谢谢!
下一篇:《易经的奥秘》第八集:卦有何用
上一篇:《易经的奥秘》第六集:易有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