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始、宗源、无上。极:最端之位、结构之元。太极的字面含义:即最高级、最标准、最完美之义;太极的真实含义:万事万物都存在于太极中,并在太极的主宰下运动、变化、发展着,并且以旋极为其运动形式,以“中气以为和”的圆融为运动品质。
太极图是线条最简洁、图象最简单的图案,同时她又是最博大精深、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意境,它是可以概括宇宙本源的道○生德一、道无生万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演万物的宇宙万生万有的模式。太极的表象形式是由阴阳两部分构成的统一体,太极的品格就是德一。无极大道所生出的太极,是一气含三、一元四素(象数理气)的物质表象复合体。大道○化生出的德一,是一种无形的高级光气能量物质,是生育、滋养宇宙万物的能量源泉,是一切生命结构、运动的主宰。一个简单的太极图,可以揭示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及其发生、发展、运动的自然规律性。可见我们的祖先是多么聪明慧智!
太极图是对事物运动和结构成因的图解,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太极图中的“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阴阳两个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个太极结构模式。
2、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为阴和阳,以“S”线相隔,表明这两部分既是一个互根互生、不可分离的整体,同时又是相互分立、各有其属性的相对独立体。
3、太极图的两个独立的阴阳鱼各有一个小鱼眼点,即阳鱼中有阴鱼眼,阴鱼中有阳鱼眼,表明任何事物结构中,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因子,是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虽然阳中含阴,阴中含阳,互相包含,但是不论是鱼体还是鱼眼,都又是相对独立的。
4、太极图圆形的含义:一是圆形图边,就是无极,就是道○;二是表示宇宙万物的结构和运动,都是圆形的,而且是循着各自的圆轨规则而运转着;三是表示万物运动都是以旋转为基本运动形式,而且具有顺转与逆转的双向运动。四是表示万物的阴阳运动是以德一为主宰的“中气以为和”为法则,因而表现出事物发展的流畅与圆融,万物才能生存发展;否则则意味着万物的消亡。
5、太极图的对称性:太极图的整体结构均衡对称,表明它的体征是一个稳定的结构,维持其稳定的基本保证,就是太极中德一能量是中和之气,驾驭着阴阳两侧的运动始终是均衡的、平衡的、稳固的。同时,阴阳两者又是相对独立的体系,阴中生阳,阳中生阴,既对立又统一,双方均衡的互抱为一,处在平等的结构地位。
6、太极图圆周内部的对称含义:说明太极圆四周蕴含着四象,即东、南、西、北四方;春、夏、秋、冬四季;仁、义、礼、智四德,德一(即厚德信土)居于中心,主宰、平衡着四方、四季、四德,表明了太极的运动是平稳的、有序的旋转运动。
7、太极图的阴鱼和阳鱼都有大头和小尾的形状,表明事物的生、长、成、坏、亡,完成各自的一个自然规律性,循环不已,永无停歇。而且这种运动是有正反两个方向性,顺生与逆返,显示太极图阴极阳生、阳极阴生的正旋与反旋的旋转方向。
8、太极图阴鱼和阳鱼的大头与小尾,还表示着阴和阳在旋转中的强弱互相变化,大头为强,小尾为弱,在大头处各有对方的鱼眼,同时与对方的小尾衔接,这显示了太极内部阴阳的互生互克,互相制约,以及阴阳两种能量由小到大的可变性,同时又有由大到小的变易性,呈现出物极必反的状态,这就是易理产生的变易之理。
以上所述仅是概言,太极图有无限的含义:但她的主旨纲领是德一能量的主宰、驾驭性,在德一的演生、调控下,才产生出阴阳二元性、三生万物性、四象五行性,以及她的简易性、不易性与变易性;同时表现出她的圆周结构性、运转圆规性、旋极双向性、均衡对称性、中和圆融性、相反相成性、互克互生性、变易互动性等等特性,举不.胜举,意难尽言,唯在以心去悟,感而遂通。所以自古以来《易经》又被称为“心易”,其理即在此也。
太极中“一”的含意
太极“一”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按照“一元四素”、“象数理炁”解析“一”,其意又各有不同:
一中之象:德一的象喻,可以用太极模型图来表示。无极生太极。无极是“无”、是“○”,那么太极就是“有”、就是“一”。天地人万物都有太极,都是太极“一”这个大象所化生,由于禀受太极一中的先天能量多寡厚薄的不同,所以万物所呈现的外象千差万别。譬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海、树木森林、各类动植飞潜等,皆是大道通过“德一”所化生出来的千姿百态、有形有象的个象。天下所有之象,大至星群,小至小草、蚂蚁,芸芸众生,都具有太极“一”模式的自然属性,并在“德一”这个大太极的主宰下生生息息,周流循环,永无止歇。
一中之数:一之数:泛指数之最小单元,序数的第一位,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同时它又是数之最大数;因为“一”是生万数之母,万数是“一”数之子。世间万千事物,无一不是从一数而起而发展演化,由百而千、由千而万,这是大道自然由○生一,由一生二(阴阳)、由二生三(中气以为和),由三生四(四象四素),由四生五(五行、五德、五味、五色、五音等),由五再顺序相继衍生出无量无尽的万象、万物、万事中所含之数,这个“一”数决定着、规范着万事万物生存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它发生、发展与终结的变化过程。万物都是循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五、六、七、八、九,乃至十、百、千、万而演绎不息,永无休止;同时万物又都遵循着九九归一的逆返规律,由万返千、百、十、五、四、三、二、一,终而归于道○之中,返本还源,逆归道本。
“一”数的概念广大无边,大千世界,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它既是道○所生的德“一”概念的总称,又是宇宙万物万事的总枢和主宰,养育着、运化着、驾驭着天地人万物一切生成、运转与坏灭。
一中之理:一之理博大精深,但又至简至易;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说文》曰:“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老子·德道经》曰:“抱一而天下式。”天下万物皆含天理,此理就是道○生德一,由德一而顺生养万物,由万而逆返归一,由一再复返到大道本源的○态之中。天有天之理,地有地之理,天下万物万事都各有其理。万物万类虽各有理,都有自己的特殊个性,但却都是由“德一”之理所派生,无不包含在德“一”之理中,都是由这个大“一”主宰、调控、制约着。
“德一”之理是就天地万物之先而言的。当道○生出德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才产生了偌大的大千世界,构成了繁纷复杂的万物万象。道生一者,就是指先无极而后太极。一生二者,是指太极生出阴阳两仪。二生三者,是指阴阳两仪所生出的三,由三才生成万物,至此,天地人三才既立,万物的象数理炁全备,才形成了道生德养、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自然万物之理。
一中之炁:始于大道自然的元始混沌状态。道本源的○状态由静而动之后,而派生出“一”炁。一炁是一种道光德能物质,其中内含着一元四素的“象数理气”四种成分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是生成万物、养育万物的一.种无形物质。但它在没有演化分离之前,天地人万物尚未生成之前,它是一种浑淳朴一的状态,是一个阴阳互抱的、能量极其巨大的光炁团。当这个光炁团分离以后,才生成了浩翰宇宙太空所有的一切万象万类;当宇宙万物生成以后,又是靠太极这个大“一”的运转而传输着“德一”所化生的中和之炁,才使宇宙万物得以养育,生生不息。大千世界里,无论是天穹星海的生成发展,还是星系持恒而有序的运转,都是得于大道本源的元始一炁,才能绵绵不绝。天地万物得了这个一炁,才具备了德性物质,才生出“象数理气”这这四大要素。
从以上可知,“一”之理大矣哉!有了这个大“一”,则至理自此而始,此理之始谓之一;得之於此,则至正之炁自此而生,此炁亦为一;得之于此,至微之数自此而起,此数之元谓之一;得之于此,万物之象自此而生,此象中皆含有一。所以“一”是大道之本体,至理之实际。天地之宗为一,万物之祖根也是一,天地万物,莫非此一。一理具,而无所不具;天地阴阳的变化,万物生息的规律,莫非此一。一数立而无所不立,故“一”为道所生之子,道“○”为德“一”之母,其理已明。得一之后,天地人万物万象自此而显。细细体察此“一”之理,方可知“得一”就是得自然大道之本。
伏羲河图旋太极
认为中国文化的始根难觅难寻,其实那就是伏羲的河图。如果谁能够将河图的奥秘揭示开来,那么谁就找到了中华文化的根。实际上这个河图文化,在十几年前我对我的学生就谈过;谁把“旋极图”之谜破解了,那么谁就能够真实地进入大道。因为中国所有的文化、一切文化,都是诞生在“河图”旋极图的基础之上,当年伏羲之所以能够演易、演八卦,也是建立在“河图旋太极,天人共象数”的前提之下。
孔夫子等待着肉眼看到河图出现,等到晚年也没有找到,他失望了。因为最原始的河图,也就是伏羲依据河图所演的八卦,伏羲所传的显态河图,在周朝时还保留在皇宫之内,但是在犬戎之乱以后,河图就被毁坏了,消失了,这样在以后的历史记载中,伏羲的河图就一直没有再出现过。
那么伏羲的河图是怎么来的呢?是用“内求法”实践而验证出,然后记录下来的。后来历代所有进行修之身、天人合一内证的人,证出河图的人不算少数;但是他们即使证出来了也不愿意轻易地言说,所以没有在显态上流传下来。而大量不能在自己体内验证天人合一的学者,也就难以找到最真实的答案。
伏羲当年是通过修真、修之身而用内求法来验证出了他的河图。当内求法实践进入佳境时,就必定会出现旋极图而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真实境界。旋极图是怎么样出现的呢?丹道学里面有的,当你的心意双“圭”合一时,也就是真意、心意都统一了,变成了一个“圭”,双“土”合一的那个“圭”象,不是乌龟的那个“龟”,是两个“土”上下一摞的那个“圭”,这个时候心液就会下降,因为心里的龙演绎出来的也是马,《西游记》里曾经点到了,小白龙降到了龙潭里面,最后就变成白马,供给唐僧做为坐骑进行修身实践,一直驮着他到达“西天”(修真成功),完成自己的内证过程。
“洛书”的“龟”是什么呢?是指的肾中的精华、肾气的精华。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北极大帝——龟蛇就是重要的指标。当你将龙马、龟蛇都能在体内——无论是东家郎、西家女牵到洞房里进行结合也好,还是描写它为铅、为汞、为日乌、为月兔也好,都是指的一性一命里面的精华,在修好德心的基础上凝结在一起,在下丹田自然地进入尾闾,进入这条黄河漕溪(指脊柱漕溪),而不是传说中的在黄河里出现了一匹龙马,而是指的在自己身体内出现了这两个精华的合一,进入了体内的一条大河——称之为“黄河”;也称之为“漕溪”,也就是解剖学上脑脊液循环的这条通道,上升进入大脑以后,有一部分人是通过服食结丹的方式来完成这个内证的过程,也有一些实践者担负着历史使命,担负着运用天道自然规律来帮助人类认识自然真谛的实践者,他们常常可以在大脑中通过这个“无”来显示自己的泥丸,也就是旋极图中央的这个“无”。
老子曾讲:“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⑤(《德道经》第五章),这个图的阴与阳基本上反映了中央德一“负阴而抱阳”的特点。“中气以为和”那个“中”也就在其中。这就是河图的奥秘——万物生成的奥秘。我们体内一旦出现这个图形,继.而出现图上的这些光点以后,如果再进入深定,就会发现这些光点能够冲出头顶,与宇宙天光相连接,这就是进入了“天人合一”。这时候就能感受到一种不可言喻的什么叫做“道”了,因为人化到了整个宇宙星空之中,既辨不出宇宙星空是你自己,也辨不出你与宇宙星空的丝毫分别。在这样的状态下,来感受“河图”对自己肉身的体会和对自然的体会。如果能够稳定下来,那么对于解读老子所说的“不出于户”、“不规于牖”,“以知天道” ⑥(《德道经》第十章)也就非常自然地“明明德”了。
在历史上,以伏羲黄老学说自成系统的道家优秀文化,在汉代由于遭遇皇权与汉儒的联手围剿,被踢出了国家主流教育的领域。以道德修身治国的思想和方法论,从此就转入了长期在民间承传的状态,呈隐蔽的状态。但是在冥冥中,天道自然在时刻关注着后世的儒学家们不要把这个民族领到离道太远的方向。
虽然河图消失了多年,当宋朝又兴起第二次儒学更为严重的离道失德、进行大改革的时候,宋儒们需要大量吸收道家学说来乔装打扮自己的理论时,却不愿意从根本上真实地实践以德修身,扔弃“修之身”的实践和方法论,对伏羲黄老所创造的“一元四素”系统方法论,全面篡改,空言道与德,而丢失一元论;只重“象、数、理、炁”方法论当中的一个“理”, 只抓住“理”,而丢掉了“象”,更丢掉了最根本的也是最实质的“炁.”学实践来研究生命。所以,自然大道安排历史上的一代宗师陈抟老祖提前出现了,他通过自己内求法的实证,重现了“河图洛书”,并且把它绘制成图,流传于世,这样才使我们传统道德文化中,又一次再现了伏羲时代和黄帝时代客观存在的“河图旋太极,天人共象数”的文化。
我们的传统道德文化就是一部天人合一的文化,是一部修真而进行实践出真知的文化。只有达到了天人合一,进行修真的实践,才有可能真实地实践和掌握道德文化的全貌,否则始终都可能是隔靴搔痒。
河图中汉字数的内涵与运用
每个汉字的构成都有极其深刻的含义。以数字为例,在阿拉伯数字中,1、2、3、4、5、6、7、8、9等,无非是符号而已,简单至极!汉字的数字符号除了具备一切数字的功能之外,在河图、洛书、太极、八卦、阴阳、数理等方面,还具有其更为独特的含义。具体解释为:
一:德—、太极一。道为○,生德为一;道为无极母,生太极一之子。 “一”数在数中为最小,但它可以生万,因之“—”为万之母。德—(太极—)为宇宙万物化生之源,天地人万物无不是太极—所演生,无不是受德—能量的滋养,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其实,在太极之前,尚有道、太初、太始、太素、无极等概念。道○生德一,“一”是道之子。
二:两仪。阴阳、天地等均属“二”的范畴,太极图中阴阳鱼即是其经典的表示法。因其时间的长久和对阴阳对立统一的高度概括,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缩影。其影响之大,以至于韩国的国旗都以此为蓝本。
三:三才。天地人为三才,万物始生。“三生万物”,即此意也。形而上者为之炁,形而下者为之器。无论是轻清之炁的三清之境,还是重浊之器的欲色世界,都是在道“○”、“德一”的运化下,才有了质性的差异、层次的有别。宇宙显隐多层次的物质世界,都是由大道本源核心演化为三元、三源,由一元四素所构成,才形成了“一”包容下的奇妙无比,气象万千的三千大千世界。
四:四象。四时令曰春夏秋冬,四方位曰东西南北,四正时曰子午卯酉,四方象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属。万物四大要素:大道所生的万物皆由四种要素构成,曰象、数、理、气。象者,天地万物所具有的外表形象;数者,万物中所含的道光德能的数量;理者,万物皆含有道的理性心,主宰着物的性命;气者,—切生命的物质能源,人与万物须臾不可离。
五:五行,即水、火、木、金、土;又曰五方,即东、南、西、北、中。其中心即皇极、中央,故《易》曰:“黄中通理”,意即中五为数核。二五之谓,涉及阴阳,不可小视。故《内经》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六:六龙,亦称六虚、六爻,皆《易》之概念。《内经》云:“天以六为节,地为五为制”,天指天干,地指地支,意指天干循环六次,地支循环五次,即甲子六十为一周,六周为三百六十,恰行周天公度一周,故云“六六三十六,以为岁式”。六爻专为六虚而设,六龙即指“六甲”,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
七:北斗七星,古称“帝车”,北辰为君。“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鶡冠子·环流》)。北极星、北斗七星与二十八宿共同形成了“宇宙大钟”。其奥秘皆在“七”中。
八:八卦。八节、八极、八风、八正皆其义也,八八六十四卦,皆言宇宙万物生态变化规律,岂可忽乎!
九:九宫。九天、九野、九洲、九窍皆其义也,九九八十一数,亦言道数之规律,其意蕴深矣!
所谓河图,就是由五组白圆圈(总数二十五)和五组黑点(总数三十)组成,共五十五数。其中,黑者象征阴,称地数;白者象征阳,称天数。《系辞》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汉书·律历志》:“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地以十成之。五胜相乘,以生小周”。西汉杨雄在《太玄经》中说:“一与六共宗为水,二与七为朋为火,三与八成友为木,四与九同道为金,五与十相守为土。”
根据《易·系辞》记载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一语,说明河图当是远古伏羲氏时代留传下来的圣物,是一部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们留给我们子孙后代增慧开智的无字天书。这部无字天书不仅包含了日月九星等天体运动规律及天地间无穷的奥秘,也包含着开发我们民族先天大智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的无尽力量源泉。
河图中的“道”与“易”理念
系辞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解见于系辞上传中)
此先天之数,除中五天地生数以为太极本位,用余五十为揲蓍之策也。五位相得者,一得五而为六,二得五而为七,三得五而为八,四得五而为九,中得一二三四而为十也。各有合者,一合六,二合七,三合八,四合九,五合十也,一与九为十,二与八为十,三与七为十,四与六为十,一二三四为十,共成五十。而中之五点,每点含十,故以中五为本数也。然虽先天之数,亦含后天八卦之用。且如一六生水,故坎居正北,二七生火,故离居正南,三八生木,故震居正东,四九生金,故兑居正西,五十生土,故土仍居中。乾寄位于西北者,阳位阳数之间也;坤寄位于西南者,阴数阴位之尽也。阴阳互结而为山,故艮居东北;阴阳互鼓而为风,故巽居东南。
何谓道?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注:吾不知其名者。吾乃我也,是老子的自叹。大道本无形象所定,更无名色所拟,由强勉取名曰道。夫道虽曰强勉,以字义而推之,实不强也。何矣?仓颉夫子造“道”字,深隐玄蕴。夫“道”字,先写两点,左点为太阳,右点为太阴,似太极阴阳相抱。在天为日月,在地为乌兔,在人为两目,在修炼为回光返照也。次写一字,乃是无极一圈。此圈在先天属乾,易曰:乾圆也。鸿濛一破,其天开也。圈折为一,易曰:乾一也。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儒曰:惟精惟一;释曰:万法归一;道曰:抱元守一。次写自字于下者,言这一字圆圈,日月团团,乃在自己身上。儒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上下相合成一首字。首者,头也。修道德是天下头一宗好事。次写走之者,行持也,乃周身光气自转。此名道字之义也。
夫道者,乃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有清天气也,有浊地气也。有动阳气也,有静阴气也。天清纯阳也,地浊纯阴也。天动乾圆也,地静坤方也。清浊动静,在天显象为日月,在地.显象于春秋,在人显象于圣凡。日为阳,常圆常满;月为阴,有晦有亏。春为阳,而万物发生;秋为阴,而万物颓败。圣为阳,脱壳以升仙;凡为阴,寿终以为鬼。此谓清浊动静之理,大概而言之也。不知世间乾男坤女,可知身中清浊动静否?若是不知,及早积德,感动天心,明师早遇,指示身中之大道,圣日圣月之照临。将浊阴之气而下降,提清阳之气以上升。寂然不动,谓之静;感而遂通,谓之动。常以有欲以观其窍,动也;常以无欲以观其窍中之妙,静也。采.(发药音.)者,动也;得(发药音) 者,静也。九节玄功,节节有动静清浊,须待口传心授,方可了然于心,成圣有何难哉?!
吕祖诗曰:清静妙经亘古无,水精注后理方舒。品分廿四超三界,大地遵崇护宝珠。关帝诗曰:一卷无为清静经,旁门外道不相亲。改邪归正循天理,长生不死也由人。观音诗曰:阴阳动静在人天,皇极中空炼汞铅。识得浊清升降法,明灯不昧照三千。
河 图 的 含 义
——易学基础一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有的学者曾将《诗经》、《易经》、《黄帝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黄帝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象数理气又取则于河洛,但追本求源,都是源自于“道○”和“德—”。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七十二天,五星合周天三百六十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是本于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也是五行的来源。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多以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洛书的含义
——易学基础二
洛书古称龟书, 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 其甲壳上有此图象, 结构是载九履一, 左三右四,,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以五居中, 五方白圈皆阳数, 四隅黑点为阴数(见图)。
前人指出, 洛书数字本于太一下九宫而来, 以四十五数演星斗之象。九宫八风图配合八风、八卦,中央一宫, 即洛书的中宫, 乃周围八宫的核心。古人观测天象, 认为北极星(太乙)之位恒居北方, 可以作为中心以定位的标准。九宫是据北斗斗柄所指, 从天体中找出九个方位上最明亮的星为标志, 便于配合斗柄以辨方定位,发现九星的方位及数目, 即洛书的方位和数目。
北极居中何以能下九宫? 前人指出, 体为北极, 用在北斗, 以斗为帝车, 言北斗为北极帝星所乘之车,因北斗绕北极而旋转, 就是北极帝星乘车临御八方之象, 若根据斗柄旋指的八宫方位,便能推知四时八节的气象变化, 也就是九代表了不同的时序。
洛书九宫数, 以一、三、七、九为奇数,亦称阳数, 二、四、六、八为偶数, 亦称阴数。 阳数为主, 位居四正, 代表天气; 阴数为辅, 位居四隅, 代表地气; 五居中, 属土气, 为五行生数之祖,位居中宫, 寄旺四隅。由此可得出三点: 一、洛书九宫是观测太一之车, 即北斗斗柄从中央临御四正四隅而形成的。 二、提出了洛书九宫与八卦的阴阳变化存在的密切关系。三、阐明了“太一游宫”引起的四时八节及二十四节气的节令转移和气象变化。
大禹因洛书而作九畴,今以一三五七九居四方及中央正位,以二四六八居四维偏位,又隐其十, 正表阳德为政,而阴德辅之。在人,则为智及仁守之学,知巧圣力之象也。
左右前后纵横斜直视之,皆得十五之数,以表位位法法之中,皆具天地之全体满数,非分天地以为诸数也。物物一太极于此可见。
约出世法,则九界皆即佛界,故不别立佛界之十。又九波罗密皆即种智,故不别立种智之十。盖凡数法若至于十,便是大一数故,数于此终,即于此始故。
自然无极生六态说
——易学基础之三
卫琪解释陈抟所传《无极图》说:周子作《太极》以括大《易》,予演《无极》以总大洞。盖太极者,已具形炁之谓。无极者,无声无臭无象无名,惟理而已。周子亦曰无极而太极,盖无极一动而为阳,以生玄炁,属水,故曰:易生 “玄光”,又名“太易”。静而为阴,生元炁,属火,故曰“元命”,又名“太初”。静极复动为阳,生始炁,属木,故曰“太始”。三炁周,“玄”、“元”、“始”。三炁周备,炁形质具,未始相离,静而为阴,属金,故曰“太素”。梵行初,三炁为天地之根,万物各极其位,动而为阳,属土,总领四象,故曰“太极”。五灵冲,一动一静互为其根,是以五太五行谓之“五老”。《五符玉经》云“生于元始,之光”是也。天王复演太易之玄炁,结一○宝珠,即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炁极也。无极者: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五太已前,冲漠无联,不可称说,故曰无极。 由无极“○”态演化为太极状态,要经过五大阶段。
五太以前,大道本源处于一种混沌状态,不可称说,故曰无极。《无极图》中的“五太”——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皇极经世》卷十二中说:“太极,道之极也;太玄,道之玄也;太素,色之本也;太一,数之始也;太初,事之初也,其成功则一也”。
《周易 ·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原理所创立的内丹法,后由河上公传魏伯阳,魏传于钟离权,钟传于吕洞宾,吕传于陈抟。
太极图由四个圆和一个五行图组成,“为圆者四,位五行其中,自下而上:初一曰‘玄北之门’,次二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次三曰‘五气朝元’,次四曰‘阴阳配合,取坎填离’,最上曰‘炼神还忽,复归无极’,故谓之‘无极图’”。
《无极图》是陈抟用来说明炼丹术的示意图。陈将太极图刻华山石壁,并传钟放,钟传于周敦颐周将太极图颠倒其序,改名为太极图。说明是“顺而生人”,“不没无极之旨”,由此生发出宇宙本源说,为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一动一静生出“五行”,“二五之精(即阴阳五行)”、“妙合而凝”。较生动地阐述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的概念,由此成为道家重要的图腾,也是其理论的重要图示。
陈抟无极示意图
无极图解说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老君曰”:“老”者乾阳也,“君”者性王也,“曰”者说谈也。夫老子之出,莫知其原,自混沌以来,无世不出,上三皇号万法天师,中三皇号盘古神王,后三皇号郁华子,神农时号大成子,轩辕时号广成子。千变万化,难以尽推。或化儒圣,或化释佛,或化道仙,隐显莫测。或著感应,或著道德,或著清静,功德以无边。
“大道无形者”,“大”为无外,“道”为至善,“无”是无极,“形”是踪迹。夫大道,本鸿濛未判之元气,有何形质之见焉?
“生育天地者”,“生”为生化,“育”为含养,“天”为阳气,“地”为阴气。而天地何由大道之生也,每逢戌亥二会为混沌。混沌者,无极也,以待子会之半,静极一动而生阳。阳气上浮为天,在人为玄关。以待丑会之半,动极一静而生阴。阴气下凝以为地,在人为丹田。故曰: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也。
“大道无情者”,夫道本属先天,无声无臭;情本属后天,有作有为。无情是无为之道也。
“运行日月者”,“运”是旋转,“行”为周流,“日”为金乌,“月”为玉兔。日属离卦,则有寒暑之来往。月属坎卦,则有消长之盈亏。在人为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大道无名者”,“名”是名目。先天大道,无形无象,有何名字,强名曰道。
“长养万物者”,“长”为长生,“养”为养育,“万物”是胎卵湿化昆虫草木之类,皆得先天之气而生者也。世人若肯回头向道,访求至人指示身中之天地,身中之日月,修无形、无情、无名之道,炼神宝、气宝、精宝之丹,返上清、太清、玉清之宫,证天仙、金仙、神仙之果,逍遥物外,浩劫长存,这等好处,何乐而不为也?
木公老祖诗曰:道德天尊演妙玄,尊经一部是真传。求师指破生死窍,得诀勤修龙虎丹。个个同登清静道,人人共上彩云莲。无极宫内受封后,快乐逍遥自在仙。文昌帝君诗曰:一部尊经度世船,五湖四海任盘旋。若不点破经中理,枉费工夫拜几筵。个里玄机惟一拨,壶中春色数千年。天尊口诀斯经露,按法修行赴九天。
太极图说
[宋]周敦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自注:无欲故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编者 按:《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即德—),太极又来源于道○。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何谓太极?
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非动非静,双照动静,故必具乎阴阳。阳亦太极,阴亦太极,阳动阴生,具阴阳而成四象。四象亦即是太极,皆亦非动非静,双照动静,阳动阴生阴阳而成八卦。然则八卦只是四象,四象只是阴阳,阴阳只是太极,太极本无实法,故能立一切法耳。
从一生二,从二生四,从四生八,从八生六十四等,是为顺数;若从六十四逆返至八,八逆返至四,四逆返至二,二逆返至一,一亦本无实法,是为逆数。古人认为:顺数则是流转门,逆数则是还灭门。流转从阴阳二画出,还灭从阴阳二画入,故曰乾坤乃易之门。圣人作《易》,要人在认识太极顺生流转的过程中,悟太极黑中逆返之理,整体把握阴阳,把握太极中所含的三数,运用三数的“中气以为和”之理和科学方法论,求得人的生命健康,运势和谐,乃至超脱生死,归于德一,返归道乡,故曰“《易》逆数也”。
“太极”二字,“太”有“大”、“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 其意就是大至于无极限的意思。包括无限大、无相匹之意,它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 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宇宙万物结构模型和运转机理, 它包含了天地人万物的共同规律, 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智慧宝库, 是—切人文科学的灯塔,是人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高度浓缩图。
由于太极图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因而又会产生出新的不同的图象。例如先天八卦图,坤、震、离、兑四卦居左, 坤为母,离卦再索而得坤母中爻而为女,兑三再索而得次女, 三卦皆阴,只有坤得乾卦—爻而生长男为震卦、为阳,故太极图左侧用黑色表示属阴,黑中的白点表示阴中有阳。乾、巽、坎、艮四卦居右,乾为父,坎卦再索而得男,艮卦三索而得男,三卦比阳, 只巽卦一索而得女为阴,故太极图右侧用白色表示属阳,白中的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后天八卦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先天八卦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 含三为一", 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 太极图这个圆圈, 就是代表的一, 代表的宇宙, 代表的无极。太极是有限之天, 无极是无限之天;太极是有, 无极是无;太极是三, 无极是一。太极图象的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面、天地两面、黑白两态的的界限,是划分天地人万物的阴阳界限,是万物具有的阴阳属性的代表象征。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道生一, 就是无极生太极;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二生三, 就是阴阳交感化合;三生万物, 就是太极含三为一, 此一就是德一,就是“中气以为和”。因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而化生, 故万物各具一太极。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 还包含了运化阴阳、主宰阴阳、平衡阴阳、分化阴阳界线和标准在内的德一、中和之气,故曰“—气含三”。分而言之, 每卦有三爻,代表天地人三才, 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天有阴阳, 地有阴阳, 人亦有阴阳,加上天德一气, 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地之阴阳,吸聚天德一气,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人与动物皆有阴阳, 如男女、雌雄,又各各有它的德—之气质量数量的不同,而造就了万物万类的差异性, 所以万物也各有一个太极, 天下万物万类所具有的太极,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宇宙无限大, 所以称为太极, 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有道光德气能量质性的实质内容。按《易》学的观点, 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 所以曰“无极而太极”。
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 太极(德一)的运化,是在道○的作用力之下的运化,也就是宇宙在运动, 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 便出现相对的静止, 静则阴又生阳, 如此一动一静, 阴阳之气互生互动,互为其根, 运转于无穷,天体宇宙、天地人万物,自然界的—切莫不是如此。阴阳寒暑的交替,四时运转不息,万物的生长化收藏,无不是受太极的自然作用力驱使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而生生不息。就人的阴阳而言,"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阴阳交合,繁衍后代,子子孙孙,人类才能得以延伸。太极、德—化生万物,养育万物,万物都是循此规律生生不已,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示了太极、德一是立天之道, 立地之道, 立人之道的大纲领, 也就是三才之道的总枢, 所谓"六爻之动, 三极之道也。"
太极图相传为先祖伏羲氏所作。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
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华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下一篇:命运的定数与变数
上一篇:六十四卦意象及八卦万物类象大讨论